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822年历史纵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08:30 1

摘要:召公奭就是姬奭,周武王庶弟,前1044年被封于燕地(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遗址 ,因燕山而得名)。但由于他继续辅佐周武王,与周公旦一样,并未去封地,而是由他儿子姬克去了封地。

燕国立国于前1044年,亡于前222年,国祚822年。

一、历史起源

武王伐纣,纣王于鹿台自焚,商朝灭亡。接着,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宣告帝辛的罪行。

召公奭就是姬奭,周武王庶弟,前1044年被封于燕地(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遗址 ,因燕山而得名)。但由于他继续辅佐周武王,与周公旦一样,并未去封地,而是由他儿子姬克去了封地。

前7世纪,燕国向冀(今河北省)北、辽(今辽宁省)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今北京市区西南广安门一带),定都蓟(北京)城。

二、燕齐友睦

古人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原,视为华夏正宗。相对而言,其西部部落称西戎,南部部落称南蛮,东部部落称东夷,北部部落称北狄。

西戎又叫犬戎,部落很多,有鬼戎、骊戎、陆浑戎、翟戎、山戎等等。西戎以游牧为生,善骑射,性彪悍,常常袭扰中原,令中原国君头疼不已,常常避之不及。

前七世纪时,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以躲避山戎的侵扰。

前664年,山戎大规模侵略燕国,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此时的齐国正好是齐桓公在位。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己任,遂向山戎大举反击。一举赶走了山戎,同时把孤竹、令支两个戎族也灭了,最终保全了燕国。

燕庄公非常感激,优礼以待齐桓公,亲送齐桓公入齐境。齐桓公说:“我非天子,作为诸侯的您相送不宜出境,我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以燕庄公所至之地为界,割与燕。又令燕庄公复修召公之政,按时向周天子纳贡。

前657年,燕国又自临易迁都回蓟城。

前539年,燕惠公重用心腹宋,排斥诸大夫,宋被诸大夫诛杀。燕惠公恐惧,逃奔齐国。前535年,齐国的高偃到晋国请求护送燕惠公回国,晋平公赞许。然而燕惠公刚回到燕国便死了,燕国拥立新君燕悼公。

三、燕齐反目

自田氏代齐后,齐国由于换了主人,便与燕国交恶。前380年,齐国秘密集结军队,向燕国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占领桑丘(今山东兖州徐水县东南)。前379年,燕国向三晋求援,三国迅即出兵伐齐,兵至桑丘。前378年,齐国攻打燕国,三晋为救燕,再度攻齐,直至占领灵丘(今山西大同市)。前373年,燕、齐于林营交战,燕胜齐败。前355年,齐国侵掠燕国易水之地,燕国反击,大败齐国。前333年,燕文公死,燕易王即位。齐宣王乘文公丧事之机攻打燕国,夺取了十座城池。后苏秦到齐国游说,说服齐王,才把十座城池归还燕国。

四、苏秦合纵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

起初与张仪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在外游历多年,穷困潦倒,狼狈归家,家人都讥笑他。于是,他闭门不出,潜心研究《周书阴符》,一年后,琢磨出“合纵”之术,遂至各国去游说各国君主。

苏秦先在出生地洛阳,求见周显王。由于显王周围的大臣了解苏秦,都瞧不起他,显王便不信任苏秦。这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苏秦只好西行至秦国。时秦孝公已死。就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且秦国刚处死商鞅,讨厌说客,未采纳他的建议。足见秦国没一个昏君,个个务实。

苏秦离开秦国,向东到达赵国。当时赵肃侯任命其弟赵成为国相,封为奉阳君。而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苏秦便去了燕国,一年后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分析燕国与赵国地理位置上的相依关系,批评燕国担忧千里之外的秦国,却不担心百里之内的赵国。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很有道理,一语中的。

燕文侯觉得苏秦之议有道理,允诺苏秦如能合纵成功,愿举国相报。遂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燕文侯有眼光,做得对。

苏秦再次来到赵国,直接游说赵肃侯,提出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主张。他详细分析了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指出赵对韩魏的战略相依关系,进而说明了自己的合纵主张: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建议赵国组建六国联盟。如此六国一体,秦国定不敢率兵出函谷关侵犯赵国,赵国霸业可成。最后一句虽带点忽悠,但确实是为赵国好。

赵肃侯采纳苏秦“合纵”主张,资助他去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恰苏秦在赵国时,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获胜,打算再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担心秦国打到赵国,盟约还没缔结就遭到破坏。于是智激同窗张仪入秦,以维护萌芽期的联盟。

