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局长送外卖,科长跑滴滴……不久前,江苏苏州相城经开区开展了“换位跑一次”行动,7名机关干部脱产两周,全流程沉浸式体验了网约车司机、快递配送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的日常工作。
一些网友认为,外卖、快递、滴滴等行业复杂多变,这种短期的、片段式的体验可能只能触及表面,无法了解行业全貌、深入核心问题,更像作秀;还有网友认为,许多活动仅停留在“体验式调研”的形式上,缺乏后续的跟进和反馈机制,无法真正达到调研和解决问题的目的,纯属形式主义。
面对质疑,苏州市政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体验时长不再是一天两天,而是两周的完全脱产沉浸,参与干部们回归本职岗位后立刻进行了问题梳理,且已经着手整改。能够立刻解决的立刻解决,如对未填平的凸起窨井盖进行缓冲处理,并加快推进整条道路的铺设工作;仍需时间解决的部分问题,也将分给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推进。
只有将整改、优化问题落到实处,让“换位跑”的终点不再是体验与发现,形成从体验到发现再到解决问题的闭环,才能发挥“换位跑”的真正价值,“跑”出民生的获得感。
尽管这种短期体验很难一次性补齐所有政策漏洞,解决所有问题,但干部“换位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有益尝试。只有当政策制定者从管理者视角切换到服务者角色,躬身体验,政策设计才能够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数据。因此,重点不在于“换位跑”,而在于“换位”。
换位体验、换位看问题、换位思考,是政策决策者应该坚持的基本准则。这样的换位工作应有持续性,不能停留在“换一次”上,而是要“持续换”,延长时间,发现更深入的问题;还应扩大“换”的区域,如体验群众办事流程,了解更多就业群体的烦恼等等;更要深化“换”的实效,在后续落实等方面持续下功夫。而这既需要政府有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也需要干部保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密切关注民生一线,倾听民声,才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问需”。
视觉 I 谭黎明来源: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