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进!孩子也会得肿瘤,有些症状表现根本想不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8 21:26 1

摘要: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北京儿童医院顺义院区肿瘤内科病房时,6岁的笑笑(化名)正乖乖地配合着护士阿姨抽血化验。这个本该在公园奔跑嬉戏、在学校里学习的女孩,却已经和神经母细胞瘤顽强抗争了整整一年。在中国,像笑笑这样的孩子平均每年新增约4万名。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揪心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赵文

审核: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苏雁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北京儿童医院顺义院区肿瘤内科病房时,6岁的笑笑(化名)正乖乖地配合着护士阿姨抽血化验。这个本该在公园奔跑嬉戏、在学校里学习的女孩,却已经和神经母细胞瘤顽强抗争了整整一年。在中国,像笑笑这样的孩子平均每年新增约4万名。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揪心的家庭和亟待被关注的儿童肿瘤群体。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作为儿童肿瘤专业医生,我们特别想告诉大家:孩子也会得肿瘤!几乎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孩子确诊肿瘤后,充满恐惧和无助的家长,也会看到家庭在与肿瘤作战过程中的爱与温暖。我们迫切地希望,公众对儿童肿瘤多一点了解,早一步行动,就多一份希望。

一、为什么儿童也会得肿瘤?

儿童患肿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知的主要原因有:

遗传因素:某些儿童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胸膜肺母细胞瘤,与遗传性基因突变(如RB1、DICER1基因)直接相关,携带致病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但患癌风险比正常人明显要高。

基因突变: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分裂增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这些突变若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形成肿瘤。例如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常见的染色体易位、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扩增等。

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接触辐射环境、某些病毒如EB病毒感染等,也可能诱发肿瘤。

儿童肿瘤主要分为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两大类。血液肿瘤主要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影响骨髓、血液和淋巴组织,包括白血病和淋巴瘤。实体肿瘤是一组发生在儿童时期的非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如中枢肿瘤(髓母细胞瘤、颅内生殖细胞瘤等)、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及软组织肉瘤等。

二、儿童肿瘤有什么特点,与成人肿瘤有什么不同?

与成人肿瘤不同,儿童肿瘤从发病机制、肿瘤类型、治疗方式和预后都有其独特性。

发病机制方面:儿童肿瘤主要由胚胎发育异常和遗传突变驱动,起源于未分化的前体细胞;相比之下,成人肿瘤与长期环境暴露、不良生活习惯等关系较密切,如辐射、吸烟喝酒、熬夜等,起源于成熟上皮细胞。

肿瘤类型方面:儿童肿瘤以胚胎性肿瘤、肉瘤和血液系统肿瘤为主,主要来源于间叶组织或发育异常,如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白血病及淋巴瘤等。而成人肿瘤以上皮来源的癌为主,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

治疗反应方面:儿童肿瘤较成人肿瘤对化疗及放疗更为敏感,多数儿童肿瘤通过积极规范性综合治疗,整体治愈率明显高于成人。

三、儿童肿瘤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

儿童肿瘤的初期症状可谓“五花八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往往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如反复发热、乏力、面色苍白、浅表淋巴结肿大、腹部/皮肤包块、鼻出血、皮肤出血点等。

儿童实体肿瘤可因肿瘤本身或者肿瘤压迫产生相应的症状,如孩子身上出现逐渐增大的包块;患颅内肿瘤的孩子出现喷射性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大孩子会说头疼,突然的视力、听力障碍,小婴儿常有烦躁、哭闹。胸部肿瘤可有呼吸费力、呛咳等。腹部肿瘤会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肢体肿瘤的患儿会有局部包块,活动受限等。脊髓部位的肿瘤,可表现为行动不便及肢体无力,小婴儿会走路不稳。此外,部分患儿还会有肿瘤相关的特殊表现,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可能出现“猫眼征”;神经母细胞瘤可表现为“熊猫眼”,部分患儿有眼球不自主运动、肢体抖动、脾气暴躁、出生后反复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腹泻等。部分肿瘤还可以表现内分泌症状,如多饮多尿、性早熟症状等。

四、作为家长,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是否患肿瘤?

