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12岁那年,爸爸用高粱杆子和蒿子杆给我扎了一个起鼓式的滚笼子。这种滚笼子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也是我们屯子里唯一的一个,屯子里很多孩子都非常好奇地来我家观看。 当时,我特别喜欢,我爸爸还从别人家要来一只红脑门的小鸟,放进了滚笼子最上层的一个小格子里,这个小鸟在里
注:本文曾被《生活报》记者发表在腾讯新闻客户端及各大网络平台,并受到各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又曾在2004年7月13日《黑龙江晨报》上发表。
我12岁那年,爸爸用高粱杆子和蒿子杆给我扎了一个起鼓式的滚笼子。这种滚笼子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也是我们屯子里唯一的一个,屯子里很多孩子都非常好奇地来我家观看。 当时,我特别喜欢,我爸爸还从别人家要来一只红脑门的小鸟,放进了滚笼子最上层的一个小格子里,这个小鸟在里面上蹿下跳的“哒哒”直叫……!
我按爸爸的嘱托,揹起滚笼子连蹦带跳地向东大沟跑去。
当我刚刚跑到东大沟的下坡路时,忽然从我头上飞过来黑压压的一大群鸟,叽叽喳喳地在我头顶上左右盘旋。
这时我滚笼子里的小鸟也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紧张的我不知所措。我只好放下滚笼子飞快地跑到了一个大土包后面,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直愣愣地看着我的滚笼子……!
这时,只见滚笼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落满了鸟,滚笼子上边左右两个滚子不停地滚动着,一会儿掉进去一个、一会儿又掉进去一个、一、二、三、四、正当我兴奋地数着数时,忽然从屯子里来了一位赶牛车的人,他坐在车上“哈哈”地一喊,一下子把这群鸟全给惊飞了。
这个时候,我从大土包后面一跃而起,飞快地跑了过来,举起滚笼子一看,足有10多只鸟在滚笼子里面扑扑楞楞地往外撞击着,高兴的我揹起滚笼子就跑回了家中。
这时,我爸爸正在菜园子里干活,我急忙地跑到爸爸身边兴奋地问道:“爸爸,你看我在东大沟滚了这么多的鸟,这些鸟真好看,脑门上怎么还都是红色的呀?”。
我爸爸把滚笼子举起来看了看,然后“哈哈”地大笑着说:“儿子,这种鸟在咱们当地的名字叫“苏鸟”,这些“苏鸟”在每年的冬天里,就从南方飞到北方来,一旦咱北方下大雪了,他们就成帮成群地飞到屯子里觅食吃,他们最爱吃的就是“谷子”。
你看,红脑门儿红胸脯的是雄性,红脑门儿白胸脯的是雌性。这种鸟一旦叫起来就“哒哒”地非常好听。
儿子,你先拎着笼子玩一会,一会儿再给他们一些水喝和谷子吃,然后就放他们飞走吧!”
等到了第二天早晨,红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我站在我家院子里的墙头边上,双手举着滚笼子,然后打开了小插门儿,并高喊一声:“哈哈,再见喽!”只见这些“苏鸟”从滚笼子里一个接着一个拼命地飞了出来。然后,又叽叽喳喳地在我头顶上左右盘旋了好几圈,然后就一同飞向了远方。
注:若想欣赏到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及摄影作品,不妨上《美篇》《今日头条》《抖音》《诵读》《全民K歌》或百度搜索:康术军即可!
作者艺术简历
康术军 艺名:广艺、笔名:耕书、61年生人,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本人除了爱好摄影、摄像和文学创作外,更加酷爱蛋皮画、布贴画、剪纸画、剪纸、美术、美术设计、唱歌、诵读、主持人、表演、舞蹈等。其声乐、美术、摄影、摄像、表演、多次荣获省市国家级大奖和被收藏。并有部分美术作品被送至美国等地展出。 并在全国几十家报刊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腾讯新闻客户端等发表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5000余件(篇),并被数家新闻媒体专访报道。 个人传记被收录《世界名人录》《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典》《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中外哲理名言》《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作品集》等多部辞书。被新闻界和艺术界誉为:“多才多艺的奇人”和“破烂堆里的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现任:
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中 国 书 画 研 究 院 理 事
(北京)燕京书画院 委员
中国摄影艺术家协会 会员
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 会员
等职。
来源:青丝茧综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