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新疆阿拉套山下,有一片被称为"最后一片净土"的神秘之地——夏尔希里。这里雪山巍峨,森林茂密,草原辽阔,戈壁苍茫,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我国新疆阿拉套山下,有一片被称为"最后一片净土"的神秘之地——夏尔希里。这里雪山巍峨,森林茂密,草原辽阔,戈壁苍茫,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片美丽的土地直到1998年才真正回归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尔西里失而复得的传奇故事。
人间仙境,为何百年流离?
夏尔希里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北接哈萨克斯坦,总面积约220平方公里。这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低处1210米,最高处3670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造就了雪山、冰川、草原、湿地、森林、荒漠等多种地貌奇观。
这片土地堪称自然界的"基因宝库":高等植物有1670多种,占新疆已知高等植物的半壁江山。野生动物更是丰富,雪豹、赛加羚羊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在此繁衍生息。由于长期作为军事禁区,这里几乎未受人类活动干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植被覆盖率高达97%。
然而,如此人间仙境,却在19世纪被列强盯上。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入侵新疆,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沙俄趁机出兵占领伊犁,清政府陷入"海防"与"塞防"的激烈争论。李鸿章等海防派认为新疆"荒远贫瘠",主张放弃。左宗棠等塞防派则力主收复。
1876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策略,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但沙俄拒不归还伊犁,清政府派崇厚谈判,结果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及特克斯河流域大片领土。
1881年曾纪泽改订条约,虽收回伊犁,但仍割让7万平方公里土地,夏尔希里就此落入他国之手。
苏联解体,契机浮现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边境存在3.5万平方公里争议地区,夏尔希里便是其中之一。但由于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这个问题长期搁置。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局势出现转机。
此时的哈萨克斯坦百废待兴,急需国际承认和支持。而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992年中哈建交后,双方开始边界谈判。哈萨克斯坦展现出务实的外交姿态,主动提出归还部分争议领土作为建交"礼物"。
经过多轮磋商,1998年中哈签订《关于中哈国界的补充协定》,夏尔希里地区220平方公里土地正式回归中国。同时收回的还有阿拉山口5800公顷土地。这片百年流离的故土,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守护净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夏尔希里回归后,我国立即设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这里不仅禁止开发,连普通游客都需层层审批。官兵们常年驻守巡逻,向牧民宣传生态保护知识,被亲切称为"夏尔希里的守护神"。
如今,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着原始风貌。雪山脚下,松林苍翠。草原上,羚羊奔跑。湿地中,天鹅嬉戏。它不仅是我国珍贵的生态屏障,更是研究中亚生物多样性演变的"活化石"。
历史启示,国土寸土必争
回顾夏尔希里的百年沧桑,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力决定着话语权:晚清政府的软弱导致国土沦丧,而现代中国的强大让哈萨克斯坦主动归还领土。
同时外交也需要智慧:曾纪泽在谈判中据理力争,为后世争取到谈判空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务实外交,也为领土回归创造契机。
生态的价值是无价的:夏尔希里回归后得到严格保护,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世纪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在领土问题上退让半步。从夏尔希里到黑瞎子岛,从喀喇昆仑走廊到片马地区,每一次国土回归都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
站在夏尔希里雪山之巅,望着这片历经沧桑的净土,我们更需铭记:国土虽大,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主权之事,没有一件是小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源:任阳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