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乡村的朵朵银耳何以在电商平台大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9:14 1

摘要:“去年8月,我们在直播平台上不到2分钟就将价值48万元的银耳销售一空。今年9月底的第二场直播,我们准备了200万元的货品,有信心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新疆优质银耳!”9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疆朵朵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波提及银耳通过电商平台大卖,难掩兴奋。

“去年8月,我们在直播平台上不到2分钟就将价值48万元的银耳销售一空。今年9月底的第二场直播,我们准备了200万元的货品,有信心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新疆优质银耳!”9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疆朵朵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波提及银耳通过电商平台大卖,难掩兴奋。

这家从南疆乡村起步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当地银耳产业从“食用农产品”向“食品加工”跨越的标杆,一朵小小的银耳,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银花”。

巴州疆朵朵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阿尔孜尕尔村。“我们的银耳种植采用标准化恒温温室,全年保持23至24℃的适宜温度,配备专业换气控温设备。”工人介绍,银耳经过50天左右的生长周期即可采摘。

目前,企业已建成占地100亩的现代化种植基地,拥有智能恒温空调棚25座、常规出菇棚10座,以及菌棒生产、包装车间和保鲜库等设施。依托天山脚下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合作社破解了西北干旱地区银耳规模化种植难题——开都河的天山雪水提供优质水源,无工业污染的洁净空气保障生长环境,而新疆作为全国棉花主产区,丰富的棉籽壳更是为食用菌种植提供了低成本原材料,运输成本较其他地区大幅降低。

“在新疆种银耳,靠的是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周波介绍,合作社联合农业科研专家,针对新疆气候研发专属种植技术,采用智能恒温空调棚实现全年5至6茬种植,不受季节限制;层架式种植让单位面积效益达传统温室大棚的8至10倍。银耳从种植到采收仅需40至60天,较传统经济作物收益周期缩短2倍以上,目前基地年产干银耳100吨。

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探索出“银耳—菌菇—果蔬”的全链条循环模式。银耳菌包使用后可转种平菇、鸡腿菇,最终废料经腐熟发酵成为有机肥,用于戈壁果蔬种植,既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焚烧、牛羊粪便污染问题,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2024年底,在和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帮扶下,企业迎来关键转型。从规范化设计前处理车间、消杀车间等功能区域,到邀请自治区专家审核图纸避免重复施工,再到指导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2025年企业正式拥有专业灌装线,推出银耳鲜炖饮品,利润空间大幅提升。同时,政府部门还协助企业申请有机认证、办理商标,打响“疆朵朵”品牌。

“和静县委、县政府支持企业参与食品博览会、农博会,助力企业对接知名直播平台,目前电商销售额已占企业总销售额的40%以上。”和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鑫说。

如今,这家从合作社转型而来的企业,已带动20多户本乡镇农民就业增收,并与新疆科技学院达成合作,将厂区作为实习实训基地搭建研发线。“我们还计划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为企业对接银行解决资金难题,助力扩大生产规模。”赵鑫表示,将以该企业为标杆,把帮扶经验推广至更多本土企业,让特色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索蓉芝)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