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时间一长,有些不经意的行为不知不觉就把教师的“含金量”拉低了。
学校教师最掉价的10种行为,中一条就会被学生差评!
文章来源: 郭务强 郭务强教坛漫拾
当老师,谁不是揣着一腔热血站上讲台?
但时间一长,有些不经意的行为不知不觉就把教师的“含金量”拉低了。
这10个“掉价行为”,看看你有没有踩坑——
01 上课太敷衍,毫无仪式感
别觉得“备课就是复制粘贴,上课就是念PPT”!
老教师王老师每次上新课,都会在教室贴几张相关的图片或手绘图,比如学《海底世界》就挂上海洋生物海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上课前花10分钟布置点小细节,不是折腾,是让学生感受到“这节课很重要”,别让职业倦怠把课堂变成流水线。
02 整天抱怨,负能量爆棚
“这届学生太差了”“家长怎么这么难搞”……
天天在办公室吐槽,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烦躁。
反观老班主任李老师,课间经常跟学生聊游戏、聊球星,学生反而更听他的话。
抱怨就像往水里滴墨水,只会让氛围越来越糟,不如多蹲下来跟学生聊聊天,你会发现“刺头”背后可能藏着需要关注的小情绪。
03 课上热情,课后冷漠
有一种老师,上课激情澎湃,一下课就板着脸,学生找他问问题爱答不理。
小林老师就曾被学生在作文里写“老师只住在教室里”,直到家长会才意识到问题。
教育不是表演,课后一句“你数学最近进步了,继续加油”,比课上的精彩互动更让学生暖心。
04 评完职称就躺平
别以为评上职称就万事大吉了!
张老师评上高级后还自费学编程,就为了给数学课加动画和互动游戏。
现在学生问“AI会不会取代老师”,他能当场演示自己做的数学小程序,学生服气得不行。
当老师就得保持学习,不然拿什么回答学生越来越“刁钻”的问题?
05 只看分数,忽视学生特长
把成绩好的学生照片贴在教室前面,把“差生”安排到后排?
小宇数学不及格,但画画拿了奖,你却没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别只盯着成绩单,多看看他们的绘画、手工、甚至是帮同学打饭的暖心瞬间,你会发现很多被分数掩盖的闪光点。
06 把家长当敌人
别一看到家长群消息就头疼,甚至觉得家长是“找麻烦”的。
陈老师每次家长会都会展示“家校合作手册”,记录每个家长为孩子做的事,比如“明明妈妈每周写亲子日记”“乐乐爸爸陪孩子做科学实验”。
跟家长说话时多一句“我们一起试试这个方法”,比“你家孩子不听话”管用100倍。
07 独来独往,不跟同事交流
总觉得“靠自己最靠谱”,从不跟优秀教师请教?
其实教研组的下午茶、办公室的闲聊,都是宝藏!
经验丰富的教师随口说的“某个调皮学生怎么管”,可能比你熬夜查资料更实用。
主动问一句“您这节课的小组讨论怎么组织的”,说不定能少走半年弯路。
08 不爱惜身体,拼命硬扛
连续熬夜改作业,靠奶茶咖啡续命?
老校长办公室的绿萝养了十年,他常说:“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照顾学生?”
每天抽20分钟跑步、读点闲书,不是偷懒,是给身体和心灵“充电”,不然哪天累垮了,耽误的还是学生。
09 傲慢自大,看不起别人
别觉得自己学历高就高人一等,对同事说话带刺。
钱钟书当年在图书馆工作,还跟清洁工学方言呢。
真正厉害的老师,会虚心跟门卫大爷学怎么跟家长沟通,跟后勤老师学怎么布置教室。
你对人越谦逊,学生和家长越信任你。
10 遇到挫折就放弃
公开课上砸了、绩效排名靠后就想转行?
看看张桂梅校长,在山区支教20年,才摸索出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法。
当老师难免遇到瓶颈,别轻易躺平或放弃,多想想学生毕业时给你的小纸条,那才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最后说句实在话:
教师这份工作,靠的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长久的用心。
避开这些“掉价行为”,不是要你当完美的圣人,而是让自己在教育路上走得更稳、更有尊严。
毕竟,学生记不住你某节课讲得多好,却会记得你是否真正在乎过他们——这才是当老师最珍贵的“身价”。
来源:教育通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