苏秦派人劝说张仪投奔于他,张仪到来后,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然后打发张仪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前往秦国。

苏秦暗中资助张仪到秦国,并帮他见到了秦惠王。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让他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张仪闻听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赶张仪去秦国,是苏秦败笔,张仪为秦献“连横”之策,就犹如一把利剑,把“合纵”拦腰截断。

苏秦来到韩国,游说韩宣王。苏秦分析了韩国优势:地势坚固,军队几十万,且又善于冶炼兵器;再陈述臣服秦国的弊端,侍奉秦国,秦必然要求割让宜阳、成皋,一旦同意,秦国就会变本加厉,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无限,离灭亡之日就不远了。最后苏秦说:大王如此英明,军队又如此强悍,却甘居秦国之后,我真替大王感到羞耻!捧杀、恫吓、激将法、“威逼利诱”,真的厉害!

韩宣王听完脸色陡变,手按宝剑,仰天叹息道:“我虽然无能,但也决不能侍奉秦国。既然赵王已经有了主意,我愿意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来到魏国,游说魏襄王。苏秦先分析魏国地理,指出魏国虽小,但田舍密集,人口众多,车马奔驰,国势与楚国不相上下;如今侍奉秦国,每年纳贡,一旦秦国征伐魏国,没人愿意出兵相救。接着以越王勾践和武王伐纣的以少胜多为例,提醒魏王,主张侍奉秦国的都是奸佞之臣,要谨慎决策。最后援引《周书》,劝诫道:事前不考虑成熟,后必有大患,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同心协力,就无强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赵王派我呈上合纵条约,等候您的差遣。因势利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很有说服力。

魏王被说服,说“愿举国相从”。

于是苏秦向东行进,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先分析齐国国势,指出:“齐国四面天险,兵精粮足,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调这二部的士兵。都邑临淄富有而殷实,人口众多,居民就有七万户,足够凑齐二十一万大军,没有哪个国家能比齐国强大。”捧杀!忽悠!却又头头是道。

接着指出齐国的战略失误:“韩、魏之畏惧秦国,是因为和秦国接壤,双方如若交战,十日内即可分出胜负,胜则损兵严重,败则国家灭亡。所以韩、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国的交战,且很容易向秦国臣服。但齐国不同,齐国险要、易守难攻,且秦国孤军远征,顾虑重重,明显不能对齐国构成威胁。如此形势下,却想侍奉秦国,是大臣们的战略过失。如今齐国没有臣服秦国之名,却有国富民强之实,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不愧为雄辩家,无懈可击。

齐宣王同样被说服:“愿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说服齐国后,向西南行进,到达楚国,游说楚威王。进言说:“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军队有百万之众,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足够支用十年,这些都是称霸的资本;如果您也侍奉秦国,那没有哪个诸侯不臣服秦国了。”接着分析天下形势,说:“秦国最大的忧患就是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秦楚不能并存。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横成功,秦国就会称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纵以孤立秦国,否则秦国兵分两路,都邑鄢郢就有危险。”真乃“点穴”之词。

最后苏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诸侯公敌。主张连横之人都想割地给秦,这是敬奉仇敌,对外依仗强秦,对内挟持君主,罪恶深重。合纵成功,各诸侯会割地事楚;连横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天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虑。”

楚威王深以为然,同样表示:“愿举国服从。”

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好威风啊!

现在的中东就像极了我国当年的战国时期,要是有一位像苏秦这样的人才才好,但千万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也出个张仪。

合纵成功后,苏秦自楚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洛阳。车马行李、各诸侯送行的使者颇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便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人到郊外犒劳。苏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感慨万千,说:“同样一个人,富贵了,亲戚敬畏;贫贱时,连亲戚都轻视,更不必说一般人了。假使我当初在洛阳有二顷良田,现在又怎能佩戴六国相印呢!”于是散发千金,赏赐给亲戚和朋友。正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这让秦国寝食不安,如何甘心,自是要千方百计破坏它。果然,秦国后来派使臣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说是和它们联合攻打赵国,蓄意破坏合纵联盟。齐、魏果然攻打赵国,于是赵王责备苏秦。苏秦害怕,便请求出使燕国,发誓一定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亳无疑问,苏秦的合纵联盟是对付秦国的最好办法,但也必须要各国同心,团结一致,各各心怀鬼胎,终致害人害己,自取灭亡。

秦惠王将公主嫁给燕国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易王刚登基,齐宣王就趁着发丧之机攻打燕国,侵占了燕国十座城池。 易王要求苏秦替燕国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苏秦不辞而别,急速来到齐国,拜见齐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王不解,问原因。苏秦说:“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喙,吃的越多,死的越快。燕国和秦国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喙一样。齐国即将大难临头。” 齐王闻言大惊,忙讨教解危之策。苏秦建议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高兴,就能转祸为福。 齐王认为苏秦说的很对,便归还了侵占燕国的城池。巧舌如簧的三寸不烂之舌,真的让人五体投地!

