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越剧的漫长历史里,有句话一直被大家口口相传——“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说这话的,是越剧界的泰斗袁雪芬。她凭借高超的表演塑造了数不清的经典角色,还用自己的人生准则,影响了一批又一批越剧演员。2022年,对越剧爱好者来说,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
在越剧的漫长历史里,有句话一直被大家口口相传——“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说这话的,是越剧界的泰斗袁雪芬。她凭借高超的表演塑造了数不清的经典角色,还用自己的人生准则,影响了一批又一批越剧演员。2022年,对越剧爱好者来说,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既是越剧改革80周年,也是袁雪芬诞辰100周年。
80年前,一场彻底改变越剧命运的变革慢慢开始了。袁雪芬带领一众越剧演员,在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这场改革可不简单,新越剧在中国戏曲界第一个建立起以编导制为核心,把编剧、导演、音乐、舞蹈、美术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机制。这完全改变了戏曲的创作方式,让越剧从传统走向现代,就像戏曲界来了一次华丽的大变身。
为了向这些为越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致敬,传承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也为了展示上海在戏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上海越剧院在2022年三月,推出了以“聚·变”为主题的“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暨袁雪芬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 。这场系列活动,就像一场盛大的越剧狂欢节,包括展演巡演、展览展映展播、艺术研讨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诚意满满,要带着戏迷们好好了解越剧改革的辉煌历史,以及袁雪芬传奇的一生。
先说说展演巡演板块,这简直就是越剧爱好者的欢乐时光。打头的是越剧小剧场剧目展演,《宴祭》《闺·show》《再生·缘》等一系列剧目一个接一个上演。这些小剧场作品很不一样,充满创新和实验性,是当代越剧人对改革精神的深入理解,也是他们探索越剧新发展的大胆尝试,就像在传统的越剧舞台上,开辟出了一块充满活力的新区域。
到了九月,大戏一部接一部地上演。上海越剧院那些有经验、实力强的演员们,带着各自的拿手剧目,还有党的十九大以来创作的优秀新戏,纷纷登上宛平剧院的舞台。而且,上海越剧院还邀请了各地的越剧院团一起参加,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展示越剧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果。这场面,就像越剧界的高手大会,大家都拿出最好的表演,让观众看得特别过瘾。
最让人期待的,是“致敬非凡——纪念越剧宗师专场演出”。这场演出就是为了向袁雪芬和王文娟这两位深受大家喜爱的艺术家致敬。演员们会带来各个流派的代表剧目,用精彩的表演重现经典,也展示出上海越剧院流派丰富、人才众多的强大实力。想想看,能在一场演出里看到这么多经典的越剧流派表演,对越剧迷来说,简直是最期待的演出了。
再看展览展映展播板块,更是把越剧的历史和魅力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在越剧的发源地嵊州,“求索——纪念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主题展”开展了。展览从学戏、登台表演、推动改革、迎接新时代、晚年生活、传承发展六个部分,详细讲述了袁雪芬的艺术人生,以及她对越剧改革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上海越剧院还很贴心,在官方抖音上直播开幕式,让不能到现场的戏迷也能在线看展览。就算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袁雪芬艺术生涯的精彩。
六月举行的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特展,就像一场穿越越剧历史的旅行。展览按照时间顺序,把越剧改革的背景、过程、内容,还有重要人物都梳理得清清楚楚。现场展示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实物等各种资料,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越剧改革的宝库,让大家能直观地看到越剧改革对戏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和越剧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七月的中国越剧电影展也有很多看点。一直以来,越剧和电影的关系都很密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还有中国放映次数最多、发行拷贝最多的戏曲电影,都是越剧电影。这次电影展,用高清修复、4K、3D等先进技术,让那些经典的越剧电影重新变得清晰好看。想象一下,坐在电影院里,看着修复后的越剧经典电影,感受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结合产生的奇妙效果,那体验太棒了。
这场“聚·变”系列活动,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纪念,更是传承与创新的接力。从80年前袁雪芬等前辈大胆改革,到现在越剧人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越剧一直在变化中坚守初心,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对越剧迷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感受越剧魅力的机会;对不了解越剧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走进越剧世界,感受传统艺术之美的好机会。相信在这场活动的推动下,越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吸引更多人喜欢它、传承它。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