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网上突然冒出句话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可把不少人惊着了。
文丨S·lq
编辑丨S·lq
“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
李玉刚,一位草根逆袭的反串明星。。
“跳梁小丑”李玉刚借梅兰芳之名,登上万人追捧的高台。
梅葆玖却不认他是梅派传承人,并扬言死不原谅。
那么,李玉刚的翻车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是否还能被大众所接受?
这事得从李玉刚和京剧圈闹的那场大风波说起。
当年网上突然冒出句话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可把不少人惊着了。
要说李玉刚那首《新贵妃醉酒》确实火得邪乎,大街小巷连洒水车都哼这调调。
年轻人跟着学戏腔,茶馆里也多了些打听京剧的愣头青,乍看是给传统艺术续了口仙气。
梅家那位老爷子梅葆玖,起先对李玉刚还挺待见。
毕竟那时候京剧正走下坡路,突然冒出这么个能带流量的,多少算件好事。
可后来粉丝们越夸越离谱,硬要把刚冒头的小年轻和京剧祖师爷梅兰芳摆一块儿,这就捅了马蜂窝。
要说梅兰芳在梨园行是什么地位?
那是开宗立派的大宗师,当年在外国演出谢幕十几次都下不了台的角儿。
梅葆玖打小在父亲光环下长大,为了继承家学连最爱的机械都撂下了,天天吊嗓子练身段,到老都不敢说自己能代表梅派。
突然冒出个半路出家的歌手,被粉丝捧成当代梅兰芳,搁谁都得急眼。
那年头李玉刚也是年轻气盛,被夸得找不着北。
有次在央视晚会上张嘴就来我代表梅派艺术,这话可把梅老爷子气够呛。
当场摔了袖子走人,后来采访里话说得重:“要代表梅派得先拜师学艺,不是会哼两句戏腔就算数。”
两边梁子算是结死了,到梅葆玖去世都没解开。
要细说这里头的门道,得掰扯清楚专业和业余的差别。
正经梨园行讲究科班出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八年才能登台。
李玉刚的路数是把戏腔掺进流行歌,就像拿铁里撒把龙井,喝着新鲜但终究不是正经茶道。
老戏迷听着觉得不伦不类,年轻人倒是图个新鲜热闹。
后来李玉刚惹的麻烦还不止这一桩。
有回带爹妈上真人秀,二老摆谱不肯干活换饭吃,助理自掏腰包买饭还被抢了钱包。
这事儿搁电视上一播,先前攒的好人缘败掉大半。再加上后来新歌不温不火,上综艺也救不回口碑,渐渐就从云端跌下来了。
要说这事给咱老百姓什么启示?
老祖宗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真不假。
艺人走红容易守艺难,传统行当的门槛不是靠人气能跨过去的。
李玉刚这事儿就像给年轻人提个醒:创新值得鼓励,但得先摸清传统的门朝哪开。
好比做菜可以搞创新菜式,但要说自己代表八大菜系,那得先问老师傅们答不答应。
如今再听《新贵妃醉酒》,倒是能品出点别样滋味。
这首歌就像座桥,把好些年轻人引进了京剧的大观园。
虽说当初闹得鸡飞狗跳,倒也算阴差阳错给传统艺术续了把香火。
只是当事人付出的代价,够后来人琢磨半辈子的。
九派新闻——李玉刚晒彩排视频回应质疑:“新贵妃醉酒”被说成了“新贵妃躲酒”,希望大家不要谩骂
三秦都市报——“上书反选秀”是种审美歧视
澎湃新闻——李玉刚:19岁,口袋里只有父母给凑的200块钱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方块零零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