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梦达的《岐黄上医图》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纪红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04:19 3

摘要:友人吴梦达的《岐黄上医图》以线稿与木雕两种呈现形式,交织出中国传统医学与工艺美术的精妙对话,于笔墨刀痕间承载着国医文化的深厚底蕴,是艺术为载体、医道为灵魂的典范之作。

论吴梦达的《岐黄上医图》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纪红军作

友人吴梦达的《岐黄上医图》以线稿与木雕两种呈现形式,交织出中国传统医学与工艺美术的精妙对话,于笔墨刀痕间承载着国医文化的深厚底蕴,是艺术为载体、医道为灵魂的典范之作。

一、图像叙事:国医谱系的视觉建构

画面以“岐黄上医”为题,铺陈了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与场景。从岐伯、黄帝的问对开篇,奠定中医理论的源头;继而展现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历代医家的形象,或诊脉、或采药、或著书,将针灸、本草、方剂等医学技艺融入画面叙事。这些人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云雾、山峦、古建为纽带,构建起一条从理论奠基到实践发展的国医传承脉络,让观者在视觉浏览中完成对中医历史谱系的认知。

二、艺术技法:线与木的双重演绎

- 线稿之美:采用传统白描技法,线条或刚劲或婉转,如描绘医家衣袂时的流畅飘逸,勾勒草药纹理时的细腻精准,通过线条的疏密、顿挫,塑造出人物的神态与器物的质感,尽显“骨法用笔”的中国画传统,将医家的儒雅、医术的精妙以线性语言娓娓道来。

- 木雕之韵:木雕版本则将线稿转化为立体语言,通过深浅不一的雕刻技法,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感。医家的衣褶、药材的轮廓在木雕中呈现出浮雕的立体张力,木材的肌理与雕刻的刀痕相融,赋予画面古朴厚重的质感,让国医文化的传承多了一份触觉可感的历史温度。

三、文化意蕴:医道与艺道的共生

这幅作品的价值远超艺术形式本身,它是医文化与艺文化的共生体。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画面中的山水云雾、飞禽走兽,既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自然背景,也暗合中医“取法自然”的诊疗理念;而艺术创作中对细节的雕琢——如医家的专注神情、药材的形态刻画,又传递出中医“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它以艺术的方式,将抽象的医理具象化,让观者在审美中领悟“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医道境界,实现了文化传播与艺术审美的双重功能。

《岐黄上医图》以线为骨、以木为体、以医为魂,在艺术表达与文化传承的维度上双向发力,既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的视觉致敬,也是工艺美术诠释传统文化的精彩实践,为我们理解“医艺同源”的中国文化特质提供了生动的样本。

来源:简单花猫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