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此同时,2岁8个月的悦琳也被妈妈修女士送来。作为一名上班族,家门口的托育服务让她的早晨多了一份从容,“孩子在园里半年,进步可大了。以前很怯生,现在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清晨7点半,在市北区延吉路幼儿园金坛园门口,刚过3岁生日的龙凤胎姐弟牵着家长的手,蹦蹦跳跳地来到幼儿园,清脆地喊着“王老师早”,然后自如地走进园内。
与此同时,2岁8个月的悦琳也被妈妈修女士送来。作为一名上班族,家门口的托育服务让她的早晨多了一份从容,“孩子在园里半年,进步可大了。以前很怯生,现在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这样轻松而温暖的场景,如今在市北区的多所幼儿园每日“上演”。
双职工父母无暇照顾、祖辈育儿观念差异大……诸多现实因素使得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日益迫切。今年以来,市北区精准施策,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以“普惠保障+智慧服务”的“市北模式”,积极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近日探访多处幼儿园,看市北托育服务如何从“有”到“优”,化解家长带娃焦虑。
从无人带到“托得好”
修女士的孩子今年2月入托。“主要是想让她体验集体生活,老一个人在家玩太孤单。再加上幼儿园伙食好、花样多,比在家吃得丰富。”眼下,在市北区,像修女士这样将孩子放心托付给幼儿园的家长,不在少数。
作为最早一批探索托育服务的幼儿园,延吉路幼儿园自2023年起便开设托班,初衷正是回应双职工家庭无人带娃的痛点。
坚持了将近10年的亲子公益课也为托育服务的顺利开展累积了前期经验和人气。园长衡伟介绍,“我们配备了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托育教师与保育员,并依据婴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打造独立、适配的生活与游戏环境。”
园内为低龄幼儿的托班小篱笆园,配备了专门的教室、卫生间和活动场地。教具边角都经过圆角处理,桌椅高度适合幼儿身高,环境布置温馨安全。盥洗室、马桶、洗手池的高度都按幼儿身高专门设计。考虑到小宝宝还需要推着婴儿车出门,园所还设置了专属小院子方便停车。
连餐食也颇用心。普通班吃煮鸡蛋,托班宝宝吃的是更易吞咽的蛋羹;普通班吃煮虾,托班宝宝吃的是去壳的炸虾仁;水果也会被细心地去核、切薄片,防止噎呛。
课程设置更是精心考量。园所开设了专为低幼宝宝设计的体适能、专注力、食育、美润、音乐素养等课程。天气不佳时,孩子们就在近200平米的专属室内运动室活动,里面有适合他们爬行、翻滚的软垫。户外活动则与普通班错时进行,拥有独立的水池和种植区,孩子们可以亲手摘菜喂鹅,感受自然。
“葡萄、苹果、消防车……”一位课程老师拿着闪卡快速地读着,6个小朋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卡片,3个带班老师则在一旁随时查看孩子们的动向。
“我们课程老师是走班制,篱笆园的老师配比是3个带班老师+1个生活老师+N个走班老师。”衡伟说,通过实行优秀教师走班制,有利于以幼儿为中心,满足个性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还创新性地为有特殊需求的宝宝引入了“影子老师”。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像影子一样,一对一地跟随孩子,提供全身心的看护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适应集体环境,平稳过渡。这项投入不低的服务,目前由园方承担,旨在为孩子的早期发展保驾护航。
超越看护,着眼成长
作为市北区规模最大的幼儿园之一,市北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周口路园两年前就敏锐捕捉到周边新建小区中不断增长的托育需求。
今年春天,来自家长的强烈期盼推动他们迈出这一步。园长史军说,园区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均进行了系统化升级,并在政策明确资质审核流程后,顺利推出普惠托育服务,切实满足低龄幼儿家庭的入托需求。
在史军看来,开办托育班并非简单向下延伸。为了托得好、托得稳,幼儿园从餐食、人员配置到照护流程都做了细致规划。“我们根据2-3岁孩子的身体发育、各项指标和所需营养素,由专门的营养师制定带量食谱。由于照顾托班孩子在保育方面要求更精细,我们将保育员按专业知识、护理技能与工作流程,细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
更让人暖心的是幼儿园在沟通方式上的创新。“我们为每一个托育幼儿家庭建立专属微信群,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全部进群,老师实时发送照片、视频和反馈,就像直播一样,避免信息传递遗漏。”这种精细化的家园共育模式,尤其受到双职工家长的认可。
课程设置上,园区融合体适能、奥尔夫音乐、生活操作、绘本阅读等多种活动,全部围绕该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设计。“我们不只是照料,更重视情绪适应、社交习惯等的培养。”史军说,在过去半年中,先后有20余名幼儿进入“萌萌班”接受专业托育,他们的成长变化令家长和园方倍感欣慰。“这些孩子眼里有光、举止自信,如今升入小班后,在行为习惯和情绪管理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
