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创新药国际化突破,CXO产业链共振上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8:31 3

摘要:国产创新药出海价值正得到持续验证,国际化突破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BD模式下,我国药企通过授权合作、并购、联合开发等外部方式,整合资源、拓展市场与提升竞争力。LICENSE-OUT作为BD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本土药企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海外市场的开发或

01

多重利好下,创新药板块行情火热

国产创新药出海价值正得到持续验证,国际化突破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BD模式下,我国药企通过授权合作、并购、联合开发等外部方式,整合资源、拓展市场与提升竞争力。LICENSE-OUT作为BD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本土药企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海外市场的开发或商业化权益,授权给具备国际能力的跨国药企,从而获取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在内的多层次收益。这种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本土药企的研发与市场风险,也显著加速了创新药的全球落地进程。根据Insight数据库最新统计,2024年中国本土创新药在授权合作中实现的首付款收入已达到57亿美元,占全球合作授权首付款总额的20%,这一数据充分凸显出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国际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图1:中国创新药全球价值越发突出

资料来源:Insight数据库、华安基金,截至2025/8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审批效率持续提升,IND(临床研究审批)与NDA(注册上市审批)数量呈现稳健增长态势。自2020年起,IND与NDA的审批数量进入加速通道。具体来看,2024年IND数量达到3026件,同比增长14.3%;NDA数量达297件,同比大幅增长52.3%,显示产业整体趋势持续向好。随着创新药供给端明显提速,未来3至5年内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具备较强确定性。若以IND至商业化平均耗时7年进行估算,2018至2023年间获批IND的品种,预计将在2025至2030年间迎来爆发式上市增长。这一进程将进一步为创新药行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图2:2015-2024年国内受理新药IND(左图)、

NDA(右图)数量

资料来源:Insight数据库、华安基金

02

CXO正在成为医药发展“引擎”,

有望获取创新药发展红利

创新药市场的火热行情正外溢至生物科技领域中的CXO(医药研发外包)。CXO作为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专注于药物研发服务,凭借其规模化与专业化的优势,能够有效帮助制药企业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控制研发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并降低成本。得益于CXO在医药研发过程中的显著价值,全球医药外包渗透率正逐年攀升,预计到2024年将逐步提升至50%以上,并有望在2033年达到约65%的水平。

当前,以CXO为核心的中国医药产业链正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创新与全球化的“隐形引擎”。麦肯锡在《China Biopharma Outlook 2028》报告中强调,中国凭借在临床开发领域的显著优势,已成为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随着国内创新药出海步伐不断加快,高额首付款及潜在里程碑收入的陆续确认,为行业注入了持续且可观的资金流。这不仅有望激发国内创新药研发链条的需求复苏,更将推动CXO产业链步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阶段。

03

创新药+CXO双轮驱动生物科技产业

生物科技行情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创新药”与“CXO”两大板块形成的双轮驱动、正向循环的生态格局。创新药的突破为CXO提供了广阔的增量空间,而CXO的强大基础支撑又反过来降低了创新药的研发门槛与成本,二者相互赋能,共同构成了生物科技板块高景气度的坚实底座,有望驱动板块估值与业绩实现双击成长。

港股通生物科技ETF紧密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HSBIO.HI)。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涵盖药品、生物技术、药品分销、医疗设备及用品等生物科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压低了药品分销行业成分股的权重,进一步突出了生物科技的核心特征。从行业分布来看,指数成分行业主要分布在创新药、医疗研发外包(CXO),权重分别为69%、20%,行业分布集中度高。相较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和A股的生物科技类指数,恒生生物科技在创新药、CXO的比重更高,更聚焦生物科技核心板块。

图4: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中创新药、CXO占比更高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在历史业绩中展现出高收益与高弹性的显著特征。近三年来,该指数年化收益率达7.57%,年化夏普比率为0.38,表现大幅领先于同期中证生科、生物医药及恒生医疗保健等行业同类指数。尤其在最近一年中,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持续跑赢同类指数,相对恒生指数更是取得了64.02%的超额收益。

图5: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历史业绩与指标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