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师者・托举未来 —— 我眼中的邗江好老师 | 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徐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9:27 2

摘要:在运河之畔的邗江,每一位教师都是托举未来的力量。第41 个教师节如约而至,为呼应“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展现邗江教师润心启智、守护成长的风采,凝聚家校社尊师重教的共识,特别推出“致敬师者・托举未来——我眼中的邗江好老师”专栏,从家长

致敬师者

托举未来

我眼中的好老师

在运河之畔的邗江,每一位教师都是托举未来的力量。第41 个教师节如约而至,为呼应“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展现邗江教师润心启智、守护成长的风采,凝聚家校社尊师重教的共识,特别推出“致敬师者・托举未来——我眼中的邗江好老师”专栏,从家长、学生、搭档的视角,讲述教师在平凡教育工作中的暖心点滴,呈现他们乐教爱生、协同育人的动人模样,展现邗江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我心中的好老师

她,如同冬日里和煦的暖阳,不仅照亮了知识的道路,更以独特的方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温暖与希望的种子。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徐老师。

每次语文课铃响,大家的心便轻快跃动,如同奔向一场未知而美妙的旅程。教“忐忑不安”时,她巧妙设计情境,让同学们用坐立难安、心跳加速的夸张神态,把抽象的情绪演绎得生动可感,让枯燥的词语学习变得趣味十足。讲解《草原》时,她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我们跟着作者的文笔,去感受草原的一碧千里,去体会牛羊的悠然自得,去想象骏马的自由驰骋。

那天,在学习完《竹节人》一课后,徐老师说:“那么有意思的竹节人我们可不能错过!”她的话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教室里沸腾了!大家两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一边兴奋地对照着课文里的制作说明,一边动手切割、穿孔、穿线。徐老师穿梭在课桌间,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师傅,指点着:“这里钻眼要小心,别劈了‘竹节’!”“线要穿得松紧合适,太紧动不了,太松就散架啦!”当一个个形态各异,甚至被我们偷偷画上表情的“竹节人”在手中诞生时,那份亲手创造的喜悦简直要溢出来。

“斗竹节人”环节,徐老师把两张课桌拼在一起当作“古战场”。我们屏住呼吸,把各自的“勇士”线卡进桌缝,手指在下面操纵。随着徐老师一声令下:“开战!”课桌上顿时“硝烟弥漫”。我们一边紧张地操控着线,一边学着课文里的描述大声配音:“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那些原本躺在纸上的动作描写,此刻仿佛有了生命,在小小的桌面上激烈上演。笑声、欢呼声、加油声几乎掀翻了屋顶。徐老师在一旁笑着用镜头记录,不时提醒:“快看,这个‘金钩大王’的招式,像不像课文里写的‘眼疾手快’?那个‘窦尔敦’被‘打翻在地’,用哪个词形容最贴切?”那堂“竹节人”大战后,再读课文,那些文字仿佛都活了过来,带着吸管碰撞的轻响、毛线摩擦的触感和我们当时兴奋的心跳声。 徐老师用她的方式,不仅让我们读懂了文字,更让我们“做”进了文字里,体验了那份属于旧时光的纯粹快乐,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原来,文字真的可以如此生动地记录生活、传递情感。

徐老师深知每颗心都是独一无二的土壤,而她那双温暖的眼睛,总能发现那些被生活悄悄藏起的微光。班里的小琦同学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即使被点到名,声音也细若蚊呐。她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从不吵闹,只会一个人默默地趴在桌上,肩膀微微耸动,无声地掉眼泪。徐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课后她和我们了解小琦的表现,利用活动课,找小琦聊天,利用每周的周记给她留言。慢慢地,小琦敞开了心扉:原来她是家里的老大,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她每天放学回家要帮忙做饭、打扫,还要辅导弟弟妹妹做功课,常常忙到很晚才能睡觉。她那小小的肩膀,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担子,那份疲惫和压力,让她在校园里也显得格外沉默和脆弱。了解情况后,徐老师先是找小琦的妈妈进行交流,肯定了孩子的懂事和付出,也委婉地沟通了保证孩子休息和学习时间的重要性。接着,徐老师开始寻找点亮小琦内心火花的方法。一次绘制名著手抄报活动,徐老师惊喜地发现,小琦的手抄报线条细腻,色彩搭配异常灵动!徐老师走到小琦面前,拿着手抄报夸赞:“小琦,你很有绘画天赋哎,这次手抄报做得特别好!”随即她还在全班表扬了小琦,小琦惊讶地抬起头,眼睛里第一次闪出了不一样的光彩。渐渐地,那个总是低着头、默默流泪的小琦不见了。徐老师用她的细心、理解和慧眼,不仅看到了小琦肩上的重担,更精准地发掘并点燃了她心中那束独特的光芒,让她在繁重的家庭责任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呼吸和闪耀的天地。

徐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像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总是在我们人生小小的舞台上,稳稳地托着我们,让我们有勇气绽放光芒。记得六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徐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桌上摊开着区里诗词吟诵活动的资料,“这次活动老师推荐你参加,诗词老师帮你选好了,挑战一下自己吗?”我盯着词里那些或豪迈或细腻的语句,心里既兴奋又紧张,狠狠地点了点头。

之后几天,我快速熟悉诗词内容,徐老师利用课间帮我进行朗诵指导,“你看,这句开篇,要把诗人“趁兴踏秋”的情绪读出来。”“看伊娄碧水,千波竞逐,瓜洲古渡,百舸争流。”读到这几句时,徐老师的语速加快,手势也跟着挥动起来:“这里节奏要紧凑些,‘千波竞逐’‘百舸争流’像看到无数船只在江面上飞驰,声音要急切。”我学着她的样子,一次次尝试,可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徐老师看出我的困惑,耐心地说:“你要想象自己就站在瓜洲古渡头,亲眼看着这一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而不只是念字。”她的声音回荡于我耳畔,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往今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