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64岁女主持人:丈夫患癌去世后改嫁初恋,临终直言愧对儿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07:16 1

摘要:她是央视的第一位播音员,也是大家心中不可撼动的第一女主持人,被誉为“电视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就连著名主持人赵忠祥都曾拜他为师,朱军在她面前都毕恭毕敬。

文 | 薛铮铮aa

编辑 | 薛铮铮aa

她是央视的第一位播音员,也是大家心中不可撼动的第一女主持人,被誉为“电视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就连著名主持人赵忠祥都曾拜他为师,朱军在她面前都毕恭毕敬。

她就是播音主持界的泰斗人物沈力,事业上虽然一帆风顺,但在生活上她却遇尽坎坷,与初恋无奈分道扬镳,现任丈夫又患上癌症不幸离世,多年未处理好与儿子的疏远隔阂,直到年过六旬才有勇气携手初恋踏入婚姻殿堂。

在87岁去世时,沈力的心中还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遗憾,向众人诉说:“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愧对儿子。”

究竟是何等的遗憾,能让沈力在去世前还念念不忘?而沈力的爱情故事又为何如此曲折?

“我们是不可能修成正果的,早点认清现实吧。”

当沈力对同在文工团的张锐林说出此话时,内心如同刀绞,以至于不敢正面看张锐林,害怕自己的泪眼婆娑被面前的男人看到后,他会心软,而自己的思绪,也回到当年和张锐林初识的那段时光。

沈力原名沈立环,是江苏苏州人,1933她生在一个达官显贵的家庭里,她的祖上是慈禧手下的军机大臣沈桂芬,由于名门望族里非常重视家教家风的培养,沈力一直被父母教导要有良好的举手投足,小小年纪就有了大家闺秀的风范,不仅伶牙俐齿,还能歌善舞。

在炮火纷飞的年代,沈力亲眼目睹了解放军在战场上拼搏的身姿,红色的种子在她的心中悄悄发芽,于是在1949新中国成立之年,16岁的她瞒着家里,做出了一个改变终生命运的决定:参军入伍。

当时解放军南下文工团驻扎江苏时,团长一眼就从队伍中年轻的沈力:小小年纪的她体态十分板正,目光里透露着难以掩盖的机灵,相貌也楚楚可人,这不就是难得的文艺兵苗子么!

于是在团长的提拔下,沈力成为了一名文工团的演员,在她刚出“道”登台表演时,台下观众就叫好连连,很多人都对这名16岁的女孩刮目相看,在欣赏沈力的表演时,也不免很多年轻的战士对沈力投来倾慕的目光,沈力经常能在下台后收到情书或者水果。

同在文工团里的张锐林,也在平日的练习里对沈力暗生情愫,张锐林是一个高大帅气的东北汉子,不过他性格内向腼腆,每次都只敢远远观望着沈力台上璀璨的身影,而且沈力的身边实在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导致他一直对沈力张不开嘴。

张锐林虽然在台下不苟言笑性格内向,但在台上却意气风发,在一次演出中因为太过投入,随着巨大的动作幅度衣服扯开了一个大口子,下台后的他注意到了身上的“大窟窿”,一时犯了难,因为自己不会针线活,也不好意思开口麻烦别人。

这时台下的沈力看到张锐林的窘相,心中生出了一丝怜悯之情,便拿起张锐林的衣服说道:“我来帮你缝吧,虽然我针线活也不怎么样,但起码比你好。”

张锐林听到了自己爱慕已久的声音,直愣愣的站在原地,害羞的不敢直视沈力的眼睛,憋了许久才向沈力说道:“好,那谢谢你了。”

张锐林回去时,心中无比悔恨,因为这是她难得和“女神”说话的机会,如此怯懦必定会在沈力的心中大打折扣,没有一点男人的样子,所以他决定在沈力归还给他衣服的时候,起码大大方方的,正视沈力的眼睛。

在沈力找张锐林归还衣服时,张锐林拿出水果向她道谢,但她执意不收,一推一搡下张锐林不小心握住了沈力的双手,两人就这样四目相对直愣愣的站了许久,她的的脸肉眼可见变得通红,张锐林的心也小鹿乱撞,最后沈力打破僵局,羞涩的收了水果离开了。

少男少女就是在这样一次接触下,心中的情愫悄悄生长,张锐林经过这次事后,觉得和女生接触交流也没什么大不了,便更加勇敢的向沈力展开追求,而沈力也经过此事后发现自己对张锐林有好感,在强烈的攻势下,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在文工团里,坠入爱河的张锐林和沈力恨不得化作比翼鸟,感情不断升温,不过让人艳羡的“鸳鸯”,也难逃被拆散的命运,让人惋惜。

朝南向北各自飞

张锐林和沈力都是彼此的初恋,两人很难克制自己的爱慕之情,而当时文工团纪律严明,不许团员在团内吃“窝边草”,害怕妨碍正常的表演活动,这让二人只敢在私下幽会,不敢把关系公示于人。

