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题目: 选择一个你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先想想他(她)有什么特点,再用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刻画出他(她)的这种特点。
题目: 选择一个你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先想想他(她)有什么特点,再用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刻画出他(她)的这种特点。
核心要求:
写人:主角必须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的人。
抓特点:要抓住人物最突出、最鲜明的某一个性、品质或爱好(如:幽默、热心肠、吝啬、认真、爱看书、运动健将等)。
用事例:必须通过一至两件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证明和展现这个特点,不能空泛地评价。
字数:400字左右。
二、写作指导(四步法)
第一步:审题与选材——确定“写谁”和“写什么”
选择熟悉的人: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朋友、同学、老师等。越熟悉,细节越多,写起来越真实。
聚焦一个特点: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一点。
外在特点:嗓门大、手脚麻利、笑点低……
内在特点:乐观、坚强、有耐心、乐于助人、有责任感……
爱好特长:小书虫、足球迷、画画高手、烹饪达人……
第二步:构思与立意——思考“如何写”
选定事例:选择1-2件最能体现该特点的事情。事例不必惊天动地,生活中的小事往往最打动人。
示例:要写“妈妈爱唠叨”,可以选“每天早晨从起床到出门,妈妈是如何事无巨细地叮嘱的”这件小事。
梳理顺序:想清楚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确定中心:通过这个特点和事例,你想表达什么?是表达爱?是表达敬佩?还是表达一份温暖的回忆?
第三步:写作与表达——运用“技巧写”
精彩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人物和特点。
例:“如果说我们家有一个‘定海神针’,那一定不是我,而是我那天塌下来都能笑眯眯的爸爸。”
丰富的中段(重点):
细节描写:这是文章的血肉。要调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让人物自己“说话”和“表演”。
动作:他小心翼翼地捏着邮票的边缘,用镊子夹起,对着灯光仔细地瞧,连呼吸都放轻了。
语言:“没事儿!多大点事儿呀!”这是她的口头禅,仿佛一切困难在她面前都是纸老虎。
神态:她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像夜空中突然点起了两颗最亮的星。
心理:我心里嘀咕着:“完了,完了,这次肯定又要被‘唐僧’念紧箍咒了。”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夸张等,让语言更生动。
例:他的笑声极具穿透力,像一把快乐的小号,能吹散所有乌云。
有力的结尾:总结特点,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例:这就是我的奶奶,她用最朴素的言行,教会了我什么是爱。她那忙碌的身影,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第四步:检查与修改
读一遍,看是否通顺。
检查是否有一两件具体的事。
看看细节够不够多,人物是否“立”得起来。
核对字数。
三、例文赏析
例文一:《“开心果”表弟》
我家有个“开心果”,那就是我的小表弟豆豆。他今年五岁,圆滚滚的脸蛋上镶着一对黑葡萄似的大眼睛,他的特点就是——永远有办法让你笑出声。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豆豆扭着小屁股跑过来,眨巴着眼睛问:“姐姐,你的脖子被‘不高兴’怪兽吃掉了吗?怎么头都抬不起来啦?”我没理他。他却不依不饶,突然跑到门口,模仿起电视里的保安,挺起小肚腩,一本正经地伸出手说:“先生,请出示您的‘开心通行证’!”看他那副人小鬼大的样子,我憋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他立刻欢呼雀跃:“通关成功!快乐能量送达!”
还有一次,妈妈不小心把菜炒咸了,正在自责。豆豆夹起一大筷子菜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用力嚼着,然后伸出大拇指,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说:“大姨,太好吃了!这样我们明天就不用买盐啦!”全家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笑声,妈妈的烦恼也瞬间被这笑声冲散了。
这就是我的“开心果”表弟,他用他独特的幽默和天真,守护着我们全家的快乐。他让我明白,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一颗永不皱眉的童心。
可模仿点:
特点鲜明:“开心果”的定位非常准确。
事例典型:选择“安慰姐姐”和“化解妈妈尴尬”两件生活小事,充分体现其特点。
描写生动:大量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如“扭着小屁股”、“眨巴着眼睛”、“鼓着腮帮子”),画面感极强。
结构完整:开头点题,事例展开,结尾升华。
例文二:《“老顽童”爷爷》
我的爷爷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年过花甲,却有着一颗二十岁的心。他的特点就是——热爱新潮事物,永远不服老。
去年,智能手机之风刮到了我家。爷爷看着我们刷刷点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羡慕。终于,他郑重宣布:“我也要一台!”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智能科技征服战”打响了。起初,他戴着他的老花镜,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小心翼翼地戳一下,又像被电到一样缩回来。嘴里还喃喃自语:“这‘西瓜’(微信)怎么切?这个‘朋友圈’是啥院子?”爸爸教了他几次,他不耐烦地挥挥手:“行了行了,我这么聪明,还能让这小板砖难倒?”
过了几天,我竟收到爷爷发来的一个表情包——一个扭着秧歌的动态老头,下面配文“为我们的友谊干杯”。我惊得下巴都快掉了。推开他房门,只见他正得意洋洋地靠在椅背上,脚丫子还一晃一晃的。“怎么样?爷爷我这学习速度,是不是堪比光速?”他眯着眼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如今,他不仅会视频通话、网上买菜,还学会了用软件下象棋,天天在网上找人“厮杀”。
爷爷用他的行动告诉我:年龄从来不是探索世界的枷锁,只要心是年轻的,生命就永远充满无限可能。
可模仿点:
选材新颖:“老人学智能手机”是一个非常有时代感且能引发共鸣的素材。
细节传神:“手指悬空”、“小心翼翼戳一下”、“缩回来”、“喃喃自语”等细节,将老人初学智能手机的笨拙与可爱写得淋漓尽致。
对比巧妙:将开始的“笨拙”与后来的“熟练”形成对比,突出爷爷“不服老、爱学习”的特点。
立意深刻:结尾的升华从爷爷的个人特点,上升到“热爱生活、拥抱时代”的人生态度,使文章更有深度。
来源:老张老张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