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听众早上好,欢迎收听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扬州新闻广播联合打造的专题栏目《乡村振兴新征程》,每周五早间,我们一起关注农业农村动态,扫描三农服务资讯。
乡村振兴新征程
三农资讯,服务百姓。
聚焦发展,品牌引领。
乡村振兴,致富先行。
FM98.5 扬州新闻广播
《乡村振兴新征程》
聚焦“三农”发展, 见证乡村振兴。
各位听众早上好,欢迎收听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扬州新闻广播联合打造的专题栏目《乡村振兴新征程》,每周五早间,我们一起关注农业农村动态,扫描三农服务资讯。
乡村指导在线
目前,我市292万多亩水稻已普遍进入灌浆期,这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门聘请的39名水稻苗情监测员密切关注苗情变化,分类指导农户落实田管措施,力争水稻丰产丰收。
在邗江区公道镇的一块水稻田里,种植大户徐大中正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作为农业农村部门聘请的稻麦苗情监测员,他定时上报苗情监测数据,为科学研判苗情长势、落实田管措施提供实时依据。根据他的监测,前段时间的高温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
“苗情差的话,指导他进行水浆管理,还有施用分蘖肥。正在抽穗出来的长势还是很好的,栽得比较早的,十五、六号抽穗的,多少有一点影响,二十五号之后抽穗的话,基本上没有大的影响。”
经过学习和培训,监测员们基本掌握了水稻苗情诊断技术,可以分类指导种植户及时调整种植方法。根据监测情况,农业技术部门提醒,当前的重点仍然是加强田间管理。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京都:“田管上一个就是水分管理,要干湿交替,不能断水断得太早,长时间没有水,影响灌浆,也不能长期洇水,田间泥土软烂会增加倒伏风险。还有大面积灌浆了,喷施叶面肥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灌浆期了要警惕后期的虫害。”
富农强村
最近,我市地产大闸蟹已零星上市,预计9月20号以后将成批量上市。今年随着生态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螃蟹养殖密度逐步降低,大规格、高品质的地产大闸蟹呈增多趋势。
今年,我市继续进行池塘养殖生态化改造,通过尾水达标排放,水体净化、减少用药等措施,不断提升螃蟹的养殖水平。高邮湖是我市大闸蟹的主产区之一,养殖大户高强告诉记者,他的一千多亩大闸蟹都采用低密度的养殖模式。
“目前来说,螃蟹规格也特别大,往年一般在三两,今年这时候在三两五。生态养殖,自己育的大规格的苗,放得比较稀,我们一亩田放一千五六。养殖密度稀,水清,质量好,规格大。”
今年,我市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螃蟹生长,后期的高温天气对螃蟹生长和脱壳影响不大。目前,市场上已有少量成品蟹上市,但大规模上市预计要到9月20号以后,上市初期的价格预计将低于去年同期。
“去年刚上市的时候,四两的母蟹都卖到一百五六一斤,今年一百一、一百二左右。三两的在八十块钱,去年都在一百以上,二两五的母蟹正常在六十块钱一斤左右,去年在七十、八十。国庆节后,价格可能会比去年低得多。”
农情速递
近日,副市长陈骏带队赴宿迁市考察学习农业招商与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陈骏一行先后走访宿豫区、宿城区、泗洪县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规划以及食品园区的建设运营等。下一步,我市将借鉴经验,以高质量项目和高标准载体为支撑,为扬州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日前,我市立华家禽育种有限公司鸡白痢净化场顺利通过了省级现场评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净化场6家,其中猪场2家、奶牛场1家、禽场3家,形成“净化一场、辐射一片”的示范效应。
第九届江苏省农村创业大赛日前在连云港落幕,我市遴选的“莲藕新产品的拓展与研发”项目最终荣获综合成长组二等奖,展现了扬州农村创业的“乡土智慧”与“产业韧性”。
本期《乡村振兴新征程》就到这里,
本节目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特约播出,
下期节目,再见!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