虽然两人都小心翼翼,但还是忍不住在登台演出时眉来眼去,长此以往团长发现了端倪,两人的恋爱关系也随着团员们的玩笑话,传入了团长耳中。

当时团长劝他们要保持距离、注意分寸,被发现的两人决定日后稍作收敛,害怕在团内传得沸沸扬扬,虽然两人的感情在此事后没有丝毫动摇,但一次突如其来的工作安排,却让这对情侣在艰难的别离中选择分道扬镳。

当时上面下达指令要文工团要分两批人,分别前往哈尔滨和武汉,而不幸的是张锐林被安排在了哈尔滨,沈力被安排在了武汉,一南一北,就像是人生的岔路口,两人不得不背对转身,这才有了开头沈力对张锐林说的话。

因为当时网络通讯不发达,两人这一别就再也没有机会旧情复燃,在热恋后分别的沈力的身心俱疲,已经没有心思投入到新的感情中,一头扎进事业里,而张锐林也是消沉了很久,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沈力的音容笑貌。

尽管沈力心中万般不舍,但他也明白遗憾才是人间常态,挥手告别后也要勇敢面对新生活,在沈力走出失恋的阴霾后,一束阳光突然照进他的人生中。

当时沈力被调到汉口的步兵学校文工团时,也有很多人对她投来倾慕之情,但由于心中一直惦念着张锐林,导致她无心开始新的恋情,直到偶然间与吴殿勋邂逅,沈力才决定敞开心扉。

因为工作调动,沈力从文工团调到了总政歌舞团,当时吴殿勋被分配为沈力的舞伴,与张锐林的青涩不同,吴殿勋总能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沈力关怀,而且成熟稳重的性格让沈力感到无比温暖,在长期的工作中双方日久生情,情投意合下,不久这对善男信女就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过命运总爱捉弄人,当沈力的生活幸福美满像平静的湖面时,张锐林又突然出现在沈力面前,初恋的记忆就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让沈力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在1954年,沈力跟随歌舞团来到东北演出,当时张锐林正好也在此地工作,两人在人群中不经意间目光相撞,张锐林立马穿过人群来到沈力身边,向她说道:

“立环,分别这么久,别来无恙么?”

沈力看到张锐林眼中的火光,她知道如果让张锐林误会的话,双方都会踏入万丈深渊,于是她无意间露出手上的结婚戒指,怀着复杂的心情对张锐林说道:

“挺好的,没了你的照顾,在总政舞团遇到了良人,我们结婚了”

张锐林听到沈力这样说,眼中的光一下子就黯淡下来了,自此之后两人形同陌路,再也没有交集,沈力也在东北的演出中刻意回避着张锐林。

感情尘埃落定后的沈力,事业上也在此后如日中天,在人生的另一道岔路口,她做出了一个让自己此生无憾的决定。

在广播电台大放异彩

在1957年,24岁的沈力因为工作原因,要乘坐火车前往东欧演出,当时车上正好缺一名播音员,平时沈力的歌声在团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家鼓励沈力自告奋勇,去担任一个星期的列车播音员。

沈力怀着试一试的心情,踏入了播音室,谁知试完后同事就纷纷对他说:“你的声音真好听,在列车上听你的声音每天都精神百倍!你跳舞唱歌真是‘屈才’了!”

在同事的鼓励下,沈力决定报考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考入央视播音组,成为了齐越的学生,齐越在业内名气很响,是解说过开国大典的前辈,当时齐越觉得改名“沈力”比“沈立环”更为响亮干练,至此之后“沈力”这个名字伴随了她终生。

1958年,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北京电视台正式成立,虽然当时很少有家庭买的起电视机,信号也只有北京能收到,但沈力出于对播音主持的热爱,义无反顾的扎入这个新兴行业,经过层层选拔,她出众的天赋让央视另眼相看,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

沈力也不负央视厚望,外弱内强的沈力在电视台成立初就成了“台柱子”,那时节目只有体育、文艺、新闻三个内容,但都由沈力一个人主持,最忙的时候他一个人要主持十余个不同类型的节目,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央视“一姐”。

虽然忙碌,但沈力对工作极为认真,在那个年代主持根本没有提词器,全都是手写的新闻稿件,沈力经常把手里的稿件反复批改,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是“天书”,而沈力却能把其中的每个字都烂熟于心。

当时电视节目的结束语是“观众朋友们,再见”,沈力经过反复的揣摩和推敲,觉得这句话的感情色彩太过冷淡,于是建议改成“观众朋友们,祝晚安。”短短的一句话让央视沿袭了十几年,成为了播音主持界教科书般的典范。

虽然事业上如日中天,婚姻上也幸福美满,但遗憾才是人间常态,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沈力在家庭中对子女的亏欠,让她在临终前都久久不能忘怀。

沈力在和吴殿勋结婚不久,就生下了两个儿子,虽然沈力在央视就像是“千手观音”无所不能,但在养育孩子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准新手”。

“自己的孩子生病了都不来,这是怎么当母亲的。”

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沈力的儿子生病也没办法亲自去看,只能委托邻居带儿子上医院,当邻居把这番话传到沈力耳朵里时,万般滋味涌上她的心头。

沈力也有把重心放在家庭上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勇气,一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持人70元的月薪不菲,养育两个儿子每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二是节目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她不舍得每日期待自己节目的观众。

