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把握板块调整之后的机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08:38 1

摘要: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AI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明确AI为前沿科技攻关重点,纳入新基建七大领域。

中国人工智能(AI)的发展及投资分析。

一、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AI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明确AI为前沿科技攻关重点,纳入新基建七大领域。

北上广深等城市出台专项政策,如北京建设国家AI先导区,上海打造AI高地,深圳聚焦智能硬件与机器人。

政府引导基金(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及税收优惠支持AI企业研发。

2023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细分领域增速,计算机视觉(占市场30%)、智能语音(20%)、自然语言处理(15%)领跑。

基础层,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AI芯片逐步替代进口;阿里云、腾讯云提供算力支持。

技术层,商汤(CV)、科大讯飞(语音)、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等技术国际领先。

应用层,安防(海康威视)、金融(蚂蚁集团风控)、医疗(推想医疗影像)、自动驾驶(小鹏、华为ADS)等场景快速落地。

数据资源,中国庞大人口和互联网生态(如微信、抖音)生成海量数据,支撑算法训练。

人才储备,清华、北大等高校AI学科全球排名前列;中国AI工程师数量占全球12%(仅次于美国)。

二、AI领域的价值分析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政府通过采购、试点项目(如智慧城市)推动AI商业化。

市场需求爆发,企业降本增效需求(如工业质检替代人工)、消费端智能化(智能家居、自动驾驶)。

技术迭代加速,大模型(如GPT-4类技术)、AI+5G/物联网融合带来新场景。

重点投资方向。

AI芯片,国产替代逻辑明确,关注华为昇腾、地平线等企业。

云计算/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激增,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平台受益。

通用大模型,百度文心、智谱AI等厂商竞争技术制高点。

垂直领域算法,医疗影像、金融风控等场景的专精特新企业。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如新松)、AI质检(如旷视)。

自动驾驶,L4级技术突破(如小鹏、华为)及车路协同基建。

AI+医疗,辅助诊断(如数坤科技)、药物研发(如晶泰科技)。

AI内容生成,AIGC在营销、游戏、影视等领域的应用(如万兴科技)。

(三)投资方式

一级市场,早期投资AI初创企业(需关注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

二级市场,科创板/港股AI龙头(如商汤、中科创达)、ETF(如AI主题基金)。

三、挑战

高端芯片(如GPU)依赖进口,美国制裁可能制约算力。

《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提高数据获取与使用门槛。

部分领域(如自动驾驶)需长期投入,盈利模式待验证。

美国在基础算法、开源生态仍占优势,中国需突破原创技术。

四、关注方向

长期持有核心赛道,优先布局国产替代(芯片、工业软件)、刚需场景(医疗、制造)。

紧跟“专精特新”名单、新基建项目动态。

组合投资基础层(硬件)、技术层(算法)、应用层(场景)企业。

重点关注大模型、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突破。

中国AI产业在政策、数据、应用场景上具备独特优势,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应聚焦技术领先、场景明确的头部企业,同时关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的双重机遇。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