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肺高压 “堵死” 生命!2024 美国治疗方案:从风险分层到合并症管理,全流程拆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22:04 2

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罕见却致命的疾病,患者中位生存期仅7年,高风险人群3年死亡率更是高达55%。过去30年,治疗始终围绕 “血管扩张” 展开,效果有限。2024年,随着首款抗增殖药物sotatercept(暂译名:索塔西普) 获批,PAH治疗迎来 “第四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罕见却致命的疾病,患者中位生存期仅7年,高风险人群3年死亡率更是高达55%。过去30年,治疗始终围绕 “血管扩张” 展开,效果有限。2024年,随着首款抗增殖药物sotatercept(暂译名:索塔西普) 获批,PAH治疗迎来 “第四通路” 革命。本文基于美国6位顶尖专家的最新综述,从疾病机制、风险分层、药物选择到合并症管理,拆解适合美国患者的精准治疗方案,尤其聚焦索塔西普的临床应用,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权威指导。

一、先搞懂:肺动脉高压是什么?为何如此凶险?1. 疾病本质:不是 “高血压”,而是 “肺血管的癌症”

很多人会把 “肺动脉高压” 和常见的 “高血压” 混淆,实则两者完全不同。PAH是肺小动脉的进行性狭窄病变,核心问题不是 “血压高”,而是肺血管壁异常增殖(平滑肌、内皮细胞过度生长),导致血管腔变窄、阻力飙升,最终让右心 “不堪重负” 而衰竭。

从血流动力学定义来看,需通过右心导管检查(RHC)确诊:

平均肺动脉压(mPAP)>20mmHg;

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15mmHg(排除左心问题导致的肺高压);

肺血管阻力(PVR)>2 Wood 单位(反映肺血管狭窄程度)。

形象地说,健康人的肺血管像 “宽敞的高速公路”,而PAH患者的肺血管会逐渐变成 “拥堵的小巷”,右心泵血需要克服巨大阻力,长期下来必然 “累垮”,这也是 PAH 患者最终死于右心衰竭的核心原因。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具有多因素发病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许多相关通路正被探索其治疗潜力(图1)。

图1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的多因素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干预潜力

2. 生存现状:7 年生存期背后,高风险患者危机四伏

尽管近 30 年治疗有进步,但 PAH 的生存率仍不理想。美国最大的 PAH 登记系统REVEAL 数据显示,患者中位生存期仅 7 年;而肺高压联盟的数据更指出,中风险患者 2 年死亡率 18%、3 年 28%,高风险患者 2 年死亡率 20%、3 年直接飙升至 55%。

更棘手的是,PAH 存在明显的 “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但男性患者的右心适应性更差,病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这也提示,临床治疗需关注性别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二、治疗革命:从 “扩张血管” 到 “抑制增殖”,4 大通路详解

过去,PAH 治疗仅针对 3 条 “血管扩张通路”(前列环素、内皮素 - 1、一氧化氮),通过放松血管、降低阻力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血管壁增殖的根本病理改变。2023 年,首款作用于 “激活素信号通路” 的抗增殖药物 索塔西普获批,标志着 PAH 治疗进入 “第四通路” 时代(图2)。

图2. 该示意图展示了肺动脉高压(PAH)中肺动脉的信号传导变化,不同通路在此过程中受到影响。红色线条标示了不同治疗方案的作用位点。

1. 传统 3 大血管扩张通路:缓解症状的 “基础款”

这 3 类药物的核心作用是 “治标”—— 通过调节肺血管张力,降低右心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但不能逆转已形成的血管病变。目前美国市场上有 10 种相关药物,具体分类及代表药物如下:

