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尊严的法律保护措施有哪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01:23 1

摘要:‌权利类型列举‌《民法典》明确列举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具体人格权,并通过“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兜底条款覆盖未列举的新型人格权益‌。

人格尊严的法律保护措施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类措施:

一、宪法层面的基础性保护

确立“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明确禁止侮辱、诽谤、诬告陷害等行为‌。

二、民事法律的具体化保护

权利类型列举
《民法典》明确列举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具体人格权,并通过“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兜底条款覆盖未列举的新型人格权益‌。

侵权救济方式
赋予受害人请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民事救济权利,法院可采取强制公告、公布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侵权责任‌。

三、刑事法律的惩罚性保护

对严重侵害人格尊严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

四、行政法律的补充性保护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尚未构成犯罪的人格尊严侵害行为(如公开辱骂、传播隐私等),实施行政拘留或罚款等处罚‌。

五、司法程序的特别保护机制

临时禁令制度
在诉讼或执行阶段,法院可先行签发人格权侵害禁令,禁止当事人实施抢夺、藏匿子女等可能损害人格尊严的行为‌。

新型权益扩展保护
司法实践中已将心理健康、私人生活安宁、生物识别信息等纳入保护范围,通过案例扩展人格尊严的外延‌。

该保护体系通过宪法确立基础、民法明确权利、刑法打击犯罪、行政法补充处理、司法实践动态扩展,形成“预防-救济-惩罚”的全链条保障机制‌。

来源:有事问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