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军官志(明·黄佐)| 古文翻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01:02 1

摘要:黄佐(1490年—1566年),字才伯,号希斋,晚号泰泉,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石岐人,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今高安市),明代中期学者,东汉将领黄忠后裔。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授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历江西佥事、广西学政。因母病辞官,后复职并晋

廣西軍官志

◎明·黄佐

黄佐(1490年—1566年),字才伯,号希斋,晚号泰泉,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石岐人,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今高安市),明代中期学者,东汉将领黄忠后裔。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授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历江西佥事、广西学政。因母病辞官,后复职并晋升至南京国子祭酒。晚年师从哲学家王守仁,获其称赞,但因与大学士夏言论事不合被罢免,遂弃官归隐,潜心研究孔孟之道。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去世,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正文】

秦置南海尉,典百越兵,桂林、象郡屬焉。按井田之法,兵寓乎農居為比,閭行為什伍,軍政已備。秦始廢井田,而郡縣置尉以為守貳,葢文、武之判始此。漢平南越用兵時,有伏波將軍、樓船將軍之屬。既置蒼梧、欝林、零陵、合浦,郡郡設都尉,沿秦制也。後漢省都尉,置督郵,以司譏察,而刺史兼理兵民,得自置將兵者為都督,都督之名始此。晉迄南朝,刺史任重者為使持節、都督,輕者為持節,而蒼梧、桂林分屬湘、廣,其刺史皆加平越中郎將及平南將軍等號刺史,無將軍號者謂之單車。刺史有督楊、荊、江、湘、交、廣六州諸事,有督交、廣二州諸軍事,亦有止督廣州或湘州諸軍事者,委任權力,各不同也。諸軍府之名,曰仁威府,曰揚烈,府曰綏寧府之類,置兵曹及中兵、外兵、騎兵參軍、行軍司馬及督護以統之。雖沿漢、魏,置縣尉,惟理民事,不掌兵。梁、陳始開都督府於廣州,所督至二十州,蒼梧、桂林屬焉。隋置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侯,各領軍坊、鄉團,以統戎卒,天下軍衛之職始此。又改各州都督為總管。開皇初,又置驃騎將軍府,每府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大業三年,改置鷹揚府,每府改驃騎為鷹揚郎將,車騎為鷹揚副郎將。五年,又以鷹揚副郎將為鷹擊郎將。唐武徳初,因隋鷹揚府改為諸府折衝都尉,副以左右果毅都尉及別將、長史録事史、兵曹叅軍事之屬,所統有校尉、旅帥、隊正、副隊正、州縣捍防之地,又置鎮將、鎮副、戍主、戍副。貞觀中,分天下為十道,桂林、蒼梧屬嶺南道。天寳初,置嶺南五府經略使,後或兼兵馬討擊使,於是都督之權日分。又桂、容、邕三管置觀察招討使,兼置防禦使。至徳初,陞嶺南五府經略討擊使為節度使,而五管經略使之設猶故也。咸通中,始分桂、邕、容三管為嶺南西道節度使,治邕州,其後専置靜江軍節度使於桂州,而節度使之職得綜兵民司,生殺容州,又設寧逺軍節度使,則在唐末云。宋制,知桂州州軍事者為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兼廣南西路兵馬鈐轄,又有兵馬都鈐轄,謂之帥府,葢以準古之連帥也。此外桂、容、邕、融各有節度使,邕、桂有巡檢使,又有桂、宜等州都巡檢使。諸州有團練使,宜融栁州,又有捉賊使,用兵則有桂州道行營都部署及兵馬都監。又有邕、桂等十州安撫都監,廣南東西路有體量安撫經制盜賊事。紹興間,又置諸軍都統制,大率因事設官事,已而罷無定格云。然儒臣多領軍事,武臣或知州縣,縣必置尉,鎮砦必置官,兵甲弓箭之微亦各設提舉,皆瑣尾猥雜,難盡紀録,而所謂節度使者,徒有其銜而已。元世猶襲之,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以統諸路總管,猶宋帥府也。各州惟設義兵萬戶府以握兵,視宋頗簡要焉。明未定天下之先,諸軍在外者謂之翼。洪武初,改翼曰衛,有指揮使等官,後乃設廣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及都衛指揮使,嘗以參知政事丁玉兼都衛指揮使,然各衛指揮使之職亦甚崇重,嘗使人齎勅勞廣西衛指揮曰:朕惟桂林之域,左蒼梧而右蠻溪,地方烟瘴,命卿戍守已有年矣,今當盛暑,遣人往諭爾,其撫士卒,調飲膳,勿使瘴癘有乖,卿其慎戒之。洪武四年,始設廣西都指揮使司,以統各衛百戶。楊文者,嘗從髙僉事征南寧有功,積陞至右軍都督僉事。二十八年,命充總兵官,率馬步官軍征討,廣西、廣西總兵官始此。癸未,命潭州衛指揮同知丘廣為總兵官,寳慶衛指揮僉事胡海、廣、西衛指揮僉事左君弼副之,率兵討左江上思州蠻賊,廣西副總兵始此,然皆用以征討,未嘗鎮守也。其後都督韓觀始挂征蠻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廣西,自後兼用侯伯都督。成化中,左副都御史韓雍征大藤峽,張大其事。六年,設總府於梧州,以總兩廣兵權。時雍守制奪情,起雍為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於是平江伯陳銳以征蠻將軍總兵至,復以署都督僉事夏正充廣西副總兵,鎮守桂林。而總两廣兵者,始専用侯伯矣。嘉靖初,總制都御史新建伯王守仁奏用副總兵張祐協守思田事,寧即已非常規也。兩江各設參將,興安設督備,永福、平樂俱設守備,各以都指揮為之,皆始自韓雍奏設,其後督備守備,或用指揮。又其後慶逺、思恩欝林亦設守備,梧州設坐營,則以廣東都指揮為之,凡在軍門司號令者曰旗牌官。近又有軍門贊畫官。嘉靖元年,兵部題允於武舉中式者,量其年力咨送邉方,軍門贊畫,以五年為期,期滿送部敘用。軍府之盛,一至於此。故兩廣兵權,視三邊並推重云。

