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记忆:南麻战役前后,一架战机坠落在博山南部山区的淄河滩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08:21 1

摘要:“博川天地”今天文后所附文章发布于微信公众号“齐朝的李白”,发布时间2025年4月12日,作者李白,标题《关于日军飞机迫降淄博博山的一段往事》。原文中国民党省政府迁往东里店的时间应该是1939年2月而非1938年2月,已作更正。

作者秦克铸小照

作者简介:秦克铸(1960.3——),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退休教师。

“博川天地”今天文后所附文章发布于微信公众号“齐朝的李白”,发布时间2025年4月12日,作者李白,标题《关于日军飞机迫降淄博博山的一段往事》。原文中国民党省政府迁往东里店的时间应该是1939年2月而非1938年2月,已作更正。

“博川天地”所以要附这篇文章,主要是文章中提到“日本飞机迫降博山境内”,勾起了笔者对南麻战役前后国民党战机曾坠落在家乡博山南部山区金山北麓淄河滩上的一段联想。

据家父秦宗宜生前口述(以下是笔者对家父口述的回忆):1947年南麻战役前后,曾有一架国民党的飞机坠落在槐树岭以西、盆泉村以东恨虎山(也称黑虎山)下的淄河滩上。当日,家父秦宗宜刚好在村公所当值,忽然听到空中传来刺耳的飞机轰鸣声,只见一架飞机拖着浓烟在空中转了一圈后向东飞去,很快便传来沉闷的飞机坠地的声音,他立即叫上村里的几名青救会员(家父秦宗宜抗战期间曾任南沙井村青救会长、“青抗先”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南沙井村青救会长、农救会长)向着飞机坠落的方向赶去。

等他们顺着淄河河沿赶到十里路以外槐树岭以西、盆泉村东、恨虎山(又叫黑虎山,属于金山的一段)下的淄河滩坠机现场时,坠落飞机残骸周围已经围了不少群众。他们拨开人群,来到飞机残骸跟前,发现附近盆泉村、北博山村的人已在现场,只见:飞机残骸上涂有“青天白日”;机体不是很大,机头下部埋在沙中,机体外表大部分已经烧黑,虽然周边散落着一些碎片,但主体部分还算完整;飞行员已被先到的人从驾驶舱中拖出来,平放在旁边的沙滩上,人已死亡,面部扭曲,两眼外突而恐怖,体型略显肥胖,头发已被烧焦,衣服多被烧掉……很快,县里就来人了,现场也被保护了起来,附近群众被疏散,家父他们没有分配什么任务,便也打道回府。之后的事情,家父他们就不清楚了。

今天想来,这应该是南麻战役前后国民党的战机或飞行员受伤迫降时坠落于此,与附文所述日本飞机轰炸东里店迫降在博山境内应该不是一回事。

小时候每次到北博山经过恨虎山(黑虎山)附近,都会想到父亲讲的这段史料,常常会不自觉地往恨虎山下的那段河滩上看,尤其北(博山)石(马)改道到恨虎山(黑虎山)下的河边以后,每次经过那段公路,头皮还是隐隐发麻(害怕),脑海中总是会控制不住地浮现出家父描述的飞行员死亡后恐怖的样子……

国民党P.51型战机(图片源自网络)

就解放战争期间是否有国民党战机迫降在盆泉村东恨虎山(黑虎山)下淄河滩上这段历史,笔者曾向原淄博市课程教学研究会会长、原淄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淄博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从盆泉村走出来的魏耕祥同志求证。据魏耕祥同志讲,他也曾听盆泉村的老人讲过,应该确有其事,时间大约是1947年,当时曾有村里的老人从坠机现场捡回一些残片,拿回家制作烧水的茶壶。

根据以上线索,笔者查阅了各种史志资料,其中两则资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证明家父生前的口述与笔者对家父生前口述的回忆基本准确:

