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非遗的脉络如同细腻的织锦,悄然铺展,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文化的温度。而杜霞,这位用匠心与执着守护非遗的女性,正为这幅织锦添上绚丽的一笔,让古老的技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天水的古巷,青山绿水间,非遗文化的传承宛如一曲悠扬的古调,回荡在岁月的长河中。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非遗的脉络如同细腻的织锦,悄然铺展,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文化的温度。而杜霞,这位用匠心与执着守护非遗的女性,正为这幅织锦添上绚丽的一笔,让古老的技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杜霞,是天水巾帼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甘肃染尽三千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植物印染市级非遗传承人。
2017年,天水巾帼职业培训学校成立,这是一所由政府搭建平台,与天水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石马坪街道、社区联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杜霞以学校为依托,在外出学习期间偶然接触到蜡染这项非遗技艺,回来后便开始深入研究。
2018年,学校增加了巧手技能编织培训专业,组建了巾帼巧手坊,2023年“羲秦巧手”品牌商标注册成功。
学校通过“培训学校+研学基地”的订单培训模式,为无法外出务工的居家妇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平台。
2020年以来,学校在秦州区16个乡镇、街道累计培训了2000多名手工编织能手。同时,学校还组建了巾帼巧手坊团队,通过“培训+订单”的模式,在乡镇组建巧手编织妇女能手和村花直播团队,聘请市、区级非遗老师现场授课。
2021年,杜霞萌生了带动妇女居家创业的想法,并在2022年7月注册了甘肃染尽三千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着力于非遗植物印染,推动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致力于将非遗保护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妇女们利用农闲时节实现居家就业,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传承了手工编织技艺。如今,“羲秦巧手”品牌已成为天水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言谈间,记者走进位于天水开放大学的“染尽三千”非遗工坊,琳琅满目的扎染文创映入眼帘,杜霞亲手染的蓝色茶席铺在桌上,茶碗、茶壶、茶托及石榴叶染的茶垫摆放其上。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植物染优雅的色彩,清香的气息,总是让杜霞沉醉。
“大自然是很奇妙的,很多植物的根茎叶可以充当染料,爱美的女孩子小时候应该都拿凤仙花染过指甲。”谈及所用的染料,杜霞说,“我看过一个视频,紫草根遇白矾化作樱花粉,与铁离子结合又会突变为深蓝。将不同媒介染剂交替使用的过程中,意外在丝绸上复现了北宋钧瓷(窑变)的奇幻釉色。”
后来,杜霞慢慢发现了更多的自然染料,“我们天水有特色的优越的植物,比如核桃皮、柿子皮,本身的色彩和加入白矾后的色彩截然不同,那是一种与工业无关的质朴与优雅。”
“我们看非遗,不是看沉寂的标本,而是看活着的生命。”作为植物染技艺传承人,她明白,只有将其活化到现代生活中,才能守住老祖宗留下的古老技艺。
“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加之现在麻辣烫火了之后,也是一个旅游城市。”把天水的特色文化融入植物染创作,用自己的文创产品绚烂美丽的家乡,是杜霞一直想做的。杜霞说,伏羲文化源远流长,可以采用八卦、龙马图腾等团,结合扎染渐变效果;也可以提取麦积山石窟中的壁画色彩、佛像衣纹等作为纹样灵感。
“我们也可以设计‘丝路天水’系列,结合历史设计产品,在包装方面加入方言文案或者天水历史小故事,增强文化附加值。”言语间,丝丝笑意写满脸庞。
因而,将文化融入产品,将自然融入生活,镌刻在时光里的染尽三千,在杜霞看来,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植物染技艺自身不难,难在设计与市场。所以,我们开启了与高校(天水师范学院)美术系、视觉传媒系等的校企合作,共同创作、研发产品,同时,带动更多学生和年轻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技艺。”
在杜霞看来,今年是非遗大年,植物染技艺是非遗技艺的一种,可以让更多人接触到非遗技艺。契合“零污染”的理念,天然染料符合现代人对健康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追求;手工质感与自然纹样满足小中高端市场的定制需求。
但同时,手工类制品耗时长成本高效率低,现在的年轻人对耗时的手工艺兴趣不足,导致传承人老龄化。
为此,杜霞琢磨很久,最终,她找到了出路,“我要做创新产品(结合现代设计,开发日常化产品),同时,开授公益课、进校园、进社区等,拉动大众对植物染的了解与喜爱,因为,非遗技艺可以带动乡村产能发展,让更多的人实现创收,关键点就在于可以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盈利的状态,也可以吸引青年返乡,共同创作新产品。
“非遗技艺不再是‘被拯救的对象’,而是通过非遗的活态传承,生长出自我更新的生命力,最终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深层振兴。”杜霞说。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杜霞说,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技法,更加传递匠人精神与文化价值观。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非遗成为乡村产业支柱,让年轻一代以非遗为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纽带。”杜霞说。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