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谁能想到,曾经在温江区推动经济腾飞的“女强人”,在妇联帮扶数千女性创业的“知心大姐”,最终却戴上了冰冷的手铐?
名校毕业、双学位加持、履历光鲜,这样的精英人设本该是众人羡慕的对象。
可谁能想到,曾经在温江区推动经济腾飞的“女强人”,在妇联帮扶数千女性创业的“知心大姐”,最终却戴上了冰冷的手铐?
成都市政协原副主席田蓉,这位63岁的土家族女干部,用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高学历≠高觉悟,政绩斐然也可能藏着“致命黑洞”!
她究竟是如何从“时代骄子”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的?
1962年出生的田蓉,放在80年代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西南民族学院攻读物理学本科时,她不仅专业成绩优异,还展现出超强的综合能力。
毕业后留校担任法律系辅导员,别人忙着适应职场,她却抽空跑到西南师大拿下思想教育第二学位,妥妥的“时间管理大师”。
90年代初,田蓉的仕途开始加速。从西南民院团委副书记起步,短短几年就杀进成都团市委,组织、学校、宣传等重要岗位轮番历练。
为了提升管理能力,她又一头扎进川大在职研究生班苦学企业管理。
这段经历,让她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了组织重点培养的“复合型人才”。
2001年,田蓉迎来人生转折点。从共青团系统转战政府部门后,她先后在计生委、妇联担任要职。
在妇联工作期间,她还跑到清华干部培训班“镀金”。
别小看这短短几个月的培训,背后隐藏的人脉资源,成了她日后升迁的重要“助推器”。
2007年,田蓉的事业达到新高度。从广播电视局局长调任温江区区长,不到半年就升任区委书记兼人大主任。
在温江主政的五年多时间里,她推出一系列亮眼政绩:推动“光华大道经济带”建设,引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让当地GDP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妇联任职时首创的“蓉城女性创业孵化基地”,更是帮助2000余名妇女获得职业技能认证。
这些实打实的成绩,让她成了政坛炙手可热的“明星干部”。
随着职务不断升迁,田蓉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内心的欲望也开始疯狂滋长。
在温江区主政期间,表面上她是雷厉风行的“经济推手”,私下里却把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等环节当成了“摇钱树”。
有知情人透露,一些企业想要在温江拿地建厂,必须得通过田蓉的“特殊关照”,而这份“关照”自然不是免费的。
在人事任免方面,田蓉同样大搞“一言堂”。
原本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成了她培植亲信、收受贿赂的工具。
有干部为了得到提拔,不得不向她输送利益。
这种畸形的官场生态,让温江区的政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即便在妇联工作期间,田蓉也没闲着。
看似帮扶女性创业的公益项目,背后却暗藏利益输送链条。
一些打着“创业帮扶”旗号的企业,实际上是田蓉的“白手套”,通过虚报项目、套取资金等手段,将公共资源变成个人财富。
2022年,田蓉转任市政协副主席,本以为可以“安全着陆”,顺利退休。
可她万万没想到,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早已悄然展开。
2025年2月,四川省纪委监委一纸通报,让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女干部彻底跌落神坛。
调查过程中,田蓉试图对抗审查,销毁证据、订立攻守同盟,但这些“小伎俩”在纪法面前不堪一击。
随着调查的深入,她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违法违纪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曾经的“学霸女干部”,最终沦为阶下囚。
田蓉的案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弱点和贪欲的可怕。
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学历背景,也创造过实实在在的政绩,可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却彻底迷失了自我。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无论学历多高、政绩多好,只要触碰了纪法红线,等待的只有法律的严惩。
权力从来都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希望田蓉的教训,能给更多人敲响警钟: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初心,守住底线。
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来源:历史烽烟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