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电影以真实案例为底本,讲述了一名青年酒后与朋友发生矛盾,不慎将其致残后深刻悔罪,10年来和其家人挣钱还债、帮助被害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故事。”谭冰向记者介绍。
9月4日10时,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法警牛建平拿着一沓资料上了7楼。那是他新写的剧本,准备同融媒体工作室的同事们探讨一下排演的可行性。
推门进去时,法警王明已经扮作一个微驼着背的老太太,其他人正讨论着要不要在其嘴角点个痣。
而融媒体中心主任谭冰则在电脑前翻看前段时间自导自演的微电影《飘扬的绿丝带》是否有回音。
“这部电影以真实案例为底本,讲述了一名青年酒后与朋友发生矛盾,不慎将其致残后深刻悔罪,10年来和其家人挣钱还债、帮助被害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故事。”谭冰向记者介绍。
原州区法院融媒体中心自2021年10月成立以来获得诸多荣誉:原创视频《一碗水端平》获得人民法院“金法槌”奖、《王大妈反诈攻略之初被骗》获评人民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打击非法集资主题短视频在自治区级评比中获三等奖……4年来策划拍摄242部作品,总计播放量上千万次。
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祁伟告诉记者:“拍摄主题既要引领又要迎合;赛道、阵地不能贪多得求精;严肃普法与诙谐逗乐亦得兼顾……我们开设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账号,目的就是把更多身边的真实案例转化为故事宣传出去,进而达到普法的‘破圈’效应。”
融媒体中心的干警们忙着线上普法宣传,业务室的法官们也将普法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家中。
9月1日,未成年案件审判庭一行3人前往正处于缓刑考验期的小律(化名)家中开展判后帮教,针对其对曾经犯罪行为的懊悔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耐心细致地向其解读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相关规定,鼓励其放下顾虑,多读书多学习,为家庭、社会作贡献。这是原州区法院打造的青少年保护特色品牌——“六盘小青松”的具体实践之一。
与此同时,城郊法庭的刘汉龙法官在彭堡镇姚磨村的“家门口法庭”审理一起因承包地“地塄”越界的纠纷。“既然你们都‘寸土不让’,那咱们就对着原始土地档案现场去量量。”刘汉龙听完双方争议后,带着特邀调解员、书记员和双方实地勘察丈量了“地塄”状况,发现被告趁原告多年不在家田地荒废,“蚕食”了原告一米有余的地。
花样多、阵地多且人人参与,是原州区法院普法最鲜明的特色。
“‘八五’普法以来,我院共发布以案释法信息500余篇、在互联网直播庭审2000余次、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1000余份……我们的初衷,就是让每一起案件审判都变成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原州区法院分管副院长刘志聪说。
来源:宁夏高级人民法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