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奔跑吧》第13季正式官宣定档。不少网友都表示很期待,还有网友调侃“夏天要来了,又能看嘉宾们被泼水了”。“泼水”是综艺节目里常见的“惩罚”,近年来,各大综艺几乎都出现过“泼水名场面”,从《奔跑吧》到《王牌对王牌》,从《你好,星期六》到《披荆斩棘》,明星被泼水的瞬间总是能精准戳中观众的笑点,并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爆款素材。摘要:最近,《奔跑吧》第13季正式官宣定档。不少网友都表示很期待,还有网友调侃“夏天要来了,又能看嘉宾们被泼水了”。“泼水”是综艺节目里常见的“惩罚”,近年来,各大综艺几乎都出现过“泼水名场面”,从《奔跑吧》到《王牌对王牌》,从《你好,星期六》到《披荆斩棘》,明星被
为什么各大综艺如此青睐“泼水惩罚”?看似幼稚的泼水游戏,怎么成了综艺的“快乐源泉”?
综艺泼水名场面
除了《奔跑吧》,各大综艺里的“泼水名场面”可不少。《王牌对王牌》里,沈腾被泼水后发出一声“啊?”,随后反泼节目组,令人哭笑不得。
泼水惩罚既让你感受到“凉水糊脸”的刺激,又不用真的挨泼。这种“有趣但安全”的体验,正是泼水游戏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明星形象的“去光环化”
泼水游戏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它能瞬间“去油”。当顶流idol的刘海塌成“条形码”,当高冷影后的眼线晕成烟熏妆,这种反差感才能戳破明星的“光环”。心理学中的“出丑效应”告诉我们,全然无缺点的人未必讨人喜欢,反而是那些十分优秀但同时也有小缺点的人,更让人喜爱。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优秀的人通常给人一种不真实的、不可亲近的、冷漠的和“非人类”的感觉。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往往不是真正地接纳和喜欢,而是持有距离地敬而远之或敬而仰之。不过,偶尔的失误有可能会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让能力出众者更有“人味儿”,也更“接地气”。另一种解释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角度出发,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喜欢有才能的人,因为才能往往与吸引力成正比。然而,这种关系并非无限制地成立。当一个人的能力过于突出,甚至强到让他人感到自己被比下去、显得卑微或无能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对方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受到威胁,从而对过于突出的人产生负面情绪或距离感。这种心理机制表明,才能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限度的。因此,相较于一本正经地“包装”自己,真性情的小失误更真切地缩小了观众与他们之间的心灵距离。明星们的完美人设看多了难免会腻,偶尔出糗才讨喜。此外,泼水游戏的“一视同仁”也让观众更有好感。无论嘉宾咖位大小,在泼水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参与”的价值观,让观众觉得明星也“接地气”了。而且,“泼水名场面”实在太方便传播了,不管你有没有看过相关综艺,都不妨碍你熟悉这些“泼水名场面”,它的认知门槛够低——底层逻辑大多是“游戏输了,接受泼水惩罚”,也相当抓人眼球。短视频运营的四大黄金法则之一是三秒钟吸引法则。短视频要在开始的三秒钟内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才有可能达到100%“完播”。能否在三秒钟内吊起观众的胃口,是决定一条短视频能否完播的关键因素。而泼水片段天生符合这一规律,只需要一秒就能泼水完毕,视频够短,水花四溅的画面比任何特效都抓眼球,明星的表情就是“笑点说明书”。参考资料:
[1] Ekman, P. (2003). Emotions revealed: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 Times Books/Henry Holt and Co.
[2] Ren, Qiaoyue,Yang, Ye,Wo, Ye,Lu, Xuejing,&Hu, Li.(2021).Different priming effects of empathy on neural processing associated with firsthand pain and nonpain perception.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19.
作者:敏敏 曲玥枫编辑:陈燕妮值班编辑:敏敏▼来源: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