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完全缓解≠高枕无忧!钱文斌教授科普缓解期随访与自我照护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8 18:15 1

摘要: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多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使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广大民众分享核心肿瘤防治知识,助力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目前,《

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多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使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广大民众分享核心肿瘤防治知识,助力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目前,《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淋巴瘤篇》核心内容已公布。值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阐述淋巴瘤完全缓解后的规范随访路径、康复期自我护理策略,以及细胞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度科普,助力提升我国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淋巴瘤治疗后如何进行疗效评价和随访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随访的内容和频率是怎样的?

钱文斌教授:淋巴瘤患者经免疫化疗后多数可获得完全缓解,其评估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包括CT、超声及PET-CT等显示病灶的完全消退。需强调的是,即使达到完全缓解状态,患者仍需接受规范化随访监测。

随访方案可遵循阶段性管理原则:完全缓解后首年建议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系统评估,通过影像学复查结合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实验室检测,动态监测疾病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进展或复发征象。在此期间,患者亦需掌握自我监测方法,重点关注浅表淋巴结(如颈部)是否出现异常肿大,通过定期触诊进行初步筛查。这种医患协同的监测模式对于早期识别病情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次年随访频率可减至每年一次,但需持续至治疗后第五年。若五年内疾病未出现复发,则可归类为临床治愈范畴。

该随访体系充分体现了淋巴瘤治疗全程管理的理念,即整合医疗干预与动态监测,最终帮助患者实现生存获益的最大化。因此,广大患者需充分认知定期随访是长期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依托系统性监测对病情稳定性进行动态评估,不仅可及时捕捉潜在病变信号,更能为临床决策体系提供关键性支持。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康复期间,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钱文斌教授:目前,淋巴瘤治疗以免疫化疗为核心方案,患者需注意此类药物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免疫治疗可引发B淋巴细胞数量下降,进而导致体液免疫功能受损,使患者处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状态,显著增加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体的机会性感染风险。因此,临床建议患者在治疗后重视感染预防措施,包括维持居住环境清洁、注重饮食卫生,并建议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暴露,必要时规范佩戴口罩以降低呼吸道病原体传播风险。

在免疫功能重建方面,患者应遵循规律作息原则,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康复期可适当开展低强度有氧运动及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饮食管理应遵循均衡营养原则,优先选择富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同时需警惕过度摄入高蛋白、高脂饮食可能引发的代谢紊乱(如脂肪肝),此类并发症可能对后续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整体而言,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营养支持及规范的感染防控,患者可有效降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治疗创造更佳的转归条件。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目前淋巴瘤领域有哪些新型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钱文斌教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作为免疫肿瘤领域的革新性技术,已显著改写难治/复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格局。该疗法最早获准应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即既往接受过两种系统治疗仍进展或复发的患者群体。随着临床研究深化,其适应症正逐步前移,部分国际指南已推荐高危患者二线或前线使用。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CAR-T展现出约58%的完全缓解率,不同产品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整体维持在50%以上。国际上5年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接受CAR-T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42.6%,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尽管CAR-T疗效显著,其临床应用仍受可及性制约。由于依赖患者自体T细胞制备,CAR-T产品生产流程复杂、质量监管严格,导致治疗成本高昂。幸而随着国内生物技术创新企业研发突破及商业化进程加速,治疗费用已呈现下降趋势,叠加医保政策及商业保险覆盖扩展,更多患者有望获得治疗机会。

尽管约40%的患者可通过CAR-T细胞治疗实现长期生存,但多数患者仍面临治疗无效或疾病复发的问题。为克服这一局限性,临床实践中可通过联合治疗及桥接治疗等策略,进一步提升疗效并减轻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本团队牵头开展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已入组近600例,初步数据显示长期生存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目前可达43.6%。

同时,为进一步突破可及性限制,我们还将重点推进通用型CAR-NK细胞疗法的研究与应用,其"现货型"特性可规避自体细胞制备的复杂流程。初步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达55.6%,与CAR-T疗效相当。后续需通过大样本临床研究确证其疗效转化价值,以构建更普惠的细胞治疗新范式,满足临床未竟需求。

钱文斌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主任

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大项目 首席科学家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会 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感染学组 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主任委员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 Discovery, eClinical Medicine, Clin Cancer Res, Leukemia (2), Haematologica, Blood Cancer Journal, Cancer Communication, J Hematol & Oncol (2),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 Cell Mol ImmunolLancet Hemat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CAR 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指导原则】、【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MDT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共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

【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肿瘤生物细胞治疗病例精解】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4年,副主编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原创探索项目和面上项目7项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近10项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