儿童肿瘤的早期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加上孩子不像大人那样会表达,因此特别需要家长细心、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多了解一些儿童肿瘤方面的知识,为早发现肿瘤创造条件。下面,我们重点为大家介绍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利用多年临床经验,为家长总结出的儿童肿瘤居家“洗澡自查法”及“睡眠摸肚脐法”,这两套方法已经帮助很多家长及时发现孩子肿瘤。

洗澡自查法:洗澡时按部位擦拭,同时顺便摸查全身。家长的手指并拢,边涂肥皂边在孩子的皮肤表面触摸。主要顺序可按三条线:头颈上肢,前身下肢,后身会阴。或按八字诀的顺序:头颈肩臂腹腿背阴。从头部到会阴、四肢、指、趾,每次洗澡顺序不乱不漏。每次必查全套,养成固定习惯,以免漏掉某处隐蔽性肿瘤,既洗得干净,又摸得全面。正常淋巴结为可活动、无痛的、小豆形、不坚硬的皮下颗粒,长圆扁形如蚕豆,最长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睡眠摸肚脐法:小儿睡熟后,仰卧位。右手五指并拢,以掌面轻按肚脐,慢慢向深层压下,达到脊骨,可感到有脉搏跳动。一般小儿不特殊肥胖、腹不胀,都能摸到清楚的跳动,经验不足者可耐心反复多试几遍。这是因为小儿腹部容积很小,任何部位一个鸡蛋大的肿物都能把腹壁顶起,从而使你摸不到脊骨前的脉搏跳动。

除上述自查法外,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面色苍白、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血尿、顽固性腹泻,以及长期持续或间歇性疼痛如头痛、腹痛、上下肢疼痛等,建议带孩子及时就诊。

>>健康提示:张金哲院士教您自查儿童肿瘤(附图解)

五、儿童肿瘤的治愈率如何?

儿童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密切相关。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童肿瘤的治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举例来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规范性的化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儿童各型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可达80%~90%以上。儿童中低危神经母细胞瘤治愈率较高,可达80%以上,而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随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等手段的加入,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60%~70%以上。I-II期肾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可达到85%~95%。

儿童肿瘤的治疗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由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心理科、护理等团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医疗团队会充分评估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长期随访及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六、家有肿瘤病人,会遗传给孩子吗?

大部分儿童肿瘤的发生都与遗传无关,仅有少数儿童肿瘤与明确的遗传基因突变相关。携带遗传基因突变的儿童,患肿瘤的风险将明显增加,但“风险增加”≠“一定患病”,即使遗传了突变基因,也不代表100%发病。

遗传性儿童肿瘤往往发病年龄早、罹患多种肿瘤的风险增加、根据基因不同易患某种特异性肿瘤,部分患儿可合并畸形、听力障碍、皮肤病变、发育迟缓等。家有肿瘤病人,可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是否携带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若检测后确定携带相关基因,需要向专业医生进行遗传咨询。

七、孩子确诊肿瘤,该怎么办?

孩子确诊肿瘤对家庭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但儿童肿瘤的治愈率整体较高,早诊早治及规范诊疗是关键。建议优先选择具备诊疗能力的儿童肿瘤专科就诊。专业团队将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对患儿肿瘤类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疾病分期分组及患儿一般状况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

治疗期间,家长一定要树立信心,引导孩子乐观对抗肿瘤。家长及患儿要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去人多通风差的公共场所,尽力保证孩子大便通畅、避免感染、减少磕碰,积极配合医护开展治疗,遵医嘱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变化。

八、如何预防儿童肿瘤?

一是定期体检。儿童肿瘤早期不易发现,常常出现肿块、头痛、骨痛等严重症状时才就诊,这样往往导致肿瘤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建议给孩子也定期体检,除常规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监测外,建议增加如超声检查、胸片等,以期发现早期肿瘤。

二是必要时做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一是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多位家庭成员患有肿瘤,特别是发病年龄较早,或患有某种特异性肿瘤;二是如果一个孩子已确诊携带遗传性肿瘤基因,家长再生一个宝宝罹患肿瘤的风险会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两种情况均建议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三是准妈妈做好孕期保健。孕妇应避免化学及放射性物质的接触,保持愉悦的心理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感染,慎用药物、按时产检。

四是减少孩子致癌物质暴露。避免让孩子过多接触辐射、农药、化学物质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儿童肿瘤可防可治,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对肿瘤的了解再多一些,对孩子的关爱再多一点,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儿童的美好未来。

来源:小孙医生健康之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