【现代文翻译】

广西军官志

◎明·黄佐

秦朝的时候,设置了南海尉这个官职,来管理百越地区的军队,桂林、象郡都归他管。那时候按照井田制,军队就藏在农民里面,居民按照一定比例组织起来,就像军队的什伍编制一样,这样军政就都准备好了。后来秦朝废除了井田制,开始在郡县设置尉来守卫,这大概就是文武分家的开始吧。

汉朝平定南越的时候,有伏波将军、楼船将军这样的官职。设置了苍梧、欝林、零陵、合浦这些郡之后,每个郡都设了都尉,这是沿袭秦朝的制度。后来东汉的时候,省去了都尉,设置了督邮来负责监察,刺史则同时管理军民,能自己设置将领的就是都督,都督这个名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从晋朝到南朝,刺史责任重的就叫使持节、都督,责任轻的就叫持节。苍梧、桂林分别属于湘州、广州,他们的刺史都会加上平越中郎将、平南将军这样的称号,没有将军称号的就叫单车刺史。刺史有的管杨、荆、江、湘、交、广这六个州的事,有的只管交、广两个州的事,也有的只管广州或者湘州的事,他们的权力和责任都不一样。

那些军府的名字,有叫仁威府的,有叫扬烈府的,还有叫绥宁府的,里面都设了兵曹,还有中兵、外兵、骑兵参军,行军司马和督护来统领军队。虽然汉朝、魏国的时候也设了县尉,但他们只管民事,不管军队。

到了梁朝、陈朝的时候,开始在广州设置都督府,管的地方多达二十个州,苍梧、桂林也包括在内。隋朝的时候,设置了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他们各自统领军坊、乡团,来管理士兵,天下的军卫职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又把各州的都督改成了总管。

开皇初年,又设置了骠骑将军府,每个府都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大业三年的时候,又改成了鹰扬府,每个府的骠骑将军改成了鹰扬郎将,车骑将军改成了鹰扬副郎将。

五年之后,又把鹰扬副郎将的职位改名为鹰击郎将。唐朝武德初年,因为隋朝时的鹰扬府被改为各个府的折冲都尉府,所以又增设了左右果毅都尉、别将、长史、录事参军、兵曹参军事等职位。他们所统辖的军队有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等,同时在州县防守的地方,还设置了镇将、镇副、戍主、戍副等职位。

