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数人以为,饭店的卫生问题只是厨师洗不洗手,地板脏不脏。其实,真正的健康隐患,藏在你最常点的几道菜里。很多人吃了十几年,都没意识到这些菜上的风险。你还在以为“高温杀菌就安全”?有些“坑”,高温根本救不了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真正让你生病的,往往不是饭店的脏桌子,而是你点的那些看似“正常”的菜!
大多数人以为,饭店的卫生问题只是厨师洗不洗手,地板脏不脏。其实,真正的健康隐患,藏在你最常点的几道菜里。很多人吃了十几年,都没意识到这些菜上的风险。你还在以为“高温杀菌就安全”?有些“坑”,高温根本救不了你!
炒饭和盖浇饭真的香,让人很难抗拒。但你知道它为什么“香”么?因为很多饭店用的都是剩饭。按规定,饭菜应现做现吃,但现实中,剩饭剩菜再加工是公开的秘密。
剩饭剩菜存放超过2小时,细菌繁殖速度惊人。 在25℃左右环境下,大肠杆菌等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次。即使回锅加热,也未必能彻底杀灭所有细菌。中国疾控中心曾公开通报,食物中毒事件中,隔夜剩饭剩菜是常见诱因。
炒饭、盖浇饭的配料复杂,往往含有肉、蛋和蔬菜。存放时,这些食材中的水分和蛋白质,为细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再加上饭店高峰忙碌,厨师很难一一严格操作。加热不透,细菌残留,腹泻、呕吐就悄悄来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不吃存放过久或反复加热的饭菜。可惜,这类菜在饭店里太常见,点的人最多,却往往最容易中招。
火锅、烧烤、砂锅等餐厅,涮菜拼盘是标配。很多人以为,菜洗一洗,没啥事。但真相远比你想的要糟糕。
不少饭店的蔬菜,来自批发市场,清洗环节往往“走个过场”。 绿叶蔬菜、菌菇、豆制品等,表面凹凸不平,细菌、农药残留容易隐藏。 有些菜甚至连根带泥直接下锅。更糟糕的是,拼盘里常混有冻豆腐、百叶、鱼丸等加工制品,这些食材在运输和储存中极易被细菌污染。
有观点认为,涮过高温就能消毒。但实际操作时,很多人蔬菜一烫就夹走,时间远远达不到杀菌要求。尤其是豆制品、某些菌菇,中心温度达不到70℃,致病菌照样存活。
数据不会骗人。2021年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年报显示,火锅类菜品引发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较常见,主要原因就是拼盘清洗不彻底、加热不充分。
你以为自己在健康吃菜,实际可能在吃“细菌拼盘”。
夏天一到,很多人爱点拍黄瓜、凉拌海带、泡菜、拌木耳。清爽开胃,确实下饭。但这些冷菜,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区。
生拌和凉拌菜最大的风险,在于没有经过高温处理。即便表面洗干净,很多致病菌、寄生虫卵依然存在。比如木耳、银耳等泡发不彻底,极易孳生椰毒假单胞菌。这种细菌产生的毒素,普通加热无法破坏,严重时可致命。
《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明确要求: 冷食类菜品必须专用操作工具,分区制作,防止交叉污染。 但现实中,很多小饭店厨房空间有限,冷菜区和热菜区混用,菜板、刀具也未必分开。手上残留的细菌、血水,容易污染整盘凉菜。
此外,拌菜常用的调味品如醋、辣椒油、芝麻酱等,并不能杀灭致病菌。这些调味品只是掩盖了异味,改变不了危险。
数据表明, 近年中国食源性疾病中,凉拌菜类引发的腹泻事件高居不下。 很多人误以为自己肠胃不好,其实是“细菌作怪”。
饭店里现榨果汁,看起来健康新鲜。喝上一口,仿佛自己在“养生”。但很多人不知道,果汁机和操作台的清洁,是最大盲区。
水果表面带有大量细菌,榨汁机结构复杂,极易藏污纳垢。果汁机清洗不到位,细菌滋生速度极快。有研究发现,餐饮业果汁机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很高。有些饭店为了节省成本,水果不削皮或直接用自来水冲一下,残留的农药、细菌被带入果汁。
更危险的是,鲜榨果汁通常不加热,直接饮用。这就给了细菌“绿色通道”。有些含糖饮品,还容易滋生真菌和酵母,喝下去轻则拉肚子,重则中毒。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抽检数据显示,鲜榨果汁饮品的不合格率高于平均水平,主要问题就是微生物超标。
你以为喝的是健康,实际上可能喝的是“细菌汤”。
水煮鱼、麻辣烫、串串香,麻辣鲜香,很多人一周要吃好几次。但这类菜的卫生风险极高,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首先,食材多为生鲜肉类、海产品和蔬菜,预处理环节极易交叉污染。很多店家为了图效率,鱼肉、牛肉、各类蔬菜往往共用刀板、盆具。生肉和熟菜分区不彻底,细菌在食材间快速传播。
其次,锅底反复使用,汤料里沉积大量食物残渣和油脂。有些店家甚至一天只换一次锅底。油脂长期高温反复加热,产生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等。
再有,部分串串、麻辣烫摊点为节省成本,使用劣质油,甚至回收油。长期摄入,增加肝脏负担,对心血管健康极其不利。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通报显示,麻辣烫类菜品在食源性疾病报告中,因交叉污染和食材变质导致的中毒事件频发。
表面看是“热气腾腾”,实际可能是“健康雷区”。
你有没有发现,上面这些菜都有个共同点:食材复杂、原料多样、操作环节多,难以做到全程卫生管控。饭店后厨人手紧张,压力大,时间紧,卫生细节极易被忽视。
多种食材混合、反复加工、交叉使用厨具,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隐患。 即使有严格流程,实际执行中难免出纰漏。再加上饭店空间有限,冷藏条件差,食材放置时间长,细菌和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别以为只有小店才“脏”。 大型连锁餐厅也难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高峰时段,后厨忙得不可开交,卫生细节很容易就出问题。消费者看不到、摸不着,但这些风险每天都在发生。
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年报[R].
②.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2年食品安全抽检结果通告[R].
来源:锅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