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江黑猪、白乌鱼,一黑一白,两种风味独特的美食,近年来频现餐桌、走红网络,撑起了内江市市中区高达10亿的特色农产品产值,成为内江美食的一道新风口、“内江味道”的新风尚。
除了“甜”,“内江味道”还有多少种可能?
内江黑猪、白乌鱼,一黑一白,两种风味独特的美食,近年来频现餐桌、走红网络,撑起了内江市市中区高达10亿的特色农产品产值,成为内江美食的一道新风口、“内江味道”的新风尚。
内江黑猪们正在玩皮球
内江市市中区的白乌鱼
“一黑一白”两块金字招牌背后,内江黑猪和白乌鱼这两大产业,是怎样征服天下好吃嘴儿们的味蕾、成为10亿美食“大产业”的?
跟随封面新闻一探究竟。
基因优良的食材 让“内江味道”多了另外两种可能
两种美食打造出的近10亿产值,是奇迹?还是名副其实的产业逻辑?
“内江猪,是在内江地区驯养了1800年以上的优良地方猪种。”在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的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总经理王丽芳正在和饲养人员一道,为黑猪“检查身体”。
“我们正在建立‘活体保种+基因备份’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这是打造基因优良的黑猪种群最关键的一步。”她介绍,因全身被毛黑色,其又被称为“内江黑猪”,是全国首批、四川第一个纳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目录的地方猪种。“这种猪具有体格大、配合力好、抗逆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其肉质鲜美、口感细嫩香糯、回味浓郁,是做回锅肉等川菜最安逸的食材。”
与内江黑猪齐名的白乌鱼,名气也不小。早在2021年10月,内江市市中区就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白乌鱼之乡”称号;2022年12月,内江市市中区成功创建以白乌鱼为特色产业的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在这一年,在内江诞生的乌鳢“玉龙1号”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为内江市市中区特色水产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内江市市中区的白乌鱼
“白乌鱼原产地就在内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市中区的渔民在乌龙河中发现了从没见过的白乌鱼,大家都非常好奇,于是捕捞回来进行饲养。”白乌鱼养殖大户余跃说,几年前,他正是看中了这个品种的稀缺性,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于是决定提前介入市场。
“白乌鱼的用途也很广泛,富含高蛋白、粗纤维以及数十种氨酸,营养丰富,适宜温补,具有消水肿的功效,可食用、药用、观赏。”余跃说。
白乌鱼养殖大户余跃正在运送白乌鱼
“内江味道”,除了“甜”以外,又多了另外两种可能。
蓬勃发展的产业 “一黑一白”成特色金字招牌
都说猪是会享受的,内江黑猪“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也充分体现了它风味独特的口感。在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三栋中式风格的大型建筑里,内江黑猪从小“住别墅、听音乐、玩玩具”的生活,就在这里开始。
内江黑猪居住的“豪华别墅”
“这里的黑猪,每天都要以玩玩具的方式‘健身’,早、中、晚餐时,伴随不同的音乐享受美食,舒缓情绪,我们还会用中药方案对它们的身体进行调理,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王丽芳说,这一点都不夸张,猪宝宝们也是动物,也有喜怒哀乐,也会想要表达自己。它们高不高兴,看它们的尾巴就知道了,“尾巴使劲甩,就说明它们现在的情绪很快乐”。
内江黑猪们正在玩玩具
王丽芳说,只有快乐的猪,才能生产健康的肉。“这并非哗众取宠,情绪好的猪肉才不会分泌有害激素,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的‘福利养殖’12项标准、‘快乐福利养殖’6大指标,高于国际动物福利养殖标准。全程不使用抗生素,用粗粮发酵液态饲喂系统进行生态喂养。”
通过5年到7年时间的繁殖选育,公司直属繁殖场内江母猪达到3万头,每年生产销售加工商品内江黑猪60万头左右。公司在保种、育种、育肥、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生鲜连锁、餐饮等环节均有布局,即将建设20万吨生物饲料加工中心。
目前,市中区共有“内江黑猪”国家保种场2个、原种场1个、二级扩繁场1个,同时有序推进“内江黑猪”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工作。数据显示,2024年该区全年出栏“内江黑猪”8.53万头,实现产值5.28亿,年末存栏5.6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000余头;2025年一季度出栏“内江黑猪”2.65万头,主要销往内江本地和成渝两地市场。
今年,是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村支部书记丁胜利返乡创业养殖白乌鱼的第12年。“村里的白乌鱼养殖基地,有60多口鱼塘,年产成品白乌鱼达12万斤,完全不愁销路。”丁胜利始终保持着当初创业初期的兴奋,“我们在意的,是如何多元化发展,把白乌鱼的产品线拓宽、品牌做强、市场做大。”
如今,在市中区,像黄桷桥村这样的规模白乌鱼规模养殖片区还不少。白乌鱼产业正以永安镇、朝阳镇为核心,辐射多个村镇,全区养殖面积约7200余亩,苗种供应占全国90%以上,成为内江渔业经济名副其实的“领头鱼”。
广阔的市场空间 10亿产业只是一个“小目标”
27岁的余跃在养殖白乌鱼的过程中,还观察到下游的一个巨大商机:医院手术人群对白乌鱼食补有刚需。而这个巨大商机,则是背后的产品超市化和互联网销售。
“我的成鱼销售渠道,主要是为内江市餐饮协会、隆昌市餐饮协会及部分餐馆供货,育苗养殖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售。”余跃介绍,他观察到有人煲好白乌鱼汤,专供医院手术康复人群,而且供不应求。“这个市场如果打开,会有不错的黏性和空间。这类人群每天消耗量大,又是刚需,还可以通过超市化走向全国市场,通过短视频拓展互联网知名度,打开市场天花板。”
余跃的思路,与市中区对白乌鱼产业发展的规划不谋而合。近年来,市中区与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白乌鱼营养成分分析及鉴定》等白乌鱼功能性营养价值科学评价。开发白乌鱼预制菜、白乌鱼面、白乌鱼饼干、白乌鱼干、白乌鱼丸、白乌鱼养生粉等产品7个。目前,年加工120余吨。
在品牌创建方面,白乌鱼养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市中区已建成国家级垂钓中心、大千艺苑渔乐园、永安甜蜜渔村等10余个渔旅融合景点。开发白乌鱼菜品56个,完成白乌鱼艺术作品及文创产品22个。
一条庞大的白乌鱼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2024年9月11日至20日,云顶土内江黑猪肉参与了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暨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第十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活动期间,内江黑猪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细腻的口感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众多嘉宾的青睐与好评。尤其是现场品鉴环节中,客商品尝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获得了大量订单。
这次亮相,不仅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荣誉,还有效提升了内江黑猪肉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为企业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深化市场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持。
市中区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宾运梅认为,当前“内江黑猪”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精深加工产品仍有待深挖,但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凌家镇20万吨生物饲料加工中心建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内江黑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市场口碑、尚未完全成型的产品矩阵、巨大的市场空间、利好的政策背书,都在预示着,“一黑一白”的10亿产业,只是开始的一个“小目标”。
未来,无限可期!
来源:油管趣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