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元宝”上线:AI全民化的“温柔革命”,生态霸权的新起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10:36 1

摘要:2025年4月16日,微信聊天列表里多了一个特殊“联系人”——元宝。这不是普通的微信更新,而是腾讯用最轻巧的方式,将13亿用户推入AI深水区的战略级动作。

网络图片,谨慎参考

2025年4月16日,微信聊天列表里多了一个特殊“联系人”——元宝。这不是普通的微信更新,而是腾讯用最轻巧的方式,将13亿用户推入AI深水区的战略级动作。

用户只需在通讯录搜索“元宝”,点击添加,这个搭载腾讯混元与DeepSeek双引擎的AI助手便像好友般常驻聊天页。无需下载App、无需跳转小程序,甚至不用学习新操作——这种“零门槛”的驯化策略,让科技评论人李燃感叹:“微信用最熟悉的社交逻辑,给全民套上了AI的温柔枷锁。”

争议点在于:当用户习惯用“像给朋友发消息”的方式向元宝提问时,微信是否正在用“便捷”换取数据垄断的新高地?一位不愿具名的AI从业者在社交平台写道:“张小龙把AI塞进通讯录的这一刻,相当于给腾讯建了一座数据护城河——用户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用AI,但每一句聊天都是大模型的养料。”

网络图片,谨慎参考

公众号“解剖师”:转发任意文章链接,5秒内生成“三段式解读”(核心论点+争议点+延伸思考),甚至能模仿KOL口吻撰写评论文案。自媒体人@科技毒舌君试用后吐槽:“以后洗稿都不用雇实习生了,元宝就是最大的行业公敌。”办公场景“隐形卷王”:上传100M内的PPT/Excel文件,自动生成数据透视表、会议纪要,连项目启动会的风险管理方案都能套用金融行业模板。某互联网公司中层管理者留言:“老板凌晨三点在群@元宝写周报,打工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没了。”生活场景“赛博保姆”:识别牛津叹息桥照片后,不仅解析建筑历史,还能生成带“中世纪点餐暗号”的美食导航——这种将搜索引擎、旅行攻略、文学解读糅合的“缝合式服务”,让用户直呼“细思极恐”。

但致命短板同样明显:缺乏生态外延能力。当被要求预订酒店时,元宝只会甩出携程链接;询问股票走势,答复仍是标准财经新闻模板——这暴露出腾讯的深层焦虑:既想用AI重构信息入口,又不敢打破微信的“功能洁癖”。

网络图片,谨慎参考

腾讯反复强调元宝的“数据本地化”与“隐私保护”,但这套说辞在技术极客眼中充满黑色幽默。网友@代码诗人拆解发现:所谓“不调用第三方模型”,实质是将用户数据在腾讯云服务器完成处理后,再以“好友消息”形式回传。“就像把菜刀换成手术刀,但砧板还是腾讯的。”

更值得玩味的是双模型策略的潜台词

混元大模型负责“安全区”服务(如文档解析),确保可控性;DeepSeek-R1满血版承担创意性任务(如诗歌解析),借外部力量突破创新瓶颈。
这种“内外双修”的模式,被业内解读为“既要守住数据主权,又要避免重蹈百度文心一言的封闭覆辙”。

网络图片,谨慎参考

-内容创业者集体失眠:公众号“AI观察局”主理人算了一笔账:元宝的自动摘要功能上线三天,其原创长文的平均阅读时长从8分钟暴跌至2分钟。“读者看完AI总结就划走,深度内容正在沦为元宝的饲料。”
-传统工具类App进入倒计时:石墨文档、WPS等企业紧急加码AI功能,但用户直言:“能在微信里一键解决,谁还切出去用专业工具?”
-最危险的或是抖音:当元宝开始解析短视频文案、生成带货脚本,微信正用AI打通“内容-社交-消费”的闭环,而这曾是抖音最坚固的护城河。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各位娱乐消遣时参考。文中部分图片和内容取材自网络(或AI生成),若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将相关内容删除,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

来源:精选阅读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