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3日,笔者走进团镇的芦笋大棚,嫩绿的芦笋像一把把小巧玲珑的碧玉宝剑,排列整齐。新疆百纳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杨明成,正带着一帮工人,在芦笋丛里忙着收割、捆扎、削根、封膜,然后再装箱,按订单发往各地。
眼下正是大棚芦笋采摘期,四十九团海安镇的有机大棚芦笋陆续抢“鲜”上市,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4月13日,笔者走进团镇的芦笋大棚,嫩绿的芦笋像一把把小巧玲珑的碧玉宝剑,排列整齐。新疆百纳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杨明成,正带着一帮工人,在芦笋丛里忙着收割、捆扎、削根、封膜,然后再装箱,按订单发往各地。
杨明成种芦笋十多年了。他说:“芦笋长得可快了,天气热时一天能蹿十多厘米;天凉点儿,一天也能长个三四厘米。采摘的时候得挑高度正好的,矮了就得留着再长长。采摘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不能掰断,更不能弄伤。芦笋采摘不及时,没那鲜嫩劲儿,品质可就差远了。”
图为 工人捆扎芦笋。 图为 工人捆扎芦笋。
芦笋,一方面种植成本低廉,一次播种,多年采收,能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备受种植户青睐。另一方面,芦笋内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营养成分,同时具备出色的药用功效,被人们赞誉为“蔬菜之王”。今年,团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培育出了口感脆嫩、品质上乘的芦笋。
“我们的芦笋是从3月28日开始采摘的,现在一天可以摘70至80公斤,主要销往师市菜店、饭馆、农贸市场,如果有时候采摘多了,我们就会用保鲜膜封住,放在冰箱可以保鲜半个月。”杨明成说。
近年来,团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与本地实际,坚持完善蔬菜产业链,延伸蔬菜深加工产业链,大力推广发展芦笋、羊肚菌等新优特色产业,发展团镇新产业新业态,开启致富之门的“绿钥匙”,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注入新活力。(通讯员 黄淑杏 高佩芳 摄影报道)
实习编辑/田宇轩
来源:三师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