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和哪些古代历史人物比较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17:33 1

摘要:张作霖刚发家的时候,东北地面上乱糟糟的,既有朝廷的官军,也有各路土匪,还有俄国人和日本人在背后搅和。他能从一个土匪头子变成奉天督军,少不了借助朝廷的名号。

说起张作霖,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民国时期东北的“土皇帝”,奉系军阀的头儿。这个人出身穷苦,早年当过土匪,后来被朝廷招安,一步步成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他在东北主政的时候,修铁路、办工厂、建学校,把乱糟糟的东北整得有模有样,日本人想拉拢他,他表面上应付,骨子里就是不低头,最后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了。

这样一个在乱世里从草根混成“东北王”的角色,能和哪些有名的古代历史人物排到一块儿呢?咱们不妨来对应对应。

但在开始前,还是要提醒一句,每个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本文所谓的对应也只是对应,而不是完全划等号。明白了这个原则,咱们就出发

张作霖刚发家的时候,东北地面上乱糟糟的,既有朝廷的官军,也有各路土匪,还有俄国人和日本人在背后搅和。他能从一个土匪头子变成奉天督军,少不了借助朝廷的名号。

就像东汉末年的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实际上啥事儿都是自己说了算。

张作霖也一样,清朝灭亡后,他表面上拥护北洋政府,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他称臣,黎元洪当总统的时候他也认,其实就是借着中央政府的名号扩充自己的势力。他手下的军队打着“奉军”的旗号,实际上就是他的私家军,跟曹操的“青州兵”差不多,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

不过张作霖和曹操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曹操后来自己当了魏王,儿子曹丕直接篡了汉朝的皇位;张作霖虽然权力大得能和皇帝比肩,可始终没敢自己称帝。清朝灭亡后,有人劝他独立当东北皇帝,他破口大骂:“这事儿不能干,干了就是千古罪人。”日本人想把他收入囊中,他嘴上答应,就是不签正式条约,最后被日本人炸死了。

从这一点看,他比曹操多了点对“正统”的敬畏,或者说,他心里清楚,当皇帝这事儿在民国已经行不通了,不如实实在在握着兵权划算。

影视剧里的曹操

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郭子仪临危受命,带着军队平定叛乱,保住了唐朝的江山,被封为“汾阳王”。

张作霖在东北的角色,有点像郭子仪在唐朝的地位。清末民初,东北面临着俄国和日本的双重威胁,俄国人占了东北北边的地盘,日本人在南边搞“关东州”,中间的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朝廷根本管不了,全靠张作霖带着一帮兄弟硬撑着。

他当东北巡阅使的时候,干了不少实事儿。比如修铁路,当时东北的铁路大部分被俄国人、日本人控制,他就自己筹款修了沈海铁路、吉海铁路,不让外国人赚这份钱;办工厂,奉天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能造步枪、大炮,连机关枪都能生产;建学校,东北大学就是他一手创办的,请来好多有名的教授,连张学良都在那儿读过书。

这些事儿就跟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后,整顿军队、发展生产一样,都是在乱局中保住一方平安,还让老百姓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

不过郭子仪是文官出身,后来带兵打仗成了名将;张作霖没读过几天书,纯粹是从土匪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郭子仪讲究“忠君爱国”,张作霖更讲究“江湖义气”,他手下的将领,像张作相、吴俊升,都是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他管人靠的不是朝廷的制度,而是江湖上的那套规矩,谁不听话就骂娘,有时候还动手,但兄弟们就服他这一套。

郭子仪

石勒是羯族人,早年当过奴隶,后来起兵造反,成了后赵的皇帝,从社会最底层爬到最高位置,这样的逆袭故事在古代没几个。

张作霖的出身跟石勒有点像,石勒当奴隶的时候被人卖来卖去,张作霖小时候家里穷,卖过包子、学过木匠,后来当土匪也是逼得没办法。俩人都没读过多少书,石勒不识字,但喜欢让人读史书给他听,张作霖也一样,自己不认字,却特别尊重读书人,他办东北大学的时候,对校长张寅说:“你就好好办学,钱不是问题,我宁可少养五万军队,也要把东北大学办好。”