通路类型

作用机制

代表药物

给药方式

核心优势

注意事项

前列环素通路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 cAMP,扩张血管 依前列醇(Epoprostenol) 静脉注射 强效,适合高风险患者 需持续静脉泵入,操作复杂,易感染 曲前列尼尔(Treprostinil) 皮下 / 吸入 / 口服 剂型多样,皮下注射可居家使用 皮下注射易致局部疼痛 内皮素 - 1 通路 阻断内皮素受体,抑制血管收缩和增殖 波生坦(Bosentan) 口服 首个口服 ERA,疗效明确 需监测肝功能,可能致贫血 马西替坦(Macitentan) 口服 半衰期长,每日 1 次,对肝功能影响小 可能引起鼻咽炎、头痛 安立生坦(Ambrisentan) 口服 选择性阻断 ET-A 受体,副作用少 可能致外周水肿 一氧化氮通路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 cGMP,扩张血管 西地那非(Sildenafil) 口服 起效快,价格相对低廉 可能引起头痛、面部潮红、消化不良 他达拉非(Tadalafil) 口服 半衰期长,每日 1 次 对视觉影响小 利奥西呱(Riociguat) 口服 直接刺激鸟苷酸环化酶,不受 NO 水平限制 需严格避孕(致畸风险),可能致低血压 2. 第四通路:激活素信号通路 —— 首款 “治本” 的抗增殖药物(1)药物:sotatercept(索塔西普)

2023 年,美国 FDA 批准 sotatercept 用于治疗 PAH,这是首款针对 “血管增殖” 的药物,通过 “配体陷阱” 机制抑制激活素信号,减少肺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过度生长,从根本上延缓甚至部分逆转血管病变。

(2)关键临床试验:PULSAR(II 期)和 STELLAR(III 期)

这两项试验证实了索塔西普的显著疗效,且患者多为 “已接受最大剂量治疗” 的难治性人群(基线时 60% 用三联疗法,40% 用静脉前列环素),结果更具临床参考价值:

PULSAR 试验(II 期,n=106)

主要终点:肺血管阻力(PVR)变化;

结果:0.7mg/kg 组(每 3 周给药 1 次)PVR 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 239.5 dyn/s/cm⁵(P

亚组分析:无论患者此前用单药、双药还是三联疗法(含静脉前列环素),均能获益。

STELLAR 试验(III 期,n=323)

主要终点:6 分钟步行距离(6MWD)变化;

结果:治疗 24 周后, 索塔西普 组 6MWD 较基线增加 40.1 米,安慰剂组仅增加 1.4 米,差异显著(P

次要终点:NT-proBNP(心功能标志物)降低、功能分级(FC)改善、临床恶化时间延长,9 项次要终点中有 8 项显著获益;

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停药率低于安慰剂,主要不良反应为血红蛋白升高(6%)、血小板减少(6%)、毛细血管扩张(10%)、出血事件(20%)。

(3)临床意义:为 “难治性 PAH” 带来希望

过去,接受三联疗法仍无改善的患者几乎无药可医,而索塔西普在这类人群中仍能显著改善运动能力和心功能,甚至可能延缓疾病进展。FDA 建议:用药前5次给药需监测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使用抗凝药或静脉前列环素的患者需警惕出血风险。

三、核心策略:美国专家推荐的 “风险分层治疗方案”

PAH治疗的关键是 “精准分层”—— 根据患者基线风险和随访情况调整方案,目标是将患者尽可能维持在 “低风险状态”。美国临床常用 REVEAL 2.0 风险评分(基于美国本土注册数据),与欧洲的 ESC/ERS 4 层分层法相比,更贴合美国患者人群特点。

1. 风险分层标准(REVEAL 2.0)

REVEAL 2.0 评分基于 11 项指标(年龄、性别、病因、功能分级、6MWD、NT-proBNP、右心房压、心指数等),总分 0-20 分,分为 3 类风险:

低风险:评分<6 分,5 年生存率>80%;

中风险:评分 7-8 分,5 年生存率 50%-80%;

高风险:评分≥9 分,5 年生存率<50%。

2. 分阶段治疗方案(2024 最新推荐)(1)基线治疗:根据初始风险选择方案

低风险 / 中风险(无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

推荐: 口服双联疗法(ERA+PDE5i),优先选择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如马西替坦 + 他达拉非复方片);

依据:AMBITION 试验证实, 初始双联疗法(安立生坦 + 他达拉非)较单药治疗,临床失败事件风险降低 50%(HR=0.50,P

例外:血管反应阳性患者(RHC 中 mPAP 降低>10mmHg 且绝对值≤40mmHg),可先用高剂量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䓬),若 1 年以上维持 FC I/II 级,可继续单药治疗。

