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候得到这个消息后,听大家伙说的是天花乱坠,认为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让人把鸟抓住后,供在了庙里。
《庄子·至乐》里边有这么一个故事,名字叫鲁侯养鸟。
有一只很罕见、很漂亮的大鸟,从大海上飞过来,落在在鲁国都城的郊外歇脚。
人们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鸟,看见后无不心生欢喜,心眼活泛的赶紧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鲁侯。
鲁候得到这个消息后,听大家伙说的是天花乱坠,认为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让人把鸟抓住后,供在了庙里。
鲁候不仅把鸟当神灵供了起来,而且还让乐师为它演奏乐曲,让厨师用牛、羊、猪做成三牲齐全的丰盛佳肴作为饭食……
这鸟哪见过这阵仗啊?吓的胆战心惊、浑身哆嗦,既不敢吃东西,也不敢喝水,仅过了三天,就一命呜呼了。
看着大鸟的尸体,鲁候挺纳闷,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家伙,天天好吃好喝的招待着,怎么说死就死了呢?”
鲁候哪里知道,用招待人的方式来养鸟,如同给兔子吃肉,给狗吃胡萝卜,这能行的通吗?
故事不是太深奥,几乎人人都知道,但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在重复着鲁候的错误。
就拿职场来说吧,为什么你一直勤勤恳恳,始终得不到重用?再比如育儿,为什么你苦心付出,孩子却始终不领情?
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你所谓的付出和苦心,在对方眼里与狗屎无异。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要说说心理学中的“自我中心”现象。
从本质上说,“自我中心”就是人性的弱点,总觉得别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一样,总认为别人想的事情也和自己一样。
通俗地打个比喻,就像是我们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所有事物都染上我们自己喜欢的色彩,殊不知,别人眼中的世界,可能和你看到的世界完全不同。
必须指出,“自我中心”无关道德,并不等等同于自私,自我中心是认知层面的问题,自私则是明知但不关心他人利益。
高明的人,都在努力地“去自我中心”,就是跳出自我的视角,客观理解他人的感受、需求和观点,不再以自我为唯一判断标准。
“去自我中心”,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是快速拿下一个人的秘诀。
卡纳基曾经说过,“普天之下唯一能够影响他人的方式,就是找出他们想要什么,并且教给他们如何获得。”
注意,卡纳基这句话的重点是,“找出他们想要什么”,小白兔到底是喜欢吃胡萝卜还是火腿肠?得去问问小白兔才行。
就拿大家都喜欢的《毛选》来说吧,教员在一篇文章中告诫同志们:
“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甚么,问他们要些甚么。”
注意,老人家是让大家“跑到乡村中间去”,面对面地问问农民痛苦什么?想要什么?而不是教导我们,“关起门来好好想想,农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最后用卡特的一句话收尾吧,“如果成功有诀窍的话,这个诀窍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
来源:悠悠物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