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强:持续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10:38 1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青年的优秀代表,对其开展高质量党性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要途径。高校需要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牢牢把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初心使命教育等重要着力点,持续推

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青年的优秀代表,对其开展高质量党性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要途径。高校需要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牢牢把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初心使命教育等重要着力点,持续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扎实的理论依据和迫切的实践需要,更体现着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从人民情怀、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国家统一、制度自信、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青春与初心等维度,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使大学生党员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要不断创新形式,各地高校可通过组建讲师团、开展专题讲座、运用电视授课、网络直播等方式,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道理讲鲜活。

大学生党员作为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新时代青年之先进分子,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以科学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身实践。大学生党员既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找准新时代新阶段的历史方位,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也要着眼于时代发展方向进而确立自己的发展道路和人生目标,树立远大志向和使命担当,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进而掌握扎实学识、涵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是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应有之义,是推进高校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党性教育的始终,提高大学生党员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提升党性修养,才能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和党建工作的系统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不懈奋斗的历史。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应使其全面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准确把握党百年奋斗的自身建设和基本规律。首先,高校要完善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国史的学习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政育人的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基因的传承相结合。其次,高校应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打造立体化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和行走的红色课堂,推进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强基固本。最后,高校要建立党史学习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党史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创造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党性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增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大学生党员都要回答好的重要课题。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汲取历史经验,用先辈的优良品质激励自己,进而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品德修养。大学生党员要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以革命先烈为镜,自省自警、昂扬斗志,不断锤炼自身的精神品格,激发出内心勇往直前的担当力量。大学生党员应在学习党的奋斗史中提升忧患意识,在危机感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开拓创新,勇于面对挑战;在掌握党的理论探索史中提升学习意识,把握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强化理论思维能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在理解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提升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保持自身政治本色。

开展初心使命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仅能激励广大党员在困难与挫折中奋起,成为全党奋进的精神动力,而且可以给广大党员提供自身成长的坐标系和参照体,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全党奋斗征途上目标的一致性、代际精神传承的连续性和政治品格基因的稳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保持永远年轻的重要法宝。故此,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初心使命教育,兼具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客观必要性。

高校对大学生党员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初心使命教育,既要明确教育目标,也要注重方法,更要建立科学机制。首先,明确大学生初心使命教育的目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开展大学生党员初心使命教育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其中,从政治立场、人生态度、能力要求和心理情感四个层面出发,引导大学生党员成为爱党爱国、励志向上、知行合一、心系人民的有为青年。其次,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初心使命教育,不仅需要传承好、坚持好初心使命教育已有的好方法,也要结合新科技手段着力于党员初心使命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更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党员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初心使命教育的网络阵地和实践基地,切实增强初心使命教育成效。再次,构建大学生党员初心使命教育的长效机制。在当前和今后大学生党员初心使命教育实践的具体开展当中,明确目标的引领价值和科学方法的支撑意义固然重要,构建长效机制的保障性作用也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党员初心使命教育长效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因地、因校而异,但将初心使命意识纳入大学生党员考核、建立长效学习制度、细化学习要求、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并强化责任担当等则是衡量其机制效度时不可或缺的要素维度。

在开展初心使命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大学生党员自身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初衷,牢记自己入党为了什么、入党追求什么,时刻把初心作为精神标识和根本遵循,时刻对照、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作者系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纪检监察研究院党规党纪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刘永霞 李海琴

来源:前进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