高风险 / 中风险(伴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

定义:右心房压≥20mmHg、心指数<2.0 L/min/m²、肺血管阻力≥12 Wood 单位;

推荐: 三联疗法(静脉前列环素 + ERA+PDE5i);

依据:法国临床数据显示,高风险患者用初始三联疗法(静脉依前列醇 + 波生坦 + 西地那非),3 年生存率达 100%,远高于传统方案;但需注意,该推荐基于注册数据,尚无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2)随访调整:3-6 个月复查,未达低风险则升级治疗

所有患者需每 3-6 个月复查,通过 REVEAL 2.0 评分或 ESC/ERS 分层评估风险,调整方案:

维持低风险

:继续当前治疗,每 6 个月复查;

中风险(未改善 / 恶化)

若当前用双联口服药:加用 索塔西普,或换用利奥西呱(替代 PDE5i),或加用非静脉前列环素(如口服曲前列尼尔);

依据:STELLAR 试验中,中风险患者加用索塔西普后,6MWD 和心功能显著改善,且耐受性良好;

高风险(未改善 / 恶化)

若未用静脉前列环素:加用或换用静脉依前列醇 / 曲前列尼尔;

若已用最大剂量治疗:加用索塔西普,并评估肺移植可行性;

注意:针对高风险患者的 ZENITH 试验(NCT04896008)正在进行,未来可能为索塔西普在高风险人群中的应用提供更多证据。

图3 PAH治疗流程图。这是一项基于现有证据及专家意见(在缺乏证据时)提出的治疗算法。该方案与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指南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索托西普纳入治疗流程、采用REVEAL(评估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早期及长期疾病管理的注册研究)风险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并引入基于右心室影像学的评估方法。

3. 特殊情况:哪些患者可考虑单药治疗?

单药治疗仅适用于少数情况,需严格评估:

血管反应阳性患者:用高剂量钙通道阻滞剂,且 1 年以上维持 FC I/II 级;

老年患者(>75 岁):合并多种基础病,耐受性差,可先用 PDE5i 单药;

肺静脉闭塞病 / 肺毛细血管血管瘤病:需密切监测,谨慎用单药(避免血管扩张加重肺水肿);

合并严重基础病(如肝硬化、HIV):若无法耐受联合治疗,可先用 PDE5i 单药,逐步加药。

四、棘手问题:合并症患者的治疗策略(美国临床重点)

美国PAH患者中,合并心血管(如高血压、肥胖、房颤)或肺部疾病(如 COPD、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这类患者治疗更复杂,需平衡 “肺高压治疗” 与 “基础病管理”。

1. 合并心血管疾病(左心表型)(1)常见人群:女性为主,多合并高血压、肥胖、房颤、糖尿病

这类患者易被误诊为 “左心衰竭相关肺高压”(Group 2 PH),需通过运动右心导管或液体负荷试验鉴别:若运动 / 补液后 PAWP>15mmHg,提示左心功能异常,需优先治疗左心疾病;若 PAWP 仍≤15mmHg,则为 “合并左心基础病的 PAH”(Group 1),需兼顾两者。

(2)治疗原则:

第一步:优化基础病治疗(如控制血压、减重、转复房颤、降糖);

第二步:PAH 治疗:

若肺血管阻力(PVR)<5 Wood 单位:可先用 PDE5i 单药,密切监测;

若 PVR≥5 Wood 单位:谨慎用双联疗法(ERA+PDE5i),避免用 ERA(易致液体潴留);

参考证据:AMBITION 试验事后分析显示,合并心血管病的 PAH 患者用双联疗法,住院风险降低,但 6MWD 改善幅度小于无基础病患者,且不良反应更多。

2. 合并肺部疾病(肺表型)(1)常见人群:男性为主,多有吸烟史,合并 COPD、睡眠呼吸暂停

这类患者需与 “肺部疾病相关肺高压”(Group 3 PH)鉴别:若存在严重肺功能损害(FEV₁<60%)或白天高碳酸血症,多为 Group 3 PH,优先治疗肺部疾病;若仅轻度肺部异常(FEV₁>60%)且 DLCO(肺弥散功能)显著降低,可能为 “合并肺部基础病的 PAH”(Group 1)。

