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炊烟与课本之间:我的70年代青春期记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17:26 1

摘要:我出生于 70 年代,自幼家境并不优渥,家中有兄弟姐妹六人。犹记得四五岁时,我便开始协助家人刷锅洗碗。七岁那年,我的小弟弟呱呱坠地。彼时,无人能悉心照料妈妈,奶奶需下地劳作挣工分,姥姥则留在家中照看她的孙子。爸爸虽有时在家,但家中孩子众多,吃饭成了首要问题,妈

我出生于 70 年代,自幼家境并不优渥,家中有兄弟姐妹六人。犹记得四五岁时,我便开始协助家人刷锅洗碗。七岁那年,我的小弟弟呱呱坠地。彼时,无人能悉心照料妈妈,奶奶需下地劳作挣工分,姥姥则留在家中照看她的孙子。爸爸虽有时在家,但家中孩子众多,吃饭成了首要问题,妈妈不久后便外出劳作。姐姐要去上学,于是照顾妈妈的重任便落在了我的肩上。那时我还不及煤火台高,只能踩在小凳子上为妈妈做饭。

我常为家人制作的餐食是稀粥,偶尔还会往里面打上一个鸡蛋。而炒馍更是家常便饭,将白黄相间的馍切成小块,放入少许油在锅中翻炒。由于家中还有弟弟妹妹,我会为他们每人盛上一小碗,妈妈和我也会吃上一些。这段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

后来我步入小学,因学习成绩优异,课余时间大多用于做家务和学习。我的青春期是在中学度过的,从 1984 年初一入学到 1987 年毕业。在家中,鉴于我的学习成绩出色,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业上,毕竟当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

其实当时并未觉得有何特别之处,然而家人都对我关怀备至。例如麦收和秋收时节,姐姐、弟弟妹妹都要到田间帮忙收割。而我因需完成作业,主要任务便是清晨 5 点起床,为家人熬上一大锅早饭。前一晚就要把面和好,第二天一早赶忙擀出三大盖面条,等待他们中午归来享用。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清晨便去劳作,吃过早饭再去学校。所以在我看来,青春期并未给我的生活带来太大改变。

在家庭关系方面,爸爸妈妈偶尔会发生争执,主要源于经济上的困境,家中资金匮乏。有时花钱需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故而两人难免产生口角。初中阶段,寒暑假时我除了完成作业和做饭,还会拉着架子车到市里积肥。那时主要收集煤球渣子,将积好的肥料与自家厕所的粪便以及从村里拉回的粉搅拌在一起,便可制成肥料。起初是生产队来丈量家中积肥的面积,面积越大,所得工分越多。后来实行了分田到户,情况便有所不同了。

生产责任制推行后,肥料归自家使用。那时我干劲十足,常常拉着架子车前往市里的家属院收集肥料。记得夏天收集最多的是煤渣和西瓜皮。后来爸爸认为西瓜皮过多,肥效不佳,便不再使用了。

回到家中,弟弟妹妹还有作业需要辅导,于是我一边完成自己的功课,一边指导他们。作业完成后,还要带着弟弟妹妹玩耍。大弟和妹妹都有自己的伙伴,我主要负责照顾小弟弟。记得那时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正在播放《霍元甲》。因此谁照顾小弟弟就有借口去看电视,大家都抢着承担这个任务。而不看的人则需先在家中帮忙做家务,比如捆菜,第二天要拿去售卖。当时,我们那里是蔬菜基地,每日都有活儿要做。家人都很疼爱我,我学习之余,有时间便帮忙,没时间也不会勉强我。

尽管青春期时家境贫寒,但我却收获了满满的关爱。如今回首往昔,心中满是怀念。

如今回想那段岁月,我的青春期没有轰轰烈烈的叛逆,也没有肆意张扬的任性,有的只是煤火台上升起的炊烟、作业本上工整的字迹,以及全家人围坐分食一碗炒馍的温暖。那时的日子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清澈见底,映照着最朴素的亲情与责任。如今,每当我看到现在的孩子被各种补习班和电子产品包围,总会想起自己踩着凳子给妈妈煮粥的清晨,想起拉着架子车积肥的午后,想起弟弟妹妹争着照顾小弟只为能看一集《霍元甲》的夜晚。那些日子虽苦,却因家人的相守而格外珍贵。或许,青春的意义本就不在于多么自由洒脱,而在于我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里,学会担当,懂得珍惜,并让爱在岁月里沉淀成最动人的记忆。

来源:四夕墨香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