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内外贸一体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湖南作为全国九个之一、中部地区唯一的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省份,肩负着探索新发展模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使命。
随着国际贸易限制措施的不断加码,全球贸易面临挑战不断增多。面对不确定性日益上升的外部环境,毋庸置疑,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就是我国企业的坚强后盾。
如何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内外贸一体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湖南作为全国九个之一、中部地区唯一的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省份,肩负着探索新发展模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使命。
2025年是试点收官之年,也是湖南经济工作承压前进的一年。湖南在内外贸一体化方面发展得如何?下一步,又有哪些助力本地企业化危为机的新举措?4月16日举行的2025湖南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两条腿走路”有多重要?
内外贸一体化,简言之,就是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和产业发展韧性。
我国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内外贸一体化仍然存在短板,比如一体化调控体系不够完善,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够强,内外贸融合发展不够顺畅,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家支持动作不断:
2021年12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2022年12月
商务部公布了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湖南成为9个试点地区之一。
2023年12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要求。
2025年3月16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开展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促进内外贸标准认证等制度衔接融合;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引导外贸代工企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落实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支持内外贸一体化政策。
2025年3月20日
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商务部将采取四方面措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2025年是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收官之年,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效。据3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9个试点地区积极先行先试,已完成80%的试点任务;形成一批成功经验,10个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同时,成效还实实在在地反映在经济活动中。3月1日闭幕第33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有500多家外贸企业加注了“可内销”的标签;4月1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外贸优品中华行主题展”正式亮相,当天,现场就有2家外贸企业与采购商达成3项意向合作协议,意向成交总金额达到6500万元……
4月1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期间,“外贸优品中华行主题展”正式亮相。展馆内展示的儿童自行车、滑板车。人民网 枉源摄
内外贸一体化,让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间“丝滑切换”,既可以做内销,也可以做外贸,企业“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帮助企业利用超大的国内市场优势,有效回应外部冲击;有利于发挥外贸优品共建优势,助力提振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认为。
三年探索,湖南锻造双循环“齿轮”
内外贸一体化的确重要,但要打通内外贸并不简单。一方面,出口转内销要应对品牌打不响、标准难接轨等难题;另一方面,内贸产品出海要跨越资金关、标准关、监管关等诸多环节,才能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实打实地抓工作,硬碰硬地破难题。湖南制定了《湖南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建立三年任务台账,实施74项重点任务,目前试点任务的实施率约90%。
2024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创新发展工作措施》,提出了6个方面19条措施。如,加快建设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机构入驻;培育一批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建立针对内外贸企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新型补偿机制,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充分利用“湘信贷”“湘企融”等综合平台,提高对内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三年试点探索,建立了不少新机制。“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标准合作创新中心,实现东盟检测认证前置,在国内即可为出口企业出具东盟各个国家均认可的‘马来西亚检测认证证书’,并推动美的冰箱‘除味抑菌标准’成为马来西亚行业标准。”湖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廖光辉介绍说。
三年试点探索,也让不少企业尝到了甜头。湖南果秀食品创建自主国际品牌,成功实现湖南本土猕猴桃、黄桃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湖南桑尼森迪玩具公司先后在国内建立3个分公司,设立3个直播网点,目前,该公司国内市场的主营收入已经占比40%以上;湖南省茶业集团推出自主品牌“XIANGTEA”,正式进军跨境电商领域,实现从To B到To C的跨越,产品深受德国、俄罗斯、非洲等海外市场欢迎。
“两手抓、两手硬”助力企业化危为机
“坚信心、稳大盘、扩内需、拓市场、强政策、优服务,一手抓国际市场稳定,一手抓国内市场开拓,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湖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沈裕谋在谈到湖南如何应对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时表示。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湖南分短期、中长期计划施行,使每一步行动都充满力量。
短期,做好“三化”,即优化应对机制、强化企业帮扶、深化政策支持。通过开展“外贸企业大走访 助企纾困强信心”行动,整理企业困难问题清单,实施“一行一策”“一企一策”针对性帮扶,着力解决外贸企业在融资、信保、物流、退税、通关、社保等方面的问题;对企业赴境外参展的展位费、物流费、人员费给予支持,包含展会数量增加至181个且支持所有非洲展会,将单个企业支持上限由3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
4月12日,2025“味道湖南·湘飘万里”新加坡专场活动在新加坡举行,湘菜企业加速“出海”。
中长期,做好“两拓”,即开拓多元国际市场与开拓国内市场。开展“千企百展拿订单”行动,加大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的支持力度;加快企业数字化出海,依托“跨境电商+海外仓”拓展营销渠道。另一方面,搭建外贸优品内销渠道,支持省内大型商超、连锁经营企业、新零售企业与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直采供货关系,支持商场、超市设立外贸产品专柜、专区,集中销售外贸转内销产品,支持电商平台设立外贸优品专区。
风高浪急更需勇毅前行。关键时期,湖南给内外贸一体化再添一把“新火”:2025湖南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博览会即将于4月27日在株洲召开。在本次博览会上, 邀请了近千家专业采购商,15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企业,组织了服饰、箱包、陶瓷、硬质合金和关键基础零部件、国际专场等外贸企业需求较为集中的5场供需对接会,让企业充分感受到“获得感”“方向感”“归属感”。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狂风骤雨虽会一时掀起波澜,却无法撼动其内在的磅礴力量。湖南作为经济大省凭借产业集群优势与创新驱动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激发市场活力,拓宽商品流通渠道,为中国经济海洋增添澎湃浪潮。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