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从“就业有路”到“乐业兴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9:10 1

摘要:师市始终把民生需求置于首位,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持续打造“线上+线下”多元就业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有路、发展有门,用坚实的就业保障勾勒出宜居宜业的幸福画卷。

师市始终把民生需求置于首位,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持续打造“线上+线下”多元就业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有路、发展有门,用坚实的就业保障勾勒出宜居宜业的幸福画卷。

“线上+线下” 打通就业服务新路径

为破解个人求职难与企业“用工荒”的双向困境,师市构建起“线上精准推送、线下就近服务”的就业服务体系。线上依托数字化平台动态释放岗位信息,线下以就业服务站为核心搭建服务枢纽,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投用的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服务站,凭借周边企业集聚的地理优势成为就业服务前沿。站内整合求职登记、岗位推荐、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及直播带岗等功能,实现“一站式”就业支持,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全链条服务。

应聘者史宇桐表示:“以往找工作困难重重。如今就业服务站开在企业聚集区,对我们找工作帮助很大。”

服务站高效运转的关键在于与企业紧密联动,工作人员定期走访调研,动态收集用工需求,建立岗位信息“实时更新、精准推送”机制,还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招聘方案。

师市人社局进一步拓宽服务维度,线上通过“六师人社”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和开展直播带岗;线下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服务格局。

五家渠市至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丁天喜说:“就业服务站为我们搭建了人才交流服务平台,让我们能够吸纳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群众。同时提供的专业指导和入职前培训,大大提升了员工稳定性。”

一个都不能少,为残疾人就业“铺路搭桥”

师市将残疾人就业作为促进社会平等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平台、联动企业等方式,为残疾人铺就稳定就业之路。

在信发集团新疆公司铸钢经纬车间,43岁的工段长赵文杰虽身有残疾,但通过自身努力从普通检修工成长为管理人员。“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岗位。公司待遇各方面非常好,给我们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保障。”赵文杰说。

针对残疾员工特点,企业提供定制岗位、老员工带教、专项培训等服务,通过与六师就业局、残联建立定向推荐机制,已开展4期培训惠及160余人,提供120余个稳定岗位。全师联动13家企业开发专属岗位,借助“春风行动”征集诉求、推荐岗位,开辟残疾人“就近求职”路径。

五家渠市人民路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晋峰说:“通过走访和开展活动征询就业诉求,进行岗位推荐,链接辖区资源,实实在在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难题。”

政企“同频共振” 职工群众就业动力足

民营企业是稳就业的“主力军”。截至8月,师市城镇新增就业5868人,民营企业贡献突出。

2016年落户师市的新疆泰昆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从不足百人增至近700人,每年带动100人新增就业。新疆财经大学应届生宋章锐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校招入职,经“储英”培训实现从理论到实操的转变,如今已是月薪6000元的熟练成本会计。

“刚入职时企业对我们进行了‘储英’培训,提升了我们的工作实践能力,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都有很大帮助。”宋章锐说。

企业扩岗的底气来自政策扶持。师市定向补贴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泰昆畜牧享受大学生社保和就业见习等补贴,上半年已申领16万余元。

新疆泰昆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助理胡艳杰说:“师市的精准补贴,极大促进了企业招聘大学生的信心,减轻了生产经营负担。”

据了解,今年师市共举办招聘会17场,为各类企业提供就业服务566家次,发布招聘岗位需求25286人次,线上线下吸引77581人次,面向各类人群宣传政策、推介岗位4610人次。

从“家门口”服务站到企业成长岗,从政策补贴到多元帮扶,师市织密了就业保障网,让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安家、乐业兴家”。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张 乐 芦轩辕

编 辑:鲍 飞

一 审:王译娴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牛宏君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

来源:端庄海洋Vn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