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位于湘北大豆主产区的湖南省岳阳大豆产业集群绿色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大豆连片成海、长势喜人。同步旋耕施肥、精量播种、合理密植等技术的应用,让这片土地焕发着科技赋能的新活力。岳阳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以绿色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全面系统、科学高效地推进岳阳市
在位于湘北大豆主产区的湖南省岳阳大豆产业集群绿色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大豆连片成海、长势喜人。同步旋耕施肥、精量播种、合理密植等技术的应用,让这片土地焕发着科技赋能的新活力。岳阳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以绿色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全面系统、科学高效地推进岳阳市大豆品牌建设。
收割大豆。
筛选良种
增强绿色增产“芯动力”
岳阳大豆持续增收的背后,离不开良种引进筛选的硬核支撑。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依托湖南省岳阳大豆产业集群项目,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收集整理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登记)且在本生态区具有稳定种植表现的品种,邀请行业专家现场察看品种特性、听取试验汇报、询问水肥管理、核查结荚数量等,针对3个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不同土壤条件,筛选出中黄306、华豆17、湘夏豆1号、中豆63等4个“高油、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种,并组建技术团队指导示范基地建设,让“好种子”长出“好收成”。
培育良田
夯实绿色增产“沃根基”
高标准遴选示范基地,培肥良田,是夯实丰收的基础。事务中心综合交通区位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经营主体生产水平及协作能力等因素,将湖南省岳阳大豆产业集群绿色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分别落户于华容县注滋口镇、临湘市聂市镇和君山区良心堡镇。
君山区良心堡镇冬华生态种养合作社的汤青云表示:“示范田与一般农田的粗放管理不同,讲究精耕细作,要求更加规范。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推进科学施肥,按比例调配氮、磷、钾,做到‘土地缺啥补啥’。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春季沤耕肥田,既改善土壤结构,又培肥地力,还能减轻病虫害。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大豆产量高、品质好。”
集成良法
提升绿色增产“新效能”
一个人最难改的是习惯,农民种地也是如此。“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干的”成为常见的托词。为推广高油高蛋白大豆的新品种、新技术与新模式,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建设了3个岳阳大豆产业集群绿色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000亩,核心展示区超过300亩。千亩示范田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参观学习,示范田打样,大家一点点模仿、逐渐改进,地越种越好。
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陈戈介绍:“示范区种植全过程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集成推广了土壤改良、同步旋耕施肥、精量播种、合理密植、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一喷多促’、机收减损等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为秋季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只有产量上去了,农民才愿意‘照搬照抄’。让科学种植方式实打实落到每块地里,带动小农户多种豆、种好豆,这正是示范的意义。”
大豆喜获丰收。
推广良机
跑出绿色增粮“新速度”
“良田”夯实稳产基础,“良机”则为增产按下“快进键”。近年来,我市农机装备拥有量持续增长,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根据大豆各生育期特点,制定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机具配套方案和农机农艺集成方案,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总结形成适应当地的机械化生产模式,树立可学可推广的样板,推动绿色高效、经济可行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广泛应用。
增产减损两端发力,力争多增产。在播种环节推广精量直播技术,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与播种,提升播种质量和出苗率,生产效率较传统人工提高20倍,亩均节约成本约100元。针对大豆采收劳动力成本高、机收损失率大的问题,重点推广“高产优质宜机化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模式”,选用株型紧凑、结荚位高、适宜机收的优质品种,综合农机农艺措施,显著降低机收损失率。
示范带动
高效推进大豆品牌建设
在华容县、临湘市、君山区三大绿色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全面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集成高蛋白良种、土壤改良、同步旋耕施肥、精量播种、合理密植、精准施肥、绿色防控、“一喷多促”、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预计实现亩产超500斤,同时达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双重目标。通过田间展示与宣传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临湘市成功获评湖南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一项绿色食品大豆认证已然落地,三项申报蓄势待发。
“科技赋能是核心,‘四良’联动是路径。”在追求产量提升的同时,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耕绿色农业,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以绿色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辐射带动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洞庭大豆”核心品牌形象,推动岳阳市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岳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