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小高峰,是对症用药还是选抗病毒药?医生告诉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09:41 1

摘要:这次的新冠感染不是第一次暴发,也不是全民感染那种大流行。从过去几周的数据来看,虽然感染人数在增加,但大多数人症状比较轻,像是轻微发烧、咽喉痛、咳嗽、流鼻涕,甚至有人只是犯困、没劲。

最近,不少人发现,身边感冒发烧的人又多了起来。医院的发热门诊排起了长队,有人咳嗽、发烧、全身酸痛,还有人烧了几天退了又烧。

医生一查,有些人不是一般的感冒,而是“新冠”又来了。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新冠感染的人数确实又开始上升,尤其是在广东这样的南方大省,数字更是翻了好几倍。

很多人开始担心:是不是又要像2022年那样大规模传播?要不要吃抗病毒药?还是像感冒一样,对症吃点药就好?

今天我们就来说清楚这个问题。

这次的新冠感染不是第一次暴发,也不是全民感染那种大流行。从过去几周的数据来看,虽然感染人数在增加,但大多数人症状比较轻,像是轻微发烧、咽喉痛、咳嗽、流鼻涕,甚至有人只是犯困、没劲。

但也别掉以轻心。有些老人、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感染后会加重原来的病情,严重的还可能住院。即使这波不算大爆发,我们也不能太马虎。

所谓“对症用药”,就是根据你出现的症状来处理,不是看到“新冠”三个字就吓得乱吃药。

比如你发烧了,就吃退烧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也叫扑热息痛)或者布洛芬。咽喉痛时,可以含点缓解疼痛的含片,比如金嗓子、华素片。

如果鼻塞流鼻涕,可以用生理盐水洗洗鼻子,或者口服氯雷他定这种抗过敏药。咳嗽时,如果是有痰的咳嗽,可以吃氨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如果是干咳,可以试试右美沙芬。

这些药不是治病毒的,而是缓解你的不舒服,让你更容易熬过这几天。大多数新冠感染,三五天就能缓过来。

抗病毒药就像是“专门打击病毒的兵器”。目前国家批准用来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主要有两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和阿兹夫定片

但这些药不是人人都要吃,也不是感冒一发烧就立刻吃。它们主要是给年龄超过65岁的人,或者有严重基础病的人,比如心脏不好、肾功能差、癌症等。如果这些人已经出现了发烧、呼吸困难、体温持续不退这些严重症状,医生才可能建议用抗病毒药。

普通年轻人,身体健康,症状轻的情况下,吃这些药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得不偿失。

有些人听说抗病毒药“神奇”,就托人买来自己吃,结果反而拉肚子、恶心、头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抗病毒药和很多药物互相影响,吃错了可能让肝肾负担更大,甚至出现严重后果。而且有些药必须在发病头五天内吃才有效,过了时间窗口,吃也没用了。

还有,抗病毒药价格也不便宜,一盒上千元不等,医保报销范围有限,乱吃不安全还浪费钱。

这波新冠和以前的毒株不同,症状也有了些变化。

根据临床观察,常见的表现包括咽喉剧痛,有些人说像刀割一样疼。还有人会持续发烧,体温反复波动。有不少人会觉得全身酸软,尤其是后背和大腿根部非常难受。有些人还会出现轻微腹泻、食欲下降、嗓子沙哑等症状,甚至个别人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只是觉得累得不行。

这些症状和普通感冒很像,但一般来说,普通感冒很少会让你嗓子痛到吞口水都困难,也几乎不会发烧两三天还不降温。

不是所有人感染新冠都会出大问题,但有些人确实更容易“出事”。比如65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独居、营养差的老人。还有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正在做化疗、透析,或者免疫力差的人,比如长期吃激素的人,也更容易出问题。

这些人一旦感染,病毒可能让原本稳定的病情“翻车”,引发肺炎、心衰等。一旦发烧、咳嗽,早点就医,别等着自己扛。

如果家里有人阳了,其他人也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要注意防护。

首先要戴口罩、勤通风,尤其是在卧室和卫生间这种容易聚集病毒的空间。病人要用单独的餐具、毛巾、牙刷,避免交叉感染。家里应定期用酒精或含氯的消毒液擦拭门把手、水龙头、电灯开关这些常接触的位置。如果实在住在一起,晚上尽量分床睡。

吃饭也很关键,身体需要抵抗病毒,就得有足够的营养。可以多吃些鸡蛋、瘦肉、橙子、胡萝卜、菠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药能治病,但防病更重要。尤其是现在天气忽冷忽热,病毒活跃。平时要注意这些生活细节。

出门时尽量戴口罩,特别是去医院、地铁、商场这些人多的地方。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换衣服。晚上睡觉前可以多喝一杯温水,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吃饭不能凑合,三餐要吃好,有肉、有菜、有水果,别老是吃泡面或外卖。身体要用营养来抵抗病毒,光靠药是不行的。

特别提醒,如果家里有老人,不要等他发烧才送医院。如果发现他没精神、不想吃饭、呼吸急促,这些都是危险信号,要赶紧带去看医生。

写在最后

新冠病毒不会彻底消失,它就像流感一样,会不定期地“回来看看”。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知识,不盲目恐慌,不乱吃药,及时对症处理,注意生活习惯,多关心家人,就能安然度过每一次小高峰。

不要迷信“神药”,更不要轻视“轻症”。用对方法,才是保护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方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感染监测周报[EB/OL].

[2]钟南山,李兰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5):401-405.

[3]陈凯,张玉.新冠病毒抗病毒药物使用现状与问题[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4,22(4):252–256.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