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1日,太原马拉松赛迎来了自己16周岁的生日。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名跑者,聚集在锦绣太原城一起奔跑,一起欢呼。
2025年9月21日,太原马拉松赛迎来了自己16周岁的生日。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名跑者,聚集在锦绣太原城一起奔跑,一起欢呼。
马拉松,是一个人的拼搏,也是一群人的狂欢。自2010年开始,越来越多与自己斗争的人,选择在太原这座城市狂欢。有人是从观众变成了跑者,有人因美景、美食慕名而来,有人只道“就是喜欢”……
16年太马,早已不止于一项比赛。
一项赛事穿越时空
16年一路前行,太马写下许多故事。
第一届太马于2010年9月5日举办,起终点均设在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参赛运动员约8000人。16年时间过去,太马累计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万人次(含线上赛)参赛,2025年的参赛人数高达4万人。
2019年,太原马拉松赛被授予世界田联金牌标识。由此开始,在马拉松的舞台上,太原市比肩北京、上海、广州国内一线城市及纽约、柏林、伦敦等一众国际大都市。
作为世界田联金标、中国田协A1类赛事,2025年太马高规格的办赛标准吸引了国内外56位高水平选手同场竞技。最终,女子半程马拉松赛选手刘敏和郑小倩均打破了赛会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太马再次优化了赛道,将起点调整至五一广场,选手集结、出发更顺畅。全程马拉松项目,优化祥云桥路段及终点前折返,以更少的坡度、更美的风景助力选手竞速。
此外,为保障跑友顺利完赛,本届太马提供了功能性饮料11万瓶,饮用水26万瓶,7.5万根香蕉、3.7万支小面包……丰沛的补给物资,更显太马温情。
2014年,亲子马拉松、迷你马拉松等5公里赛事,正式亮相。无论男女老幼,从此开始一同跑上太马的赛道。2025年太马,亲子马拉松、迷你马拉松“进化”为欢乐跑和健康跑,参赛选手也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的专属奖牌。
2013年第四届太马,第一次得到了央视直播团队助阵。在2024年和2025年,太马不仅连续两年“跑”上央视舞台,而且在新华现场云、爱奇艺、优酷等20余个互联网直播平台同步直播。
2025年,太原马拉松赛跑过第16个年头。在城市与赛事之间,在坚持与提速之间,时代穿行而过。
一座城市拥抱热情
16年一路前行,太马遇到许多朋友。
2010年第一届太马,太原后生、247号运动员周斌进,以2小时51分43秒完赛,获得了山西本土选手最好成绩。2025年第16届太马,吕梁小伙儿2861号运动员高飞,以2小时59分15秒完赛,获得了一枚“破三”勋章。
今年太马首次设置了“破三”勋章,奖励在全程马拉松项目中净成绩跑进3小时的选手。在今年中签的全程马拉松选手中,有1675名选手近两年最好完赛成绩在3小时以内,最终共有1094名选手在本届太马成功“破三”。
“感谢太马,赛道、天气、服务都非常好,帮助我完成了心愿。”高飞说,“也要感谢太原的朋友们,我们吕梁市长跑协会经常来太原交流学习,得到了很多帮助。”
63岁的姚晋凉,2006年开始接触马拉松,16届太马无一缺席。16年来,姚晋凉随着太马的比赛路线,跑过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山西体育中心和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跑遍锦绣太原城最美的风景。
时至今日,4万名参赛者又跑在迎泽大街上,一路并肩前行。其中,七岁弓保弘和九岁弓原弘兄弟俩,在母亲的陪伴下一同参加了欢乐跑。
“马拉松赛事这么火爆,我们也要来感受一下气氛。”弓原弘表示,小哥俩平时就喜欢运动,如果有机会中签的话,他们将来还要参加半程马拉松赛。
每一届太马,都会有许多来自省外的跑友参与其中。来自厦门的王巍贤表示,朋友们组团来到太原,不仅要跑一场酣畅淋漓的马拉松,而且“吃喝玩乐”一个都不能少。
王巍贤做了不少功课,在她的计划中,上午全力以赴比赛,中午去吃刀削面,晚上来一顿烧麦。除了太原之外,他们还计划去山西各地看看,五台山、平遥古城都在计划中。
一份温情陪伴赛事
16年一路前行,太马留下许多温情。
在4万人的参赛队伍中,有一支特殊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医护跑者,他们按不同的配速分布在不同区域。来自山西灵石县的医护跑者田悠凡,赛前特意加强了跑步、核心训练。
“起跑后,跑友都很兴奋,发现不少跑者心率太高,我们及时劝阻跑者降速缓冲。赛程中,有几位跑者腿部抽筋,及时帮助他们原地休息,拉伸小腿,补充盐丸……”
以4小时15分钟跑完42.195公里后,田悠凡坦言:“马拉松属于每个有梦想的人。我的职责就是密切关注参赛者的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参赛者安全完赛。”
在太马比赛日,红十字救护员都需要坚守赛道10小时以上,为跑友的安全护航。参加赛事保障的张鹏,时刻紧盯着赛道上的“风吹草动”,一刻不曾松懈。
赛道沿途,张鹏听到来自成都、重庆、广州等全国各地的跑者盛赞太原的气候、赛道、服务,并特别感谢了医疗保障服务。“我觉得特别骄傲。”张鹏说。
2019年9月8日6时,太原师范学院大三学生邓玥晗,以志愿者的身份站在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广场,手举一块标识牌,上书:“有问题,请问我。”
“我们4点就来了。” 邓玥晗说,她曾经见到一位跑者,因为找错卫生间闹了笑话。“所以我做了问询志愿者,方便跑友们找路,挺有意义的。”
2025年9月21日6时,太原理工大学孔令伟,接过了邓玥晗的标识牌。标识牌依然上书:“有问题,请问我。”
9月21日11时许,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跑友开始在终点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大量聚集,孔令伟被问路的跑友团团围住,他耐心、细致且准确地为跑友们一一指明方向。
“不时会听到跑友说,谢谢你们,谢谢太原。”孔令伟说,“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挺有意义的。”
记者 杨尔欣 刘涛 陈辛华 魏薇
见习记者 刘苗苗 巩铃钰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