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絮语炉火,闲暇之余从事自媒体写作,专注个人成长,分享人生经历、生活感悟,持续发布有温度、有情感的文章,期待你的关注。
我是絮语炉火,闲暇之余从事自媒体写作,专注个人成长,分享人生经历、生活感悟,持续发布有温度、有情感的文章,期待你的关注。
王阳明曾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世间万象,皆着人心之色。有人锦衣华服却神色枯槁,有人素衣布履却光彩照人,这差别不在穿戴奢俭,而在精气充盈与否。色相如霞,纵有薄雾轻遮,终难掩其璀璨流华。
所谓色相,实为气血滋养之花果,是历经修炼后凝结出的清晖。
真正有色相之人,未必貌若潘安,但必定藏不住这5种气象——
一、神采照人,顾盼生辉
有色相者,双目如潭映星斗,眉睫似笔画山河。
他们视人则眸光清正,谈笑间神采飞扬,似春桃沐雨,纵静立无言,自有一段风流态度。
《世说新语》有载:“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市井常见两类人:一类涂脂敷粉却眼神涣散;一类素面朝天却炯炯有神。前者如绢花无香,后者似幽兰自芳。
昔年某翰林学士,寒夜赴考时衣袍褴褛。烛火摇曳中,主考见其目光如电、眉宇含章,叹曰:“此子神光逼人,必非池中之物。”果连中三元,后成一代名臣。
庄子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真色相不在胭脂水粉,而在转眸颔首间,是否自带三分朗朗清气。
二、骨相清奇,举止从容
色相出众者,立如松柏擎云,行似流水绕石。
他们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妙理,虽未必尽是天姿国色,却总教人见之忘俗。
《麻衣相法》有云:“贵人不顶重发,智者额阔四方。”
前朝某名妓虽容貌仅中上,然通身气度如瑶台仙娥。某日席间与公主并坐,竟不逊分毫。问其诀,答曰:“每日晨起诵经临帖,三十年不敢懈怠。”
一蕴书卷清气
二蕴山水灵气
三蕴仁义正气
四蕴洒脱逸气
白居易见关盼盼起舞时曾叹:“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其艳名传世岂在皮肉?正在那举手投足间的万千气象。
骨相天成之人,连衣褶摆动都比旁人多三分韵致。
三、气血充盈,肤发润泽
真色相者,肌理若新荔含露,青丝似墨云流瀑。
他们饮露餐霞非为驻颜,却自然面若芙蕖,唇似含丹,因深谙“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记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某道观坤道年逾古稀,犹有少女肤质。信众求问秘方,她指著院中古井:“每日卯时取水沐面,亥时安卧如弓。”实乃顺应天道之功。
另有钱塘绣女,家贫用不起脂膏,每晨采荷露敷面。嫁入豪门的姐妹笑其寒酸,十年后重逢,绣女仍眸清齿皓,富家女却已铅华斑驳。
气血如江河,善养者自然面泛桃花;色相如明月,懂藏者终究光华不减。
四、声若鸣玉,语带馨香
有色相之人,开口如昆山玉碎,言语似兰蕙吐芳。
他们能在喧嚣处闻清音,于嘈杂时辨雅律,这份悦耳源自胸中丘壑。
《乐记》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苏轼夜游赤壁时,曾闻舟女清歌。虽不识曲中词,却叹“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正是声能传情的妙境。
某年琼林宴上,新科状元容貌平常。直至御前应答时声如金玉,仁宗笑谓左右:“此子声音透澈,必是心性明达之人。”后果成一代贤相。
言语如琴,需养心中正气;声色如镜,可照内里乾坤。
五、衣履含章,配饰有韵
色相圆满者,素衣能穿出云锦气象,木簪可簪出瑶台风致。
他们深谙“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要义,总在细微处见真章。
《考槃余事》记载:“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唐太宗曾问长孙皇后为何常穿旧衣?答曰:“衣新旧俱可御寒,陛下见臣妾衣旧而心怜,见衣新而神喜,此乃人情之常。”其智慧正在于以色相驭人心。
江南首富之女出嫁时,舍珍珠凤冠不用,独簪祖母遗下的竹节簪。花轿过处清香袅袅,观者皆道:“此女懂得惜福,必是宜家之相。”
装饰之道,不在堆金砌玉,而在相得益彰;色相之妙,不在艳光逼人,而在恰到好处。
作者最后想说:
《诗经》有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色相非画皮可仿,而是由内而外生发的天光。若你对镜时见神完气足、动静皆宜,那便是色相初成的征兆。
来源:絮语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