尽管当前托班规模不大,但园方对未来充满信心。“托育服务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做得稳、做得细、做得暖。”史军介绍,市北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洛东园区、永丰园区、梧桐苑园区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秋季陆续推出了普惠托育服务。她相信,随着社会认知的提升和政策支持的持续深化,普惠托育将逐渐走进越来越多年轻家庭,成为支撑育儿幸福的重要力量。
普惠托育,化解带娃焦虑
“绕了一大圈,没想到家门口的托育解了我们的愁。”95后家长王女士是一位职场妈妈。由于老人尚未退休,加上年轻人想要自主育儿的理念,她和老公在保姆的协助下,在育儿路上磕磕碰碰。今年春天,她开始计划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托育机构。为此,她“攻略”了不下10家机构,从高端民办到普惠公办,月费上万的也仔细考察过。
“最后选择周口园,最打动我的是一个细节。”王女士回忆,“当时预约探园,园方表示只能在下午4点孩子们都离园后进行,理由是避免打扰孩子的正常活动秩序,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保障在园幼儿的安全。”这份近乎“固执”的安全坚守,让她感受到了园方的专业与责任心。舒心的软硬件、开车两分钟的路程、一个月2300块的花费,这让她当即定了下来。
如今,孩子顺利入读园区的小班。看到孩子一路在幼儿园精心呵护下的成长,王女士精心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园方,特意花了好几天时间构思文案,以表达浓烈的谢意。优质的托育体验甚至改变了她的生育观念:“现在觉得养孩子也没那么难,正在积极备孕二胎。”看到小区熟悉的邻居带娃玩耍,她甚至会主动推荐家门口的普惠托育。
托育关乎“最柔软的群体”。不少家长坦言,在选择合适的托育机构时,都费了一番心思。
“孩子这么小,选托育必须慎重。”龙凤胎的奶奶王巧荣说,虽然是隔辈亲,但是为了更科学地照顾俩宝宝,他们还是决定选择托育。全家人为此前前后后看了不少机构,甚至起初入园后还陪孩子们适应了好一阵,“孩子姥姥住得近,就天天来看”。直到两个孩子完全适应,家长们才彻底放心。
有了这份“放心”,王巧荣得以安心地继续上老年大学。和她一样的长辈们和许多职场父母重获喘息空间。
政策支撑,托起“最柔软群体”
青岛市已连续三年将托育服务纳入市办实事项目,并出台系列举措。自2024年1月1日起,根据《青岛市托育服务保育费补助和生均经费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对按普惠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备案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按二孩每月500元、三孩每月6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机构与家庭各补助50%)。
面对新人口形势与现实需求,市北区教体局快速部署、精准发力,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持续完善“普惠保障+智慧服务”的“市北模式”,推动托幼一体化纵深发展。
“目前,市北区教体局会同市北区卫健局已对77所拟申请开设托班的幼儿园进行了现场查验,还有一些幼儿园在推进中。”市北区教体局学前办工作人员介绍,全方位提升“托幼一体化”服务品质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市北区与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加快托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建立分级分类培训制度,提升托育保教能力和水平;加强托班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同时,市北区卫健局加强与辖区现有的托育园、教育集团对接,宣传托育政策,鼓励引导多方力量开展托育服务。目前,市北区提供托位5085个,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6个。
从“无人带”到“托得好”,市北区正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让普惠托育服务真正深入社区、走进家庭,化解家长的带娃焦虑,托起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童年。
公众号成立以来,我们从未谋面,却已认识许久,感谢大家对“微市北”的关注和支持~
为方便大家了解“微市北”动态,第一时间知悉市北新闻、便民资讯,现诚邀大家加入我们的粉丝群,与小编交流沟通,为我们提出意见建议、新闻线索、奇思妙想~
⬇⬇⬇
关于我们
“微市北”是市北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
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给我们留言或者提供新闻线索
邮箱:shibeiwangluo@163.com
来源:小夏老师育儿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