贞观年间,唐朝把全国分为十道,桂林、苍梧属于岭南道。天宝初年,设置了岭南五府经略使,后来又兼任兵马讨击使,于是都督的权力逐渐被分散。同时,桂、容、邕三管还设置了观察招讨使,并兼任防御使。

到了德宗初年,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被升为节度使,但五管经略使的设置仍然保留。咸通年间,开始把桂、邕、容三管分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邕州。后来又在桂州专门设置了静江军节度使,节度使的职责开始综合掌管军民事务,生杀大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同时,又在容州设置了宁远军节度使,这是在唐朝末年。

宋朝时期,管理桂州军事的是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广南西路兵马钤辖,还有兵马都钤辖,称之为帅府,这大概是以此来比照古代的连帅。此外,桂、容、邕、融各地都设有节度使,邕、桂两地有巡检使,还有桂、宜等州的都巡检使。各个州都设有团练使,宜、融、柳等州还设有捉贼使。一旦用兵,就会设置桂州道行营都部署及兵马都监。同时,还有邕、桂等十州的安抚都监,广南东西路则设有体量安抚经制盗贼事。

绍兴年间,又设置了诸军都统制,但大多是因事设官,事情结束后就撤销了,所以没有固定的制度。然而,那时很多文人儒臣都担任军事职务,武将则有时负责管理州县。每个县都一定设有县尉,每个镇寨都一定设有官员。就连兵甲弓箭等细微事务也各自设有提举官。这些职位琐碎繁杂,难以一一记录。而所谓的节度使,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

元朝时期仍然沿袭这种制度,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来统辖各个路的总管府,这相当于宋朝的帅府。各个州只设立了义兵万户府来掌管军队,相比宋朝来说要简单一些。

在明朝尚未统一全国之前,外出作战的军队被称为“翼”。洪武初年,改“翼”为“卫”,并设立了指挥使等官职。后来,又设立了广西等地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及都卫指挥使,有时还让参知政事兼任都卫指挥使。不过,各卫的指挥使职位也非常重要,皇帝曾派人带着诏书慰劳广西卫的指挥使,说:“我知道桂林这个地方,左边是苍梧,右边是蛮溪,地势多烟瘴。你奉命在这里守卫已经多年了,现在正值盛夏,我派人前来告诉你,要安抚好士卒,调理好饮食,不要让瘴气影响了大家的健康,你要小心谨慎啊。”洪武四年,开始设立广西都指挥使司,来统管各卫的百户。

有个人叫杨文,他曾跟随高佥事征讨南宁有功,后来一路升迁到右军都督佥事。洪武二十八年,他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马步官军出征,这是广西设立总兵官的开始。癸未年,又任命潭州卫指挥同知丘广为总兵官,宝庆卫指挥佥事胡海和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作为他的副手,率领军队讨伐左江上思州的蛮贼,这是广西设立副总兵的开始。不过,这些总兵和副总兵都是用来征讨的,并没有镇守的职责。

后来,都督韩观开始挂征蛮将军印,担任总兵官镇守广西,从此以后,就同时任用侯伯和都督了。成化年间,左副都御史韩雍征讨大藤峡,把这件事搞得声势浩大。六年,他在梧州设立了总府,来总管两广的兵权。当时韩雍正在守制期间,但被强行起用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并兼管巡抚。于是,平江伯陈锐以征蛮将军总兵的身份到来,又让署都督佥事夏正担任广西副总兵,镇守桂林。而总管两广兵权的,也开始专门任用侯伯了。

嘉靖初年,总制都御史新建伯王守仁奏请任用副总兵张祐协助防守思田,这已经不是常规做法了。两江各设了参将,兴安设了督备,永福、平乐都设了守备,都是由都指挥来担任的,这些都是从韩雍开始奏请设立的。后来,督备和守备有时也用指挥来担任。再后来,庆远、思恩、郁林也设了守备,梧州设了坐营,都是由广东的都指挥来担任的。在军门中负责司令的人被称为旗牌官,现在还有军门赞画官。

嘉靖元年,兵部提议并得到批准,从武举考试合格的人中选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体力咨送到边疆地区,担任军门赞画,以五年为一期,期满后就送回兵部叙用。军府的规模盛大,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所以,两广的兵权,和边疆三边的兵权一样受到重视。

来源:思恩府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