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横空出世,精妙的特效、丰满的人物形象令人大饱眼福。可最让我“上头”的,是一个叽叽喳喳的、仅仅出场几分钟的配角——石矶娘娘,她以“反容貌焦虑”和极高的自我认同感成为我在2025年开年最爱的荧幕角色。
《哪吒之魔童闹海》横空出世,精妙的特效、丰满的人物形象令人大饱眼福。可最让我“上头”的,是一个叽叽喳喳的、仅仅出场几分钟的配角——石矶娘娘,她以“反容貌焦虑”和极高的自我认同感成为我在2025年开年最爱的荧幕角色。
1
能写完作业的人最美
2
能反容貌焦虑的石矶娘娘最美
发生了期中作业的“惨案”后,我痛定思痛,决定要“反容貌焦虑”。不过,就像胡适在日记里劝诫自己不要打牌却总是失败那样,我一边告诉自己“别人眼中的我的美丑并不重要,要把时间放在自我提升上,要接纳自我”,另一边又被世俗的审美标准拉扯着,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况且变美也算自我提升。
我在两种想法中反复横跳:虽然关掉了早起化妆的闹钟,却在被生物钟催醒后,下意识起床坐到梳妆台前。明明告诉自己“早起时间是用来背单词的”,却总忍不住去想别人看到蓬头垢面的我会不会讶异?遂开始化妆……我发现一些在网上声称和素颜“和解”的博主,分明都是五官立体、素颜胜有妆,所谓“反容貌焦虑”,不过是她们打着幌子的凡尔赛。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看到出场仅几分钟的新版石矶娘娘时,我着实被她吓了一跳,她的痘痘怎么涂脂抹粉也无法遮住,她身躯庞大,不应该苦寻妖术改变形体吗?这个开心没烦恼的宅女,心态简直好得无敌了,她每天和自己的魔镜“随从”唠唠嗑,问着“魔镜魔镜谁最美”?如果做不了方圆百里的最美,就做方圆十里的最美,要不就做这座山里最美的女人……嘴里还说着“石矶娘娘我貌美如花,但山外有山的道理我岂能不懂?”这也太可爱了吧!承认他人的美丽,又接纳真实的自己,我莫名其妙地就对这个小配角生出了好感。
电影结束后,意犹未尽的我翻看各种影评讨论,本以为我喜欢的石矶娘娘冷门小众,结果发现她在网上的热度堪比“顶流”。当我得知她本可以任意变换自己的形态,却还是坚持原本的体型和外貌时,我更为惊喜了。这才是当下难寻的真正的“反容貌焦虑”。
当美妆博主们还在争论骨相、皮相孰轻孰重,把容貌当作他人审视下有待优化的KPI时,石矶娘娘却将世俗的美和丑的枷锁打破,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拥有自身渴望特质的人吸引,这蕴含着我们对理想自我的永恒追寻,当未完成的自我在他人身上出现时,我们会本能地通过情感投射来填补缺口,就相当于在精神世界完成了“理想自我”的暂存。所以,我对石矶娘娘的欣赏和喜爱,本质上是对自身容貌焦虑的代偿,她做到了我渴望做但没做到的事——“反容貌焦虑”。如果我可以钻进电影里饰演魔镜,我一定会斩钉截铁地告诉石矶娘娘——反容貌焦虑的你就是方圆百里、千里最美的女人!
3
能自我认同的人最美
那这位石矶娘娘为什么能够“反容貌焦虑”呢?毕竟,要是拥有她这般任意变换形体的能力,谁不得心痒痒变动一下?在石矶娘娘出场的后几分钟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从一座大山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一堆小石子儿时,她没有埋怨更没有伤心,而是用可可爱爱的语气说着“太好了,还剩一点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凭着心理学人的敏锐嗅觉,我体会到石矶娘娘拥有强大的自我认同感,能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的价值,而非以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凭借着这份自我认同感,她不仅能够接纳自己的容貌,做到反容貌焦虑,也能够接纳自己被打得只剩几颗小石子儿。而容貌焦虑的我,也在石矶娘娘身上找到了根本原因:“容貌焦虑”的原因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态。
比起高自我认同感的人将自己的评价体系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我这样的低自我认同感的人则会把自己的评分表交给别人,就像我去学习化妆,其实并不是自发地想要学会一项技能、取悦自己,而是为了使“别人眼中的我看上去更美”。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听到别人不好的评价时陷入焦虑、自责与内耗,有时甚至根本没人评价,可我们想象中的“观众”就能让内在的自我草木皆兵。容貌焦虑不过是被社交媒体放大的一环。
“太好了,还剩一点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石矶娘娘的经典台词还在提示着我,如何能够提升自我认同感——赞美与欣赏自己,既然渴望认同、渴望赞美,那为什么不把赞美的权利抓在自己手里呢?别人的评价会掺杂主观情绪,而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新学期伊始,我给自己早起化妆的时间做了一点调整,腾挪出一项打卡任务——夸一夸自己。如果魔镜再次出现,我一定会升级答案:自我认同感高的人更美。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投稿邮箱:chinaun@126.com
🔻🔻🔻来源:中国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