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老人:别再低质量的带娃,毁了孩子,自己也落埋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5:31 1

摘要:前天在公园里,看到一位奶奶带着3岁的小孙子,孙子想拉着奶奶去看蝴蝶,奶奶却坐在石凳上不想动,跟孙子说:“别跑远,自己玩去,奶奶腿酸再做会儿”,孩子站在原地愣了愣,蹲在旁边,捡起一片叶子撕着。

本文来自张玉秀的投稿感悟:

前天在公园里,看到一位奶奶带着3岁的小孙子,孙子想拉着奶奶去看蝴蝶,奶奶却坐在石凳上不想动,跟孙子说:“别跑远,自己玩去,奶奶腿酸再做会儿”,孩子站在原地愣了愣,蹲在旁边,捡起一片叶子撕着。

后来孙子哭闹起来,这位奶奶烦了,直接掏出手机,打开动画片递过去,孩子瞬间安静了,奶奶也松了口气。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带娃的家庭里并不少见,老人们常说:带娃累,能省心就省心,可这份省心,是没花精力没用心,是用敷衍的办法对付孩子,最后不仅毁了孩子,老人也落得委屈和埋怨。

低质量带娃的三类现象,看看你有没有做过

1. 用电子保姆换清净,孩子安静了,却离世界远了

只要孩子一哭闹,就递上手机,平板,让孩子看动画片,自己则彻底解放,要么刷手机,要么做家务,全程不关注孩子看的内容,也不跟孩子互动。

就说老李帮儿子带2岁半的孙女,每天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上午精力旺盛,总缠着她讲故事,玩积木,老李膝盖不好,蹲一会就疼,索性每天早上把孙女放在沙发上,打开平板播《小猪佩奇》,自己去厨房做饭,收拾家务。

有时孙女看累了揉眼睛,老李也没在意,直到一次体检,医生说孩子视力有点散光,建议少看电子产品,儿子儿媳虽没明说,但语气里的埋怨,让老李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她才发现,孙女现在不怎么会说完整的句子,别人跟她说话,她的反应慢半拍,原来孩子很少跟人互动,语言发育都慢了。

从那以后就吸取教训,很少把孩子关在家里,只要外面不下雨刮大风,她都把孩子带到外面,多看户外花草树木,小动物之类,还可以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这样不仅孩子得到了锻练,笑容也更灿烂了。

2. 心情和身体不舒服时,用敷衍应付孩子,把孩子的期待,弄成了自己的麻烦

有的老人,身体不舒服,像腰酸背痛,或心里有烦心事,刚跟家人拌过嘴,带孩子时就会变得不耐烦,孩子凑过来想分享,要么被怼,要么被打发到一边玩,甚至还会因为,孩子吵闹而发脾气,让孩子变的胆小怕事。

我本身有高血压,前几天又热,血压不稳,头晕乎乎的,孙子放学回来,兴奋地拿着画的画跑过来:“奶奶,你看我画的奥特曼!”当时我正趴在沙发上揉太阳穴,没好气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放一边去,奶奶难受,别吵。”他愣了一下,小声说:“可是我想让你夸夸我”,我没接话,他只好低着头走到角落,默默把画藏了起来。

晚上儿子回来,孙子跟爸爸说:“奶奶不喜欢我”,我听了又委屈又心疼,我不是不喜欢孙子,只是当时实在没精力回应,可孩子不懂,只记住了奶奶的不耐烦。

自打那以后,哪怕多不舒服,只要是孙子来跟我说话,分享有趣的事,我都会耐心的倾听,及时鼓励,让孩子有信心,生活更阳光。

3. 以自己的事为先,带娃成了顺带,孩子成了附属。

老人有自己的爱好,像打牌,跳广场舞,跟老伙计聊天,带孩子时总想着挤时间做自己的事,把孩子放在一边不管,只要孩子不哭闹,不出安全问题,就觉得带好了。

以前同事老赵,退休后最爱打牌,每天下午,小区里的老伙计都会约着凑一桌,自从帮女儿带4岁的外孙后,他把外孙也带到牌桌旁,给外孙一包零食,一袋玩具,让外孙在旁边自己玩,他则边看外孙边打牌,全程很少跟外孙互动。

有一次外孙想上厕所,拉着他的衣角说:“姥爷我要尿尿”,老赵顾着自己手上的牌,随口说:“等会儿,姥爷打完这把”,结果外孙没忍住尿湿了裤子,委屈得大哭。女儿下班回来看到,又心疼又生气,跟老赵吵了一架:“您带娃就好好带,不要打牌,裤子尿湿了就马上换,不然,孩子穿着不舒服”,老赵也觉得委屈:“我带了一下午,就玩会牌怎么了”,可看着外孙湿漉漉的裤子,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像老赵这种情况,孙子没出现大问题已是幸运,要是因为老人打牌带孩子,发生了意外,那就是后悔一辈子的事,所以老人带娃,尽量不要去想着自己的爱好,带娃就专心的带娃,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这样孩子也开心,老人也放心,子女也安心。

4 只养不教的纵容式带娃,看似疼孩子,实则害孩子

很多老人觉得:带娃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对孩子的坏习惯,比如抢别人玩具,随地扔垃圾,哭闹着要东西,从不纠正,甚至觉得孩子小,长大就好了,用纵容,代替教育,看似疼孩子,实则让孩子养成坏毛病。

隔街道老刘,带5岁的孙子,每次孙子在超市里哭闹着要玩具,老刘不管家里有没有,都会买下来,还说孙子想要就给买,不能委屈他。

有一次孙子抢了邻居小朋友的绘本,对方家长来要,老刘还护着孙子:“不就是本书吗,让他玩几天怎么了”,时间长了,小区里的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孙子玩了,老师也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爱抢东西,听不进批评,儿子知道后,跟老刘沟通,老刘还不服气:我疼他还疼错了,直到孙子因为抢玩具,推哭了小朋友,对方家长找上门,老刘才意识到,自己的纵容不是疼,而是让孩子变得没人喜欢。

从那以后,老刘就开始改变,有意识的培养孙子分享的习惯,比如有好吃的东西先让爷爷尝一下,也培养孙子节俭的习惯,有些玩具家里已经有的,没必要浪费钱买新的,刚开始改变有些难,慢慢的孙子比之前强了好多。

其实我们都知道,老人帮儿女带娃,从不是理所应当,本该在退休后遛鸟,跳广场舞,却为了帮孩子分担,每天早起做早餐,下午接孩子,腰酸了揉一揉,累了也不敢说,这份辛苦,儿女记在心里,孩子长大后也会记得。

只是有时候,带娃不是看孩子,更不是敷衍孩子,没精力的时候,不用硬撑着,可以跟子女们说明身体情况,想想办法,一起分担,也不用靠手机拴住孩子,哪怕每天陪他搭10分钟积木,讲一个小故事,或者带他去楼下看蚂蚁搬家,都比屏幕陪伴实在。

毕竟,带娃的意义,从来不是让孩子安静,而是让他在被关注,被用心对待中长大,别让低质量带娃,耽误了孩子的成长,也别让咱自己的辛苦,变成了吃力不讨好,对子孙好,也对自己好,才是最好的带娃方式。

来源:爱宝贝聊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