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过得真快,白露节气也接近尾声,明天就是秋分了,今年秋分交节时间是,农历八月初二凌晨2点19分04秒。现在也是农历八月初一徬晚,意味着再过几小时就是秋分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第十六位的节气,也是秋天的第4个节气。
时间过得真快,白露节气也接近尾声,明天就是秋分了,今年秋分交节时间是,农历八月初二凌晨2点19分04秒。现在也是农历八月初一徬晚,意味着再过几小时就是秋分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第十六位的节气,也是秋天的第4个节气。
秋分这里的分字有平分之意,秋分交节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长相等,随后北半球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民间说的:秋分秋分,昼夜平分。意思也就是白天和夜晚时长相等。进入秋分节气,北方的冷空气增强,逐渐向南方转移,特别是这个时候北方候鸟开始迁徙到南方避寒,整体气温呈现下降,昼夜温差达到10℃以上,白天还可穿件单衣就行,但到夜里就感觉冷,还得套件外套。民间虽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一到了晚上不添件衣服让你冷的发抖。稍不注意就可能头疼感冒。
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比较重要的节气,过去在秋分交节这天,帝王会率群臣祭月,民间还有竖蛋、送秋牛图的习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的秋分,八月中,意思是秋分在农历八月的中间,它交节时间一般在八月中旬,但若遇闰年,那秋分会提前到月初,如今年是闰六月,秋分的交节时间就落在八月初二。从这个时间来看今年属于早秋分,老辈人有一种说法:早秋分,收成稳,可这里的稳,最怕的就是秋分交节当天下雨。
秋分节气期间正是农忙时期,北方忙收玉米、摘棉花,南方忙着割晚稻、种油菜,此时的天气直接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农村有句老话叫最怕秋分一日雨,为啥这天怕下雨?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秋分时节农作物正是收获或的关键期。如这天下雨,后续一段时间都会连续下雨,给秋收带来不便。田里农作物会因雨水浸泡,发芽、发霉,影响收成。收割好的稻谷因下雨没法晾晒,且持续的降雨还可能影响冬季作物的播种,打乱农事安排。另一方面是秋分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下雨会让人感到更湿冷。衣物被褥没有阳光晾晒,容易受潮霉变。这种连续的雨天还影响人的情绪,让人感到压抑、烦闷。综合这些原因,是人们秋分交节这天怕下雨的原因。
老祖宗也留下一些农谚,关于秋分交节这天怕下雨的原因,看他们是咋个说的。
秋分雨,没收成。这句农谚说得很直白,意思是秋分交节这天下雨,影响到秋收工作和农作物的霉变,导致收成打折扣。由于秋分交节这天天气能预测未来天气走向,这天下雨,接下来一段时间会连续下雨。此时正是北方的玉米、高粱成熟、南方的晚稻收割期。若连续下雨,这些成熟的农作物会雨水侵湿发霉发芽,收割下来的稻子没法晾晒,堆在一起会发热变质。这些都是秋分交节怕下雨的原因。
秋分下雨,秋耕误;秋耕误,来年苦。秋分不仅是秋收的节点,还是秋耕、秋播的关键期。玉米收完要翻地,把秸秆埋进土里当肥料。油菜、冬小麦得趁墒播种,错过这几天,出苗率就会大减。若秋分期间连续下雨,田里泥泞农活无法开展,秋耕只能往后拖。等天气晴了,又错过最佳播种期。老话说秋分种麦正当时,过了三天没好期,秋播晚了,麦苗扎根浅,冬天扛不住冻,来年春天长势弱,收成自然好不。这就是秋分交节下雨,秋耕误,来年苦的道理。
秋分雨连绵,灶前缺柴薪。这句农谚从另一个角度说秋分雨的危害 ,如秋分下雨且后续连绵不断,连烧火的柴都会短缺。秋收后的秸秆不仅是肥料,也是农村重要的燃料。若是被雨水侵泡,秸秆湿软烧不着。过去没有煤气、电暖,全靠秸秆烧炕做饭,柴薪不够,寒冬腊月就得挨冻受饿。
秋分晴,万物丰;秋分雨,万物愁。这句意思很简单,晴天则丰收,雨天则发愁。秋分交节晴且阳光充足,能让成熟的作物充分干燥,收回来的粮食含水量低,晾晒容易,储存不易生虫。秋耕时土壤干湿适中,翻地省力,播种后种子出发芽率高。若秋分交节这天下雨,不仅直接影响当年收成,还会让整个秋天的气候偏湿,导致寒冷来的早来得更猛,未收割的作物被冻坏,已播种的幼苗也难抗低温。
秋分一滴雨,正月一场雪。意思是如秋分下雨,哪怕只有一滴,来年正月可能会出现大雪。秋分下雨说明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此时交汇频繁,这种气象容易持续,使整个秋冬季降水偏多。到了正月,气温降低,雨水就变成了雪。大雪虽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但过早过大的雪会冻坏越冬作物,对农业生产并非全是好事。
最怕秋分一日雨,这句农谚不是凭空臆断的,秋分雨会耽误秋收、影响秋耕、阻碍秋播,最终影响到来年的收成的。明日秋分,你们那里是晴天还是雨天?庄稼都收完了吗?欢迎留言聊聊。
来源:忆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