网络媒体“鹰击苍穹” 2024年9月27日发布的《从天而降:人民军队与国民党空军作战(1947年上半年)》(作者:中华幼鹰/鹰击苍穹)记载:“1947年6月29日,华东人民解放军在悦庄(今沂源县悦庄镇。笔者注)击落(国民党)P.51型战斗机1架,飞机坠落于博山县黑虎山(即今博山南部山区石马镇盆泉村以东、槐树岭以西、淄河南岸的恨虎山。笔者注)淄河滩上。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第14期航空班的国民党空军第3大队第8中队驱逐机飞行员倪桂元,人机俱毁。”

《大众日报》一九四七年七月六日第一版报道:“我击落敌机一架,坠于博山黑(?)虎山。华东人民解放军×部,于六月二十九日击落蒋军美造P.51型战斗机一架。机身坠于博山县黑(?)虎山麓淄河滩上,当即着火焚毁。解放军缴获机枪六挺,并将驾驶员倪桂元等尸体妥为安葬。”

《大众日报》的报道

据了解,这段历史,黑虎山附近各村(北博山、盆泉、沙井、淄井)的史志资料中均没有记载,至于其它细节,比如,飞机残骸的最后去向,飞行员倪桂元的遗体葬在何处等,目前没有查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料或线索。欢迎史志爱好者进一步查证,欢迎知情者留言相告。

以下是李白发布在微信公众号“齐朝的李白”上的文章《关于日军飞机迫降淄博博山的一段往事》。李白的文章展开想象,把鲁中地区流传甚广的几则笑话串在一起,不禁让人捧腹,不能不说,李白先生真是人才啊!

若干年前,我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主任编辑张文同志一同出差,去外省采访。一路上,我们同吃同住,先后去了北京、南京、济南、沈阳、大连、通化等地。我们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先后采访了数学家陈景润的遗孀由琨女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福明同志,侵华日军军医、为了赎罪留在中国行医并为中国医疗事业贡献了一生的山崎宏大夫,等等。

山大夫2010年12月1日在济南病逝,享年102岁

张文比我年长,他是主持人,还是个话唠,一路同行,他模仿各地方言,唯妙唯肖。他还用淄博方言讲了几个故事,令我至今记忆尤新。

1939年2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迁至沂源县东里店,6月,即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制造了东里店惨案。

博山和沂源一山之隔,一架日机在返航途中发生故障,迫降在博山的一介在山旮旯里,碰到了一个放羊娃。

中日两国文化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况且飞行员在中国执行作战任务,也是学了些汉语的。于是,日军飞行员指着飞机,问放羊娃:“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小朋友:“不len。”(plane)日军飞行员听闻大惊,于是又问:“小朋友,你看见了几架飞机?”小朋友:“俺不len。”(A plane)日军飞行员再次大惊,于是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哪里的飞机吗?”小朋友:“俺这盘不len。”(A Japan plane)

得知日军飞机在博山迫降,美军顾问立即辗转来到博山。美国顾问一行调查完毕,从博山经青石关进入莱芜地界,下山时,看到一位八旬老太婆坐在村口,于是问:“老人家,你在干啥呢?”老太婆觉得这洋人见识可真是少,于是说:“鼓捣猫呢!”(Good morning)美国顾问一听,立即大惊失色,没想到这山沟沟里的老太太竟然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就想送老太婆一件礼物,找来找去,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于是就把随身携带的拐杖赠送给老太婆,没想到老太婆不要,还说:“俺莱芜有。”(I love you)

若干年以后,一对下岗夫妇在博山区政府门前摆摊做小生意,卖起了鲁菜名吃博山丸子。丈夫操着浓重的博山方言喊一声:“博沙丸啊。”妻子紧跟着喊一声:“博沙丸啊。”这边区政府的同志一听,越听越别扭,就叫门卫把他们赶走,告诉他们区政府门前不能摆摊做小买卖,尤其是不能卖“丸啊”。于是,夫妻二人来到了区委门前。二人想,既然不让卖博山丸子,那咱们就卖博山肉丸子。于是,丈夫喊一声:“博沙又丸啊。”妻子紧跟着喊一声:“博沙又丸啊。”张文老兄讲,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来源:夕阳红似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