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这玉米,像不像个棒槌?”18日下午,在莱阳市信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里,合作社负责人左常伟掰下一穗玉米,剥开苞衣,脸上洋溢着喜悦,“创高产,我们有信心。”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
“你看这玉米,像不像个棒槌?”18日下午,在莱阳市信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里,合作社负责人左常伟掰下一穗玉米,剥开苞衣,脸上洋溢着喜悦,“创高产,我们有信心。”
这一幕,源自正在火热进行的第二届“乡村振兴杯”种粮能手职业技能竞赛。15日,由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主办,市农林水工会、市农技推广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乡村振兴杯”种粮能手职业技能竞赛开赛。
为啥要搞这次技能竞赛?
市农技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任强边测产、边分析说:“咱们烟台在玉米、小麦、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方面有着显著的成绩和成效,高产攻关田冬小麦亩产突破800公斤、夏玉米亩产突破1400公斤、花生亩产突破700公斤,但全市面上生产产量仍与高产攻关田产量有着巨大差距。”
正因如此,这次竞赛紧紧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产、赛产结合”的目标,培育更多更好的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等农业高技能人才,推动试验田、示范田的先进成果尽快向大田产量转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抓粮促粮兴粮是政治责任。2024年,烟台市举办了第一届“乡村振兴杯”种粮能手职业技能竞赛,围绕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周年生产展开。今年,烟台扩大竞赛范围,按小麦、玉米、花生三种作物生产竞赛分别开展。
广大种植户参赛热情高涨。任强列出一组对比数据:去年,小麦、玉米报名参赛人数各有20多户,而今年每类作物参赛人数超过40户。
这年头,种地光靠经验和热情远远不够,必须懂技术、讲科学,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多打粮、打好粮。
“水肥一体化特别管用。”莱阳市团旺镇东后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戴国全在播种时,就采用了膜下滴灌,“土壤一干,拧开阀门就能浇水;后期追施底肥也更方便,能有力促进花生后期生长。”他自信地预估,这片花生亩产可达700公斤。
选择适宜的机械是保证播种质量的关键。左常伟指着一株株排列整齐的玉米说道:“我们用的是带北斗导航的高性能精量播种机,能精准调控播量和间距,使植株间距更加均匀,不仅减少了间苗环节,还能保证通风透光性,促进根系生长、玉米增收。”
在韩家白庙村,种植大户韩忠爱也说,他们综合考量地力、气候、管理水平、灌溉与机械条件,选择了适宜当地的优良抗逆品种,推行包衣拌种,实现精播,达到苗全、苗匀、苗壮的效果。
这些变化,是农技推广人员借竞赛东风,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结果。
“我们从播种到中后期管理,再到防灾减灾,全程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莱阳市农技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初晓明介绍。
针对玉米,他们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包衣良种、耐密品种、单粒精播、高性能播种机和缓控释肥等技术;在花生上,则主推施肥深耕、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田间管理及水肥一体化。
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科技,正在深刻改变胶东传统农业的面貌。
随着多功能、高精度、种肥同播的单粒精播机械驶入田野,小麦机收、秸秆切碎还田、玉米机械精播、化肥深施“一条龙”作业已成为现实。农业无人机呼啸而过,专业化统防统治迅速普及,农业劳动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山东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廷利总结道,种植大户,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度非常高。大家在比赛中互相切磋、交流经验,不仅提升了自身技能,也带动更多农户提高种粮积极性。
“尽管今年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带来一定挑战,但从我们测产的地块儿能够看出,只要技术到位,作物依然长势良好。这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技’融合配套,就更有底气抗灾夺丰收。”他表示。
竞赛仍在继续,但它所激发的种粮热情、传播的先进理念,正悄然在田野上生根发芽、扩散传扬。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
责编:张苹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