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的“技术霸权”该收场了:别让商家用户为高毛利买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2:28 3

摘要:此次郑州约谈的核心指向明确:携程涉嫌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及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与价格实施不合理限制,违反《电子商务法》与《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相关条款。

央视网也曾尖锐批评此类行为,点明平台“挟流量以令商家”,靠压榨商户利润维持低价形象,实则是“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9月17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的约谈室里,携程运营主体代表再次面对监管部门的严肃质询。

而这已是这家在线旅游巨头月内第二次被点名整改,此前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刚就“大数据杀熟”“价格欺诈”等问题进行过集中约谈。

携程因强制调价被约谈

此次郑州约谈的核心指向明确:携程涉嫌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及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与价格实施不合理限制,违反《电子商务法》与《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相关条款。

监管部门已提前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其限期完成合同修订、调价工具优化,并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彻底整改“强制开通、无法退出”等侵害商家自主权的行为。

引发此次监管介入的,是携程备受争议的“调价助手”功能。郑州十余位酒店经营者此前联名举报,该功能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酒店定价下调10-20元,部分酒店一天内被自动调价5次,即便手动关闭仍会强制重启。

商家多次申请关闭遭驳回,客服甚至直言“审核也可能再开”。尽管携程声称该功能是“帮助酒店提升竞争力”,但这种无视商家意愿的强制操作实则剥夺了其核心的定价自主权。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技术管控并非个例。在高毛利率的驱动下,携程的类似操作或已形成体系化倾向,携程发布的财报显示,其2024年毛利率高达81%,远超同程旅行等竞争对手。

河南省消协维权专家指出,凭借56%的市场份额,携程已具备明显市场支配地位,其强制调价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央视网也曾尖锐批评此类行为,点明平台“挟流量以令商家”,靠压榨商户利润维持低价形象,实则是“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从用户投诉到高管离场

商家的困境之外,消费者的不满同样在累积。

据公开报道显示,携程长期存在的默认勾选机票附加服务、高额退改签费率等问题,早已成为投诉焦点。

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携程跟团游投诉量达1892件,位居OTA行业第一,而投诉解决率仅41.5%。退款纠纷、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问题频发,让不少用户对其“以用户为中心”的宣传产生质疑。

一面是商家的定价权被侵蚀,一面是用户的消费体验打折扣,携程的高盈利似乎正建立在双重信任透支之上。

同时,公司高管与大股东的密集套现行为更引发了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疑虑。

9月初,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减持100万股ADS,套现约5.27亿元;首席运营官熊星减持40万股,套现约2亿元;联合创始人范敏亦减持套现超3000万元。

此前,前大股东百度已累计套现超7亿美元,国际巨头Prosus更是完全清仓离场。

矛盾的是,就在高管减持的同时,携程宣布启动不超过50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这种“左手回购稳股价、右手减持套现金”的操作该如何解释呢?

携程在“群雄逐鹿”中寻出路

业绩层面,2025年第二季度,携程营收同比增长16%,较一季度近30%的增速有所回落。

尽管上半年总营收增长21%,但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净利润飙升部分依赖去年低基数及汇兑收益等偶发因素,剔除一次性收益后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盈利动能有所波动。虽然国际及入境游业务表现亮眼,但国内核心业务增速放缓。

此外,曾经的“双寡头”格局已被打破,在线旅游市场进入“群雄逐鹿”时代。

同程旅行深耕下沉市场,87%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凭借“中端+大众”策略实现净利28.6%的高增长;美团依托本地生活生态,“住宿+玩乐”需求激增99%,高星酒店在年轻会员中渗透率近乎饱和;阿里飞猪打通淘宝流量入口,京东以“三年免佣金”杀入酒店业,抖音则靠内容种草与亿元补贴抢占市场。多重夹击下,携程的流量优势正被分流,高端客群吸引力也面临挑战。

对于携程而言,破局的关键或许在于彻底摒弃“流量霸权”思维,回归服务本质。短期来看,唯有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彻底整改强制调价、限制交易等问题,恢复商家定价自主权,才能平息行业不满;长期而言,需平衡平台、商家与用户的三方利益,在合规框架内构建开放透明的生态。

在监管趋严、竞争升级的今天,唯有坚守合规底线、尊重市场主体、聚焦用户体验,才能真正实现长久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