(2)治疗原则:

第一步:优化肺部疾病治疗(如戒烟、COPD 用支气管扩张剂、睡眠呼吸暂停用 CPAP);

第二步:PAH 治疗:

首选 PDE5i 单药(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避免用 ERA(可能加重肺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

若 DLCO<40% 预计值:慎用静脉前列环素(可能加重缺氧),可考虑吸入曲前列尼尔;

注意:COMPERA registry 数据显示,合并肺部疾病的 PAH 患者,用 PDE5i 单药的生存率与无基础病患者相当,但用 ERA 或前列环素的耐受性差。

3. 合并症患者的核心建议:

优先转诊至 PAH 专科中心:RePHerral 研究显示,33% 合并症患者被误诊,30% 接受了不符合指南的治疗,专科中心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个体化评估:用 “肺血管疾病负担 vs 基础病负担” 模型(图 4)决策:

例 1:70 岁女性,高血压 + 肥胖,PVR=3.2 Wood 单位:基础病负担重,优先控制血压、减重,必要时用 PDE5i 单药;

例 2:45 岁女性,控制良好的高血压,PVR=12 Wood 单位:肺高压负担重,需积极用三联疗法(静脉前列环素 + ERA+PDE5i)。

五、2024 年临床实操:美国专家推荐的治疗流程(附算法图)

结合最新证据和专家共识,美国专家提出了包含 “风险分层、影像学评估、合并症管理” 的整合治疗算法,核心步骤如下:

1. 确诊后第一步:基线风险分层

工具:优先用 REVEAL 2.0 评分,或 ESC/ERS 4 层分层;

目标:明确低 / 中 / 高风险,确定初始方案。

2. 初始治疗选择

低 / 中风险(无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口服双联疗法(ERA+PDE5i),优先复方制剂;

高风险 / 中风险(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三联疗法(静脉前列环素 + ERA+PDE5i);

合并症患者:根据 “基础病负担” 调整,可能从单药开始。

3. 3-6 个月随访:评估疗效,调整方案

评估指标:REVEAL 2.0 评分、6MWD、NT-proBNP、右心超声(评估右心大小和功能);

方案调整:

低风险:继续当前治疗,6 个月后复查;

中风险:加用 sotatercept,或换用利奥西呱,或加用非静脉前列环素;

高风险:加用静脉前列环素,或加用 sotatercept,评估肺移植。

4. 特殊人群:

血管反应阳性:用高剂量钙通道阻滞剂,1 年复查;

老年 / 多合并症:从单药开始,逐步加药;

肺移植评估:高风险患者若药物治疗无效,尽早转诊至移植中心。

六、未来方向:仍需解决的 3 大问题

尽管 PAH 治疗取得突破,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未来研究需聚焦以下方向:

1. 合并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前多数临床试验排除了合并严重基础病的患者,导致真实世界中这类人群的治疗缺乏证据。未来需开展针对合并心血管 / 肺部疾病的 PAH 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最佳治疗方案。

2. 索塔西普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3. 新型药物研发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吸入型 seralutinib(针对 PDGFR 等靶点,动物实验显示强效)、吸入型伊马替尼(PDGFR 抑制剂,II/III 期试验进行中),这类药物可局部作用于肺血管,减少全身副作用;

其他通路:如针对炎症、线粒体代谢的药物,有望为 “非 2 型炎症 PAH”(如肥胖相关 PAH)提供新选择。

结语

从 “无药可医” 到 “4条治疗通路”,PAH 治疗在30年间实现了巨大突破,尤其是索塔西普的获批,让 “抑制血管增殖、延缓疾病进展” 成为可能。对于美国患者而言,合并症管理是临床实践的重点,需通过 “风险分层 + 基础病优化 + 个体化药物选择” 实现精准治疗。

未来,随着更多针对合并症患者的研究开展和新型药物研发,PAH 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尽早转诊至专科中心、严格遵循风险分层治疗” 仍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毕竟,对于 PAH 这类致命疾病,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就是在与时间赛跑。

来源:沈凌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