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助力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指导下,《辅导员》杂志开设新栏目《你问我答》,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少先队辅导员解政策之惑、解工作之难、解成长之忧。
为助力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指导下,《辅导员》杂志开设新栏目《你问我答》,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少先队辅导员解政策之惑、解工作之难、解成长之忧。
★
本期,一位乡镇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农村学校开展少先队活动缺乏社会资源怎么办?
我们邀请了两位资深少先队工作者给出建议与思考。
问
我是一名乡镇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每每看到队员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都感到自己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带他们去“看看世界”。但是农村学校的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离各类场馆都有一定距离,带队员们“走出去”成了一直困扰我的难题。希望专家、前辈们能为我们农村学校丰富少先队活动形式支支招。
答疑解惑1
重庆市大足区三驱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少工委副主任 刘力旭
农村少先队工作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面临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社会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我所在学校也是如此。实际工作中,我们就如何开展农村学校少先队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立足乡土实际,突显活动特色
农村学校少先队活动要避免“照搬”城市学校少先队工作模式,立足乡土,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少先队特色活动品牌。
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许多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发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例如,我们挖掘了中共大足县特别支部委员会书记刘子林、革命烈士廖灿国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创作了一批红色文艺作品,在实景、实例、实事中引导少年儿童进行浸润式学习和体验,用鲜活的故事开展红色教育。
开展生态体验活动。农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就近就便组织少先队员开展“走进大自然”“保护母亲河”等主题生态体验活动,引导他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进一步培育和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深化劳动体验教育。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教育资源。我们可与周边农户合作,开辟专属的“红领巾种植园”,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培养和提高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活动趣味
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者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队员在实践体验中茁壮成长。
用好新技术手段。我们可以依托AI工具,设计党史、团史、队史知识竞答活动,同步生成虚拟英雄人物,与少先队员进行实时对话,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用VR技术,带领队员“云游”城市博物馆、科技馆,扩大活动范围和空间;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网上祭英烈”“红领巾小主播”“线上手拉手”等活动。
发挥“混龄教育”作用。我们可以指导少先队员按照村庄就近组建“混龄假日小队”,向小队成员发布寻访和采访身边的老党员等“周末任务卡”,指导小队开展以“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等主题的红领巾小调研,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少先队活动,比如让高年级队员带领低年级队员设计“校园生态地图”,标注植物分布、水源位置等。
用好田野实践形式。结合“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我们可以设计积分制度,激励少先队员到田间地头,通过参与农田劳作、环保行动获得积分,兑换相应奖励。在此期间,我们要及时记录少先队员日常活动表现,生成个性化成长档案,激发他们持续参与的热情。
三、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活动平台
农村少先队工作要克服“等、靠、要”的思维定势,积极整合周边资源,创新搭建少先队活动平台。
加强校际合作。我们可以提高与周边及城区学校进行结对交流的频率,建立少先队活动资源共享机制,用“手拉手”结对、城乡少年儿童“书信交友”等线上线下主题交流活动,让队员获得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实现优势互补,丰富队员的精神世界。
争取各方支持。我们要立足当地实际,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村“两委”等的支持,与农村地区周边各类场馆、公益组织等进行常态化联系,依托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拓展中心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共同开展好少先队活动,不断提升活动成效。
答疑解惑2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城北小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郑林英
我非常理解您所面临的困境。农村学校确实在社会资源方面存在短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将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相反,我们可以因地制宜,挖掘本土资源,创新活动形式,让少先队员在“家门口”参与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一、挖掘乡土资源,突显活动特色
农村学校可能无法像城市学校一样依托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校外场所开展少先队活动,但也能凭借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乡土文化,策划具有本地特色的少先队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开展“田野里的科学课”,组织少先队员到田间地头观察植物、昆虫,学习生态知识;举办农耕、野炊等体验活动,带领队员种植作物和搭伙做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结合农村时令习俗,举行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春节写春联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队员在参与中更了解传统文化;依托具有乡村特色的非遗文化,开展竹竿舞、押加、毽球等体育活动,体验舞龙、剪纸、竹编、莲枪等民间艺术,丰富队员的课余生活。
二、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活动空间
农村学校可以积极整合周边社会资源,与当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少年儿童的实践活动场所。
比如,我们可以邀请基层一线的民警、司法工作人员为队员讲解法律知识,增强少年儿童的法治意识;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农业科普讲座,与当地菜农、果农合作,开设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少年儿童的知农、爱农情怀;邀请村里的老党员、退役军人为队员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利用文化广场、图书室等周边公共设施,开展读书分享会、文艺演出等活动;组织队员前往乡村、社区、敬老院等地,参加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工作形式,拓展活动路径
农村学校可以用好线上、线下方式,拓展少先队活动形式,吸引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其中。
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用好地方政策,主动关注上级团委、教育等部门发布的实践活动,积极对接并争取筹办或参与。比如,四川省近年来开展了“新时代·蜀少年”“爱心蜀托”“情暖童心 七彩假期”“五类先锋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少先队辅导员只需通过团省委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报名申请,就可以为队员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好电脑、手机、投影仪等数字设备,播放科普视频、纪录片,或以网络直播、在线展览等形式开展“云端博物馆日”等活动,帮助队员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俗,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问题征集要求及联系方式
请将您的问题描述清晰,注明“问题征集+您所在的省、市”,并通过如下任一方式传递给我们——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