因为沈力工作繁忙,无力去照料两个儿子的课业,在平日里两个儿子也有受到冷落的感觉,儿子们有时见母亲一言不发的回家,又匆匆忙忙的离去,心里十分窝火,经常给母亲闹小情绪。

但沈力顾不得这些,因为在央视不仅要完成分内的事,还要培养新人,当时赵忠祥和吕大渝就闹了一次矛盾,沈力就在中间花了很多心思调节,可以说沈力在单位的时间比在家多得多。

在两个儿子的童年中,在荧屏上见到母亲的频率,也比生活里见的多得多,当时大儿子吴林在耳熏目染下,也想同母亲一样在央视发光发热,于是就朝着母亲的背影努力,拼命学习。

当时沈力除了言语上的鼓励,很少抽时间去指导孩子的课业,最终吴林落榜北京广播学院,成绩出来的那一天他哭的撕心裂肺,沈力看到后,心中既有辛酸又有悔恨,因为她一直觉得是自己没有辅导好大儿子,导致最后没有一个好结果。

为了弥补在孩子成长中的亲情缺失,沈力帮大儿子在央视找了一个打杂的工作,虽然不能在一线,但也算是圆了吴林的“央视梦”,而吴林在接触到主持行业后,亲眼看到了母亲的平日的劳累,便冰释前嫌,更加觉得母亲伟大。

1988年的沈力,终于退休,可以功成名就的和荧屏前的观众说再见,本应安享晚年,尽享天伦之乐的她,却被命运捉弄。

从终点回到起点

就在沈力退休的次年,日子平淡里透着久违的宁静,但医院的一纸化验书让她失了神。

那是老伴吴殿勋的癌症确诊书,白纸黑字,医生说治疗结果不容乐观。

沈力每到深夜,都会拼命捂着嘴哭,因为她害怕在医院化疗的丈夫听到,第二天她一大早就提前洗漱好,笑着对丈夫说:“没事,马上就能出院了。”

她看着丈夫被癌症折磨的不成人样,恨不得自己去代替丈夫受苦,沈力当时每天都在痛苦和悔恨里,想起和丈夫度过这么多年,很少陪伴家人,如今天灾人祸降临,才意识到陪伴在丈夫和孩子身边的时间,是多么可贵。

“我走后,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你前半辈子受了不少苦,后半辈子找个老伴替我陪你吧,别惦记我。”

沈力听到丈夫吴殿勋这样说,终于忍不住在他面前失声痛哭,因为她一直都觉得是自己愧对这个家,但丈夫在临终前,竟然还替自己着想,没有一点怨言。

随着呼吸机的骤停,丈夫悄然离世,61岁的沈力哭的撕心裂肺,在之后的三年里,她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经常望着丈夫的相片发呆,久久不能忘怀。

“沈力,是你么!”

一日沈里在街上买菜,一声似曾相识的问候出现在她的耳边,她猛地回头,发现竟然是张锐林,在岁月的蹉跎下,两人早已从青涩的少男少女变得两鬓斑白,不过样貌再变化,沈力还是一眼就能认出他。

经过攀谈得知,张锐林也是几经周转才来到此地生活,自己在二十年前就离婚了,因为孩子判给了前妻所以选择净身出户,他的哥哥看他疲于奔波,就给了他一套房子,而这套房子正好在沈力的小区里。

沈力也向张锐林长话短说了这些年的经历,张锐林深知她此刻还在悲痛中无法自拔,便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开导她,鼓励她好好走完以后的人生。

两个儿子看到母亲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感到很是欣慰,在了解到母亲和张锐林的故事后,便想撮合他俩,因为作为儿子不想看到母亲成日孤身一人,自己也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陪伴,张锐林的存在不仅能让母亲走入阴霾,也可以互相有个照应。

不过沈力执意不再婚,她说这样愧对吴殿勋,而两个孩子却对母亲说:“妈,就是因为父亲临终前还不放心你,才刻意牵来的红线,你以后的生活开心,就是父亲和儿子的最大心愿。”

听到两个儿子这么说,她终于携手张锐林在花甲之年,于1997年走进婚姻殿堂,之后的生活幸福美满,不过最后的沈力在晚年因肺癌卧床不起,两个儿子和张锐林一直守在她的床边照顾,不离不弃。

“我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愧对儿子。”

沈力在自己87岁那年,在病床上含着满眼的泪水望向儿子,牵着张锐林的手,结束了操劳的一生,而她的音容笑貌,至今还被央视作为典型模范,指导着年轻的人们在主持行业发光发热,在荧屏上挥洒青春。

作为央视主持人的开山鼻祖,沈力把所有的热情与青春都奉献给了荧屏和观众,虽然疏于家庭让她终生遗憾,不过最终她获得了儿子的体谅,虽然爱情之路充满了变数,但无论是张锐林还是吴殿勋都把她视作唯一的挚爱,相信在沈力的事迹下,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为荧屏前的观众奉献青春,用自己昂扬的姿态和铿锵有力的声音,为人们在荧屏上带来祖国的大好河山。

来源:阿妞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