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美国保守派评论员查理・柯克遇刺案刚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先在X平台发视频,说以色列跟这案子没关系。
2025年9月,美国保守派评论员查理・柯克遇刺案刚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先在X平台发视频,说以色列跟这案子没关系。
他还引用了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谎言越大传播越快”的话,说“以色列杀柯克”是弥天大谎,强调柯克“爱以色列和犹太人民”。
说实话,用戈培尔的话来辩护,这操作挺让人意外的,毕竟戈培尔是纳粹核心人物,拿他的话当论据,很容易勾起大家对历史的敏感记忆,反而可能让部分人对这个辩护产生抵触情绪。
而且,现在官方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
联邦调查局起诉了22岁的泰勒・罗宾逊,从起诉书里的短信能看出来,罗宾逊是自己单独行动的,没有任何执法官员说以色列涉案。
那内塔尼亚胡为啥还要这么急着回应呢?其实他针对的不是官方说法,而是美国右翼一些评论员和政客传的阴谋论。
这些人里有塔克・卡尔森、坎迪斯・欧文斯,还有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他们都是有可能接柯克班、影响右翼群体的人,他们的话在右翼圈子里传得特别快。
内塔尼亚胡这边说得挺坚决,但美国右翼那边根本不买账。
坎迪斯・欧文斯在节目里说“被问到是不是参与暗杀,这可不是好兆头”。
她没直接说以色列干了,但这话里的暗示特别明显,就是想让大家觉得以色列有问题。
老实讲,这种不把话说明白、光靠暗示引导舆论的做法,挺不负责任的,很容易让公众被带偏,对事情的真相产生误解。
柯克对以色列的态度本来就挺复杂的。
公开场合,他说喜欢以色列,还计划2025年11月去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活动发言,也反对反犹主义。
但私下里,他又传“大替代理论”这种受批评的观点,最近还公开说,虽然爱以色列,但希望美国多关注其他重要的事。
这种矛盾的态度,再加上现在共和党里支持以色列的人越来越少,也难怪右翼群体在他死后,会质疑内塔尼亚胡故意强调他亲以的一面。
更让右翼生气的是,柯克的死讯还没确认,内塔尼亚胡就先强调柯克“坚定支持以色列”。
欧文斯暗示柯克私下里反对以色列,还怕以色列的盟友,甚至说内塔尼亚胡分享的信是假的。
很显然,右翼觉得内塔尼亚胡想利用柯克的死来巩固美以关系,却不管柯克真实的想法,这一下就把双方的矛盾激化了。
这场争议其实也暴露了美国保守派内部的分裂。
前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梅根・凯利说,30岁以下的保守派大多反对以色列,柯克就是这个群体的“非正式发言人”。
柯克生前还警告过“国内在以色列问题上要出大事”,现在看来,他这话还真应验了。
年轻的保守派更关心美国自己的事,比如经济、就业,觉得美国没必要一直把以色列放在第一位;而老派的保守派还坚持以前的观点,觉得要跟以色列搞好关系。
这两拨人的分歧越来越明显,已经摆到台面上来了。
支持以色列的保守派肯定不乐意了,纷纷站出来反驳。
美国驻以大使迈克・赫卡比说,借柯克的死“编瞎话谋利”特别过分,正统犹太评论员夏皮罗也转发支持他的话。
德克萨斯州参议员泰德・克鲁兹更直接,说烦透了卡尔森等人“借柯克宣扬反犹观点”,还说最后一次跟柯克聊天,就是说“右翼里反犹的风气越来越厉害”。
2025年上半年,美国保守派集会上还出现过反犹标语,所以这些亲以的保守派担心,再这么下去,不仅美国国内族群关系会受影响,美以关系的基础也会动摇。
美以一直是传统盟友,这种关系很大程度上靠美国保守派的支持。
但现在,右翼对以色列有质疑,年轻保守派支持以色列的人又越来越少,这其实已经动摇了美以关系的民意基础。
美国每年给以色列不少援助,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方面。
如果保守派内部在对以政策上的分歧一直扩大,以后美国给以色列援助的法案可能都不好通过,进而影响到美以在军事合作、中东战略协调等方面的事情。
毫无疑问,这场由谋杀案引发的舆论风波,不仅让美国保守派内部更分裂,也给美以传统盟友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总的来说,查理・柯克遇刺后的这场争议,本质上是美国保守派分裂和美以关系出现裂痕的集中体现。
内塔尼亚胡想通过反驳阴谋论来维护以色列的形象,却因为没说全柯克的态度,引来美国右翼的质疑;卡尔森等右翼人士借着“提问”传播怀疑,其实反映的是保守派内部对以政策的分歧;年轻保守派支持以色列的人减少,更是动摇了美以关系的民意根基。
以后,如果美国国内在对以政策上的分歧解决不了,美以在中东的合作、双方的援助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更多麻烦,美国保守派的分裂也可能对美国国内政治走向产生影响。
这件事后续发展如何,还得继续关注。
来源:琴溪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