石勒当皇帝后,很注意民族团结,不让羯族人欺负汉人;张作霖在东北,不管是汉人、满人、蒙古人,只要不造反,都能过日子。他手下的将领里,有不少蒙古人、满人,比如熙洽是满人,巴布扎布是蒙古人,他都一视同仁。

不过石勒的后赵后来内乱不断,张作霖的奉系也没好到哪儿去,他死后,儿子张学良接班,没几年就丢了东北,跟石勒死后国家分裂有点类似,只不过张作霖没当皇帝,张学良也没守住老爹打下的江山。

石勒

说到吴三桂,大家都知道他“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清军入关,当了汉奸。张作霖和吴三桂都当过明朝(清朝)的官,手里都有重兵,也都面临着外敌的诱惑。吴三桂被李自成逼得没办法,投靠了清军,结果被人骂了几百年。

张作霖面对日本人的拉拢,始终没敢公开投靠,虽然也跟日本人做过不少交易,比如拿东北的矿产换日本的武器,但他心里清楚,当汉奸这事儿不能干,不然死后背负的骂名遗臭万年。

日本人想在东北修铁路、开矿,他表面上答应,签的合同全是“虚头巴脑”的,要么没写清楚具体条款,要么拖延时间不执行。有一回,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找他签字,他故意把字写得歪歪扭扭,说自己不认字,签了也不算数。气得吉田茂直跺脚,可又拿他没办法。

跟吴三桂比起来,张作霖的民族大义虽然没那么“高尚”,但至少没公开当汉奸,临死前还留下话:“告诉小六子(张学良),千万别投靠日本人,不然我死了也不瞑目。”

影视剧里的吴三桂

周亚夫是西汉的名将,治军严整,平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从农民起义军领袖变成皇帝,统一天下后发展生产,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张作霖治军有点像周亚夫,他的奉军纪律严明,不许扰民,他当奉天督军的时候,有一回几个奉军士兵在城里调戏妇女,他知道后,直接下令枪毙,连说情的人都不管。但论治世之才,他更像刘秀,刘秀当了皇帝后,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张作霖在东北,减免赋税,鼓励开荒,东北的粮食产量在他主政的时候翻了一番,老百姓都说“张大帅在,咱老百姓能吃饱饭”。

不过刘秀是“天命所归”,从起义到称帝只用了三年时间;张作霖从土匪到“东北王”用了二十年,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算计。刘秀讲究“以仁治国”,张作霖更讲究“以威服人”,他手下的官员要是敢贪污,被他知道了,轻则撤职,重则枪毙,东北的官场在他手里还算比较干净。

说了这么多,其实张作霖很难用一个古代人物来完全概括。他既有曹操的权谋,又有郭子仪的担当;有石勒的逆袭传奇,又比吴三桂多了份底线。

他是个复杂的人,没读过多少书,却懂得怎么管理一个地区;跟日本人虚与委蛇,却始终没让东北变成日本人的跟班。

放在古代,他可能更像一个“乱世枭雄”,像曹操、石勒那样,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靠权谋和武力稳住局面,虽然身上有不少毛病,但在那个乱世里,能让一方百姓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就算是不错的“土皇帝”了。

现在回头看,张作霖的一生,成也东北,败也东北。他把东北变成了民国时期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却也因为东北的重要性,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

他的故事,就像古代那些军阀的故事一样,充满了权谋、背叛、义气和无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虽然没做到“完美”,但至少没当汉奸,这一点,比历史上很多“聪明人”强多了。

本文全文原创,文案撰写与史料收集不易,若您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可以点赞收藏对我给予鼓励,也可以在评论区提出你想了解的历史,点个关注不迷路,下期由我来为您一一解析。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