但却得罪了齐国众大夫,于是有人毁谤他出卖齐国。苏秦怕获罪,返回燕国,燕王因苏秦不辞而别却不再给他官职。苏秦推断有人毁谤自己不忠信,因而求见燕王,说: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自己弃家外游,就是要求得进取。接着,苏秦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反对“忠信”、提倡“进取”。

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又怎能让他到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的廉洁,坚守正义而饿死在首阳山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样诚信,抱柱而死,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去齐国军队呢?我正是以所谓的忠诚信实在国君面前获罪的呀。”

燕王反问苏秦:“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

苏秦举例说:妻子与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气,惩罚了侍妾。侍妾打翻毒酒,保存了丈夫和妻子,却免不掉挨板子。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

于是燕王恢复了苏秦的官职,愈发厚待。

苏秦与燕易王母亲私通,燕易王得知后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苏秦死后,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逐渐被泄露出来。

五、子之之乱

苏秦合纵之后,前323年,燕国称王。

前321年,燕易王去世,子哙继位。前318年,燕王哙将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燕国一切政务都由子之裁决。前314年,太子平与将军市起兵攻打子之,失败后市被杀于乱军之中。齐宣王趁机伐燕,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与此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占领了燕国部分领土。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退兵。好险啊,差点亡国。赵国拥立在韩为质的公子职,护送他回燕国继位,是为燕昭王。

六、燕国兴起

燕昭王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恨,在易水筑武阳城,励精图治,招贤纳士,拜郭隗为师,给以优厚待遇。“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黄金台,“千金买骨”。于是,各国贤士争相奔燕,燕国很快集聚了一批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是乐毅、邹衍和剧辛。

燕昭王吊祭死者,慰问孤儿,与臣下同甘共苦,又以乐毅改革国政,原本弱小的燕国一跃成为一时之强国。燕国殷实富足,士兵都乐于出战。

前288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以及赵、魏、韩等国共同谋划,积极准备发兵征讨齐国。

前286年,齐国灭宋国,引起各国震动,各国频繁会盟,推动了反齐联盟的建立。

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克齐国七十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此战把齐国彻底打趴下。

燕昭王时,有燕将秦开,在东胡作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大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结果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燕国随即修筑北长城,西至造阳(今河北宣化东北),东达汉城(今首尔),燕国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最大范围。

七、走向衰亡

前279年,燕惠王即位。他由于与乐毅不合,竟然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用庸将骑劫替代乐毅。齐国即墨守将田单便利用这点施反间计,乐毅担心被杀,逃亡赵国。

骑劫并无军事才能,他代替乐毅,引起军心动荡。田单则故意诱使骑劫犯错,以激励齐军士气,以火牛阵杀得燕军望风而逃,骑劫被杀。齐军很快收复失陷的70余城,趁势复国。

前272年,燕国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燕惠王为燕相公孙操所杀,立惠王子燕武成王为傀儡。

在燕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秦国远交近攻,为迎合秦国,乘赵国之危,燕国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不知唇亡齿寒,为秦利用,愚蠢至极。

前265年,秦国乘赵国国君新旧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连取三城,燕与秦南北夹攻,齐国派田单率军救赵,田单西拒秦军之后,又率赵、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占领燕地中阳(今唐县)。

前259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燕。

前251年,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送上五百镒黄金给赵王置酒祝寿。栗腹回国报告说赵国内年轻力壮的都战死在长平,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进攻赵国。燕国派栗腹率军攻赵,赵国派廉颇率兵抵御,栗腹遭斩,廉颇趁势包围燕国都城。

前243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赵国屡困于秦国,又逼走廉颇,以庞煖代将。燕王喜以为有机可乘,问剧辛能不能攻打赵国。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煖作朋友时的印象,认为庞煖很容易对付。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庞煖击败,剧辛被俘杀,燕军损兵二万。

前236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与阳城。

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威胁燕国。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最终失败,荆轲被杀。于是,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

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前222年,秦王嬴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来源:李昌明逐回精读红楼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