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青团掌门人到秘密警察首领:谢列平如何走向苏联权力中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09:51 1

摘要:1935年深秋,在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社里,年轻的校对员谢列平正用冻僵的手指一字一句修改着苏联青年突击队的宣传稿。不过,此时的谢列平却不知道,他的命运很快就要迎来转折了,甚至说是重生也不为过。

1935年深秋,在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社里,年轻的校对员谢列平正用冻僵的手指一字一句修改着苏联青年突击队的宣传稿。不过,此时的谢列平却不知道,他的命运很快就要迎来转折了,甚至说是重生也不为过。

事实上,谢列平的权力跃升之路,是典型的苏联共青团系干部的模式。从苏联共青团的基层干部到苏联中央书记,谢列平凭借政治敏锐性,在苏联权力中枢一步步完成了从“红色青年领袖”到“秘密警察首脑”的蜕变。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谢列平像大多数苏联青年一样加入了苏联共青团,并凭借着机敏迅速在团内崭露头角。到了1938年,谢列平已经成为了莫斯科共青团市委第一书记,负责动员苏联青年参与卫国战争和物资保障工作。

1943年,23岁的谢列平升任市团委军事部长,在任期间他创造性地将防空值班、工厂劳动与入团考核相挂钩。在德军围城的900多个日夜里,谢列平组织的“少年近卫军”承担了近17%的消防任务,这些苏联青年用青春血肉换取了战争的胜利。

由于功勋卓著,到了1946年谢列平就已经是苏联共青团中央第二书记了。其后,谢列平在团内发动了“意识形态净化工程”,主导苏联青年的意识形态塑造工作。他要求苏联全国的团干部每周提交《阶级嗅觉日记》,详细记录身边人的“可疑言论”,并对自身言行进行检视。

1952年,斯大林对谢列平亲自颁发嘉奖令,以表彰其贡献。在此期间,谢列平提拔了近1.3万名工农子弟进入了苏联高校,这些青年后来成为了谢列平势力的基本盘。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也写道:“他(指谢列平)像园丁修剪灌木般塑造青年精英,只不过剪刀上沾着血。”

1957年,42岁的谢列平开始接任苏联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他主张推动苏联共青团成为“政治教育工具”,即通过组织大规模的学习活动强化对苏联青年的思想引导。这一时期,谢列平也策划镇压了莫斯科国立大学学生的抗议活动,这实际上赢得了赫鲁晓夫青睐,为谢列平本人的政治跃升提供了契机。

1957年爆发的苏联“反党集团”事件成为了谢列平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时任克格勃主席的谢罗夫在苏联中央会议上,向赫鲁晓夫展示了谢列平秘密提供的马林科夫集团罪证。这些装在共青团专用绿皮档案袋里的材料,甚至包括了莫洛托夫女婿走私伏特加的货运单、卡冈诺维奇司机的窃听录音。

赫鲁晓夫在粉碎政敌政变后,自然投桃报李,将克格勃权柄交给这个37岁的青年官员。为打消其他高层疑惑,赫鲁晓夫还私下里对米高扬说:“我们需要新鲜血液来清洗血管里的毒素。”毫无疑问,谢列平就是新鲜血液。

1958年,谢列平转任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次年升任主席职务。上任伊始,谢列平就通过主导克格勃的“现代化改革”完成了对这一强力机构的完全掌控。

在改革期间,谢列平推动建立了直属于克格勃的“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大大强化了克格勃的国内镇压能力。他还亲自推动苏联电子监控手段的升级,将克格勃的监听范围扩大至苏联党政高层,这也是后来谢列平黯然下台的原因之一。

通过这种“铁腕”手段,谢列平使克格勃从单纯的情报机构转变为兼具镇压与监控职能的“超级部门”。作为克格勃的首脑,谢列平的个人权力自然也到了达到顶峰。

1965年,谢列平推动苏联中央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条例》,正式确立了克格勃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不仅如此,谢列平为获得更高地位,还推动了苏联著名的“干部轮换制”制度。通过频繁的干部轮换,谢列平将派系成员成功安插到了各加盟国。

根据苏联干部轮换制度规定,苏联官员在同一职位上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期间副职不得晋升正职。在谢列平的推动下,仅在1962年就有37%的州级领导岗位易主,而新任者中有68%都是苏联共青团系“红星青年”。

如此举措,自然招致利益集团的不满。比如勃列日涅夫就曾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中咒骂谢列平:“这个穿灰西装的罗伯斯庇尔,要把我们都送上他自己设计的断头台。”

谢列平与赫鲁晓夫的亲密关系在1963年出现了裂痕。当时谢列平麾下的“青年改革派”开始批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其拥趸在甚至《真理报》发文称“玉米运动是数字游戏”。谢列平认为赫鲁晓夫缺乏文化、太粗鲁,却忘记了是谁将他一步步拔到这个位置的。

1964年,在倒赫政变中,谢列平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默许克格勃二局切断赫鲁晓夫的通讯线路,导致赫鲁晓夫在最后孤立无援,连一个支持者都没有联系到。在赫鲁晓夫倒台后,谢列平顺利坐上了苏联中央书记的宝座。

在登上中央书记宝座后,谢列平的权力触角伸向苏联军界。1965年,谢列平推动了“军官年轻化法案”实施,要求45岁以上将官必须转入预备役,这直接威胁到了国防部长格列奇科的派系。这让格列奇科极度不满,格列奇科甚至私下对心腹低吼:“那个共青团小鬼以为肩章是少先队徽章吗?”

除了与苏联军方的恶劣关系,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之间也很快有了嫌隙。谢列平周围充满了一批精力充沛、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他们认为勃列日涅夫能力平庸,不足以担负国家重任,渴望让更年轻的“铁腕人物舒里克”(指谢列平)领导国家。于是,一场关于谢列平集团与勃列日涅夫集团的政治斗争开始了。

那么谢列平究竟有没有可能成为苏联国家的一把手呢?

来源:历史小博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