不痛不痒的小疙瘩竟会是癌!医生提醒,出现这几种情况要当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09:39 1

摘要:先给大家讲个真实发生的事儿。有位在南京的退休教师李阿姨,一天像往常一样洗脸,手指轻轻滑过脸颊时,摸到右颊上有个米粒大小的东西。凑近镜子一瞧,是个颜色微微泛红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痒。李阿姨心想,估计就是个普通的脂肪粒,或者是晚上睡觉被蚊子 “偷袭” 留下的 “纪念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发生的事儿。有位在南京的退休教师李阿姨,一天像往常一样洗脸,手指轻轻滑过脸颊时,摸到右颊上有个米粒大小的东西。凑近镜子一瞧,是个颜色微微泛红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痒。李阿姨心想,估计就是个普通的脂肪粒,或者是晚上睡觉被蚊子 “偷袭” 留下的 “纪念”,就没把它当回事儿。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小疙瘩就这么 “安静” 地待在李阿姨脸上。可谁能想到,半年后的一天,李阿姨洗脸时,轻轻碰到那个小疙瘩,它居然破溃了,还流出带着血丝的液体,这可把李阿姨吓坏了。她赶紧跑去医院检查,结果让人揪心 —— 确诊为基底细胞癌。这基底细胞癌虽说不那么容易转移,但侵蚀性特别强,就像地里疯狂扎根的野草,不断向下 “伸展”,破坏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还可能 “攻击” 骨骼。好在李阿姨发现得还算及时,经过手术切除治疗,目前恢复得还不错。

从李阿姨的经历就能看出,咱可不能小瞧这些小疙瘩。其实,在医学领域,有一种简单的 “ABCDE” 口诀,能帮咱初步判断小疙瘩是不是 “危险分子”。A(Asymmetry),指形状不对称,就好比一个小疙瘩,一边大一边小,看起来 “歪歪扭扭” 的;B(Border),是边缘不规则,那种边缘就像随意泼洒在纸上的墨汁,毛毛糙糙、参差不齐;C(Color),代表颜色不均,一个小疙瘩上可能同时出现黑、褐、红、灰好几种颜色;D(Diameter),意思是直径超过 6 毫米,要是发现小疙瘩长得 “个头” 有点大,超出这个范围,就得格外留意;E(Evolving),表示短时间内迅速变化,比如突然增大、开始出血,或者出现溃疡的情况。这几个判断标准,就像是给小疙瘩做 “体检” 的重要指标,大家一定要记好!

生活中,好多人看到脸上、背上冒出小疙瘩,第一反应就是 “哎呀,我是不是上火了”,然后就开始各种 “自救” 行动。又是喝凉茶,又是吃清热解毒片,更有甚者,还把牙膏、花露水往疙瘩上抹,想着能 “消炎”。但家人们,这种做法在医学上可叫 “延误诊断” 啊!就像给小疙瘩盖上了一层 “遮羞布”,把真正的问题给掩盖起来,最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像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这些慢性皮肤病,要是一直不重视,也有可能 “摇身一变”,发展成皮肤癌。要是身上某个疙瘩老是反复出现,用了药也不管用,还持续存在超过两个月,那可就得赶紧提高警惕了!

还有一点得提醒大家,很多人都有个误区,觉得 “不疼不痒就没事”。但实际上,疼痛就像是身体的 “报警器”,而恶性病变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侵略者”。有些皮肤癌病灶,一开始 “老老实实” 的,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直到侵犯到神经组织,才开始 “发难”,可这时候治疗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患者在小疙瘩还没什么 “动静” 的时候,就自己瞎处理。有的用针去挑,有的直接用手抠掉结痂,还有的用各种民间偏方擦药膏,这些行为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可能像给癌细胞 “打了一针兴奋剂”,刺激病灶加速恶变,实在是太危险了!

下面这些小疙瘩,大家一定要格外警觉!要是发现有反复出血的小包块,就像洗脸、搓澡时稍微碰一下,它就 “流血抗议”;或者痘痘的颜色异常,还不断变化,从红变黑,个头也越变越大;还有那种表面光滑、边界却模糊不清,看着像水泡但又不破的丘疹;长在不容易晒到的地方,比如脚底、手指缝、耳后,还一直不消失的小结节;以及反复溃烂,怎么都不愈合的皮肤损伤。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千万别犹豫,赶紧去医院!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皮肤癌难道都长在经常晒太阳的地方吗?其实不是的!免疫力下降、遗传因素、接触有害物质等,都可能是皮肤癌的 “幕后推手”。那咱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预防皮肤癌呢?

防晒这一步可太关键了!紫外线可是诱发皮肤癌的 “头号大敌”。别以为只有去海边才需要防晒,只要每天出门超过 20 分钟,就最好涂抹上广谱防晒霜,尤其是面部、耳朵、颈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 “小角落”,可别让紫外线有可乘之机。出门的时候,戴上帽子、太阳镜,穿上防晒衣,把自己 “武装” 起来,就像给皮肤穿上了一层坚固的 “防护服”。

饮食方面也不能马虎。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能帮咱们的皮肤提升防御力。像西红柿,红彤彤的,富含番茄红素;蓝莓,小小的果实里藏着大大的能量;还有石榴、胡萝卜,都是很好的选择。别总盯着橙子、猕猴桃,红心火龙果、桑葚、葡萄干这些,抗氧化能力也很强,换着花样吃,给身体补充满满的营养。

运动同样重要!每周坚持 120 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或者骑行。想象一下,咱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军队,适度运动能让免疫细胞像充满活力的士兵一样,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 “战斗”。这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说不定就是咱们和病魔之间的一道坚固 “防火墙”。

这里还有个小知识要告诉大家,不同类型的皮肤癌在显微镜下就像有着不同 “脸谱” 的演员。基底细胞癌在显微镜下,细胞团排列得像盛开的花瓣;恶性黑色素瘤则像疯狂分裂的 “黑色小怪兽”。所以,有时候皮肤科医生建议做 “病理活检”,这可不是在小题大做,而是为了给后续治疗 “找准方向”,做到对症下药。

另外,很多人以为皮肤癌治疗就是简单切一刀就行,这可大错特错了!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皮肤癌,治疗方案都不一样。基底细胞癌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有时候还会配合冷冻、光动力治疗;鳞状细胞癌以手术为主,情况严重的还得联合放疗;黑色素瘤特别强调早发现,早期手术切除是关键,到了晚期,可能就得依靠靶向药物,像达卡巴嗪、派姆单抗等。而且,治疗成功率和发现时间紧密相关,发现得越早,治疗时受的创伤就越小,生存率也就越高。

来源:1034生活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