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签证大清洗:当“学术自由”沦为政治猎巫的祭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11:27 1

摘要:特朗普政府正挥舞着“国家安全”的大棒,将课堂变成审讯室,把校园监控升级为数字牢笼。当AI开始扫描学生的推特历史,当醉驾记录成为驱逐理由,美国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正在崩裂——所谓“自由灯塔”,原来不过是玻璃天花板上一道虚伪的裂痕。

这绝不是普通的签证审查——这是一场针对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系统性围猎!

近千名学子一夜之间沦为“非法移民”,F-1签证毫无预警地被吊销,有人只因三年前一次交通罚单,有人因社交媒体点赞过巴勒斯坦话题,更多人连罪名都无从知晓。

特朗普政府正挥舞着“国家安全”的大棒,将课堂变成审讯室,把校园监控升级为数字牢笼。当AI开始扫描学生的推特历史,当醉驾记录成为驱逐理由,美国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正在崩裂——所谓“自由灯塔”,原来不过是玻璃天花板上一道虚伪的裂痕。

这场风暴始于三月末的深夜。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李某的邮箱突然弹出通知:SEVIS系统里他的身份状态从“Active”变成了刺眼的“Terminated”。

48小时后,他收到移民局勒令离境的最后通牒,而校方给出的答复只有冰冷的“建议咨询律师”。与此同时,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王某在洛杉矶机场被拦下,海关官员指着她2022年一次酒驾记录宣布签证作废,尽管她GPA接近满分。

更荒诞的案例发生在俄亥俄州——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在Instagram转发讽刺特朗普的漫画,被算法标记为“潜在威胁”。这些碎片拼凑出的真相令人毛骨悚然:美国政府正在用刑事司法的筛子,过滤掉所有“不合心意”的学术人口。

这场行动的运作机制堪比数字时代的麦卡锡主义。

据Axios披露,国土安全部的“Catch and Revoke”计划动用AI爬梳150万国际学生的社交足迹,关键词从“Free Palestine”延伸到对共和党的调侃;各州警局的轻微违法数据库被同步接入移民系统,超速罚单都可能触发SEVIS终止。

而高校成了最尴尬的夹心层——哈佛大学校方邮件显示,他们直到学生被注销签证72小时后才收到系统自动通知。这种绕过教育机构的“斩首式执法”,彻底撕碎了程序正义的遮羞布。

“他们甚至不给学生解释机会,”移民律师协会的约瑟夫拍案而起,“这就像因为邻居投诉你草坪不整洁,警察就直接炸掉你的房子!”

舆论场的撕裂折射出美国的认知战已烧向校园。特朗普在4月15日的演讲中直言:“某些大学正在培养美国的敌人”,同日白宫便冻结了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拨款,只因该校拒绝对亲巴抗议学生实施面部识别监控。

而另一边,新罕布什尔州联邦法官的临时禁令犹如一记耳光——被判恢复签证的中国博士生刘晓天案证明,连司法系统都难以容忍这种滥权。

这种分裂在民间更显尖锐:Reddit上“美国早该清理间谍学生”的帖子获得上万点赞,而TikTok里LetThemStay话题下,美国本土学生举着“我的实验室不能没有中国同僚”的标语游行。当教育沦为意识形态的战场,究竟是谁在害怕思想的自由流动?

回望这场签证地震,最刺痛的莫过于它对“美国梦”内核的背叛。

143亿美元的中国留学生消费支撑着无数大学的财政,硅谷30%的工程师毕业于中国高校,而今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随时可弃的提款机。

当特朗普政府用关税战的逻辑对待人才流动,摧毁的不只是个体的学业生涯,更是百年来美国用学术自由构建的软实力神话。

或许正如那位在机场崩溃的工程学学生所言:“我们带着虔诚来朝圣,却发现自己永远是被审查的异教徒。”历史终将证明,用AI猎巫的国家,最先被算法反噬的必将是自己的未来。

来源:夏之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