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友传得广,是因为内容像在说现在的事——农村只剩老人种地,疫情时街道空过,还有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新闻比如“有田无人耕”,现在农村种地的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大路无人行”,疫情封控时街上真的没几个人,这让不少人觉得“预言准”
最近网上传段“有田无人耕,大路无人行”的话,说是刘伯温的预言
我翻了《明史》和《郁离子》,压根没找着这几句
这段预言是现代网传的,假托刘伯温之名
有学者说,刘伯温的著作要么用典故,要么讲星象,从没有这么直白的句子
《烧饼歌》虽被附会,但至少有明清文本,而网传的话,直白得像打油诗,更像现代人编的
网友传得广,是因为内容像在说现在的事——农村只剩老人种地,疫情时街道空过,还有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新闻
比如“有田无人耕”,现在农村种地的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大路无人行”,疫情封控时街上真的没几个人,这让不少人觉得“预言准”
可实际上,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不是什么预言
先说说刘伯温的真东西——《郁离子》是他写的寓言集,每篇都有典故,比如“楚有养狙以为生者”讲统治之道,用词讲究得很
《烧饼歌》里的句子是“戊寅己卯两年间,将相勤王终复古”,用干支纪年,充满隐喻,哪像网传的“蛤蟆上树”这么直白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封诚意伯,死后追赠太师,他的著作都是经过整理的,没有网传的那些句子
再看农村的事,国家统计局2023年数据,农村常住人口只剩4.9亿,占全国34.7%,比2010年减少了1.6亿
可也不是真“无人耕”,河南某县的耕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合作社用大型机械种地,效率比散户高多了;山东的一个村,年轻人返乡搞“农旅结合”,把农田改成采摘园,一年赚了100多万,比打工强多了
还有2023年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3亿亩,占承包地面积的40%,比2010年涨了近一倍;农村电商销售额达到2.2万亿,比2010年涨了21倍,说明农村经济在转型,不是真的“有田无人耕”
再说“九女一夫不白头”,2023年全国离婚登记416.3万对,比2010年涨了55%
这不是男女比例失衡,是婚姻观念变了,大家更看重质量
比如我朋友小莉,和老公性格不合,离婚后开了家奶茶店,现在生意红红火火,比以前开心多了
还有“蛤蟆上了树”的反常事,比如北京的小王,计算机硕士毕业,找不到程序员工作,就去送外卖,用专业知识优化路线,每天多送10单,一个月赚8000块;成都的老李,火锅店生意不好,转行直播卖火锅底料,一个月卖10万份;杭州灵隐寺招新媒体运营,用短视频讲佛教故事,有100多万粉丝
这些事看似反常,其实是时代在变,行业边界模糊了,有能力就能找到机会
这段预言是现代焦虑的投射
大家担心农村没人种地,担心社会变乱,担心婚姻不稳,就把担心套上“刘伯温”的壳,好像古人说了,自己的担心就合理
编造的人用刘伯温的名气背书,毕竟他是开国元勋,大家觉得他能掐会算
可刘伯温再厉害,也猜不到现在的快递车、直播、无人机啊
说白了,这是借古人的嘴,说现代人的话,放大焦虑,让更多人共鸣
还有,预言的语言风格太直白,没有刘伯温的文学功底
刘伯温写《卖柑者言》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社会虚伪,比网传的预言深刻多了
这段预言的传播,还反映了大家对“确定性”的渴望
现在社会变化快,大家希望有个“预言”给答案,哪怕是假的,也能踏实点
可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该做的是适应变化,比如农村的年轻人返乡搞电商,硕士送外卖用专业知识优化路线,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比信预言有用
有网友说“这哪是刘伯温的预言,明明是现代人的吐槽大会”,我觉得这话特实在——那些事都是身边的事,哪是什么预言啊
这段网传的“刘伯温预言”,其实是现代人编的,用直白的话戳中了大家的焦虑——农村人口流失、社会反常、婚姻不稳
可为什么非要挂刘伯温的名呢?难道现代人的担心,得靠古人背书才敢说?其实这些焦虑都是真实的,但不是什么“预言”,是时代变化的挑战,我们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靠古人的“预言”吓自己
我觉得啊,与其信这些假预言,不如多看看身边的变化
农村的土地没荒,有年轻人用新技术种地;大路没人行?可快递车、外卖员跑得正欢,把东西送到家家户户;离婚率高?那是大家更敢追求幸福了,总比凑活过强
那些所谓的“反常”,不过是时代在往前跑,咱们得跟上脚步,比如硕士送外卖,可以用专业知识优化路线;寺庙招运营,可以用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
这些都是机会,不是什么“乱象”
咱们别信什么预言,信自己的努力才是真的
这事你怎么看
来源:园园小公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