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甜言蜜语,早已被柴米油盐磨平,昔日的浪漫深情,也被一地鸡毛的碎屑取代。
网上有人说:
人到中年,婚姻似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曾经的甜言蜜语,早已被柴米油盐磨平,昔日的浪漫深情,也被一地鸡毛的碎屑取代。
夫妻俩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像是合租的室友:
你玩你的手机,我刷我的剧。
你加班到深夜,我早睡不打扰。
偶尔搭句话,要么是询问孩子的近况,要么是楼下帮忙顺带取快递。
彼此之间,看上去没有什么大矛盾,但也谈不上有多恩爱,离不了,可也过不好。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名为“干婚”的婚姻模式悄然流行,成为了不少中年夫妻的新选择。
01.“干婚现象”悄然流行
什么是“干婚”呢?
顾名思义,就是干巴巴的婚姻,像是被抽干了水分一样。
两个人虽然是名义上的夫妻,仍然受法律保护,但却各过各的,互不干涉。
这种状态,更像是搭伙过日子,你做什么与我“无干”,我干什么你也别管,彼此心照不宣的维持着婚姻的空壳、表面的关系。
之前我跟一位在北京定居的大学同学聊天时,他就提到自己已经提前步入“干婚”行列。
他说,日子过久了,也不知道为啥就变得“寡淡如水”,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就跟妻子分房睡了,这一分,就熬到了孩子小升初这个节骨眼。
原想着破罐子破摔,与其这么耗着,还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但是后来想想,婚姻这事儿,跟谁过还不是一样呢?
与其面对婚姻的破裂,给孩子的成长蒙上一层阴影,倒不如心照不宣,找到一个平衡点,保留体面的同时,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和自由。
听到这些,让人无奈且心酸。
其实,比起离婚,似乎“干婚”成为了不少中年夫妻对生活的“最优解”。
有的人想不通,既然婚姻都没有爱去维系了,为啥还在苦苦坚持呢?
其实,在这种现象背后,有3个扎心的现实原因。
02.为什么选择“干婚”?
对于人来说,生存有时远比“情感”更加重要。
尤其是人到中年,早已过了“有情饮水饱”的理想阶段。
而在“干婚”背后,其实是成年人对现实的权衡与考虑。
①因为孩子的缘故,不能离婚
因为孩子,或许是不少夫妻选择“干婚”的主要理由。
作为父母,都害怕离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业成长,带来影响。
甚至还会担心单亲家庭让孩子在社交中遭受非议、受到歧视。
于是,他们宁愿维持表面的完整,也不愿孩子承受家庭破裂的冲击。
②离婚成本太高,离不起
人到中年,离婚远不是上下嘴皮一碰的简单问题。
也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分离,更多的还有被经济裹挟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说房子、存款、孩子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随便一项,都会让原本平静的生活,掀起惊涛骇浪,搅的天翻地覆。
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群,买房卖房都是大事。
再加上房价的变化莫测,很容易让之前积攒起来的“人生底气”荡然无存。
说句实话,离婚的代价太大,还不如“凑合过”。
③需要保证“正常家庭”的假象
在中式文化中,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牵扯到双方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社会评价。
许多人害怕离婚后面对亲友的议论、父母的指责,或是职场上的异样眼光。
还有一些人,可能也会惧怕离婚后对自己事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所以,与其闹到以离婚收场,还不如选择一种体面,把这场有关“婚姻”的话剧,接着演下去。
03.选择维系,就要好好经营
说句实话,看到很多人选择“干婚”,我个人难以理解。
毕竟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而是过给自己品味的。
干婚看似是无奈之下的妥协,但长期来看,却对夫妻双方都是一种消耗。
所以既然选择了维系婚姻,还不如以一种正向的态度,重新经营,让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毕竟,人生一世、草木一枯,短暂的让人来不及触碰,时光就悄然流逝。
因此,学会珍惜生活的点滴,或许就能重燃婚姻的希望。
作为夫妻,要多一些沟通,通过坦诚交流解开心结,错误的去改正、落后的要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段感情,焕发它本来的光彩。
更何况,谁最初踏上婚姻的殿堂时,都不是奔着“寡淡无味”的方向去的。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以“彼此消耗”的方式,来折磨双方呢?
如果说婚姻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问题,也没有到非离不可的地步,那么就试试相视一笑、重新开始。
毕竟,能陪你走过半生的,终究还是那个枕边人。
大家说,对吗?
来源:奶豆爸爸聊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